•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2+
    Loading 0
    BIE别的

    疫情阴影下,守护唐人街的街头 “天使” 和 OG 老炮

    2020.07.23 | BY Rice |
    20202020废了?疫情美国
    今年 1 月底,疫情在武汉爆发。当新冠病毒还未扩散开来时,“武汉病毒” 就已经远渡重洋,附在了每一个黄皮肤的人身上。 

    纽约的 Chinatown 先一步成了空城。此时,纽约还没有一例确诊。

    疫情期间空荡荡的纽约曼哈顿唐人街 | 摄影:Grace Young / 图源:Reuters

    很快,疫情也在美国纽约爆炸式传开,针对亚裔的歧视言论和仇恨犯罪(hate crime)数量也随着确诊数字而上升。今年到 5 月为止,纽约发生的 20 起仇恨犯罪中,18 起都和新冠歧视相关。相比去年同期,仅有 3 起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而至今特朗普在推特上还是热衷于 “中国病毒” 的叫法。
    曾经主宰华工命运的美国《排华法案》废除至今已有 77 年了,这个年份数字足够一个国家做重建和发展,也足够海外华人将唐人街从黄赌毒泛滥的贫民窟建设成一个有活力的华人社区 —— 直到疫情以前。

    今天的纽约唐人街和 1900 年唐人街的合成对比图。| 图片:P. Marlin

    5 月底,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纽约爆发近年来最大规模游行,处在游行范围内的唐人街处境更加艰难。

    在百废待兴的至暗时刻,一些组织却因为卷土重来的暴力、歧视、犯罪而重新焕发了生机。他们自称社区的守护者,而有些人则提起了那个我们习惯于只在电影和动画片里看到的词:“英雄”。 

    “守护天使” 成员在自己的贝雷帽上,用徽章表达着自己的英雄主义情结。| 摄影:James Mooney / 图源:王小绿

    身处纽约的制片人王小绿(视频和下文中简称 “小王” ),就用视频记录下了这些人为守护 Chinatown 所做的事情。

    点击收看短记录片《守护Chinatown》

    下拉阅读更多关于 “守护天使” 和唐人街 “帮派” 的故事 

     

    I  “守护天使”:生于忧患,且仅生存于忧患

     

    虽然同样是走街串巷地维护治安,但相比街上戴红箍的老大爷,“守护天使”(Guardian Angels)的自我形象定位更接近梁山好汉。
    这个组织诞生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的纽约,而那里正在经历一段可怕的暴力史。
    那时,纽约作为全球经济和文化中心,无数人从世界各地涌向它,一切最好的和最坏的都在这里发生。街头暴力和毒品横行,“守护天使” 的创始人 Curtis Sliwa 也是受害者之一。 
    在创立“守护天使”以前,Curtis Sliwa 是一名麦当劳的夜班经理。不堪街头暴力的骚扰,他每天要打无数通报警电话。他那时常开玩笑说,每天打 911 太多次都让手指头得了风湿性关节炎。然而办事不力的警察却还会借着来办案的借口吃他的霸王餐。
    纽约的地铁更是这座城市藏污纳垢的渊薮。平均每周在纽约地铁上发生 250 多件重罪,让这里成为了 80 年代整个地球上最危险的交通系统,没有之一。

    摄影师 John Conn 拍摄的 80 年代纽约地铁。受过柔术和海军陆战队训练的 Conn 在拍摄这组照片时,遭到了 3 次相机抢劫  | 图源:johnconnimages 

    在这座暴力丛生的城市里,为了让自己和同事们在上下班时能够安全乘坐地铁,对纽约警察感到失望的 Sliwa 决定成立一个志愿组织,以纽约地铁为根据地进行日常巡逻,维护治安。

    Curtis Sliwa  | 图源:mirror.co.uk     

    1980 年,纽约地铁上的 “守护天使”  | 摄影:Bruce Davidson

    “守护天使” 们统一佩戴的红色贝雷帽和制服,让他们很快成了 80 年代纽约地铁上的一道标志性的集体记忆。虽然被当时的纽约市长称作 “暴徒”,但他们的行径却受到了大部分纽约市民的信任和拥戴,甚至出现了仿照他们装扮在纽约地铁上以募捐为由索要钱财的诈骗团伙,足见其影响力。 

    随着 “天使” 团队的不断扩大,他们将管辖范围从纽约地铁扩大到了全球,毒品犯罪、黑帮闹事、种族歧视、地铁性骚扰…… 哪里有危险,他们去哪儿,包括唐人街。

    “守护天使”在进行武术训练   | 摄影:Geoffrey Hiller

    虽然标榜的是合法行使公民逮捕权,无武器巡逻,但他们的做法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一个被他们的首领常常挂在嘴边炫耀的故事,是他们在很多年前曾经对暴力街区进行毒品的突击检查,Sliwa 带着三四十人冲进瘾君子的家里进行抢劫,然后把抢到的钱交给教会救济穷人的施粥站,再在众人的围观下当街销烟。这个 “劫毒济贫” 故事讲了很多年,越来越有侠盗都市传说的风味。      

    1980 年,带着手铐巡逻的“守护天使”  | 摄影:Bettmann / 图源:Getty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我们无从考证,但 90 年代《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曾爆出 Sliwa 和 “守护天使” 们的一系列虚假宣传行为,人们看到的英雄行为可能只是用一次巡逻时的不慎摔伤做文章,再搭配上组织内部几个冒牌货的表演而已。
    不是 “天使” 们急功近利,只是英雄垂暮,总少不了 “忆往昔” 和 “吹牛逼” 这两样传统艺能。作为一个公益组织,他们不会像大多数我们熟知的英雄人物一样,因为 PTSD、身体技能衰退或生命垂危而从 “英雄” 的光环中落幕。只是随着 90 年代纽约政府的大力整治,这座城市早已不再是曾经的 “犯罪之都”。英雄没有了反派,这也让 “守护天使” 回归凡间时,少了不少应有的悲壮情节。

    人们不再需要英雄后,“守护天使” 也一直在努力经营和营销自己的英雄形象 | 图源: guardianangels.org

    而今年的疫情和游行活动中滋生的众多暴力,让 “守护天使” 有了重新登场的机会。他们的创始人、首领 Curtis Sliwa,也将正式步入政坛,参与 2021 年纽约市市长选举。不容忽视的是,这位曾经站在反对警察第一线的和平战士,正在为了政坛之路而转变立场。小王和我们提到,“守护天使” 在此次反警察暴力的游行活动中,虽然也为减少暴力付出努力,但却有着明确的政治企图,尤其在警民冲突发生时,他们已经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坚定地站在民众的一方。

    5 月 30 日,纽约游行中不乏警民冲突 | 摄影:Wong Maye-E / 图源:AP

    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原本只想记录 “守护天使” 的小王开始动摇起来。这些天使离凡间近了,但离 Chinatown 似乎还是那么远。就在这时,小王偶遇了纽约唐人街自己的 OG,Chinatown Block Watch。

    II  Chinatown OG: 中国城的故事,只能华人自己讲

    小王是在和 “守护天使” 一起巡逻的路上遇见老陈的。
    老陈,也就是 Karlin Chan,小王叫他 “唐人街老炮儿”,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纽约唐人街人。

    老陈给唐人街的新年活动做舞狮训练师 | 摄影:Sam Spokony

    早在 80 年代初期,“守护天使” 就来过 Chinatown 巡逻。那时,一个由香港移民组成的帮派 “鬼影帮” 正在闹分裂,时不时就在唐人街上进行黑帮火拼,死伤惨重。但出于帮派义气,他们拒绝向纽约警察透露任何信息。警方介入不了,火拼也就成了唐人街的常态。于是,“守护天使” 闻讯而来。
    这事老陈也记得,但要说老陈对那时候的 “守护天使” 有什么印象,老陈想了想,只回答了一句:“我记得我玩麻将。”
    当年唐人街里住着的华人,都见过楼门口来来往往的那顶 “守护天使” 的红帽子,但也就仅止于 “见过” 了。那些连警察都审不出来的华人帮派辛秘,难道会被几个穿红戴绿在门口遛弯的外人所知吗?在华人街占地为王的黑帮故事,远不是这些“无武器”、“非盈利”、“合法解决暴力” 的天使们能够改写的。
    海外的华人社区向来是充分自治且内部自洽的,不容外人置喙。
    根据《美国种族简史》一书记载,最早移民美国的华人,经历过美国历史上任何移民都未曾遇到的最严重的歧视和暴力(关于这段历史以及今天美国华人现状,请关注明天的推送)。法律曾明确禁止在美华人获得公民身份,并且 “极度宽容” 对华人的攻击和凌辱,甚至有美国警察公开对华人商户收取保护费。

    美国《排华法案》第 21 章第 2 节 | 图源: slideplayer.com

    19 世纪的美国曾经有一句俗语:“未必属中国佬的机会” (not a Chinaman 's chance) ,意思是指 “事情无望”。 a

    1870 年杂志上刊登的排华漫画:"扔掉他们搭上来的梯子" —— 是的,曾经 “墙” 是建给华人的 | 漫画:Thomas Nast / 图源:Harper's Weekly 

    在严峻的排华环境中,初代华人移民在唐人街地区结成了高度封闭的华人社区和掌管各类事务的社会组织,一切事务内部解决,除非万不得已,绝不求助当地的其他机构。1906 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和 30 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都没能让华人向美国公共救济组织求助,但华人会组织其他城市的华人社群进行互助。

    1906 年大地震前的旧金山唐人街上,两个小女孩牵着手。不久后的大地震引起大火,烧毁了的唐人街,很多华人无家可归,然而申领公共救济的华人依旧少之又少。|  图源: Getty Images

    这些最早的移民,将清朝天地会(洪门)的规矩也带到了美国华人社区,由此产生了海外华人群体的堂口文化。这些秘密堂口是华人的非官方政府,虽然经营着一些上不得台面的黄赌毒生意,但他们财力和武力兼备,能够帮助新移民在极其不友好的就业环境中谋一份生路,不管是开个洗衣店还是去中餐馆帮忙。

    其中比较有名的,像是下图中的 “协胜堂” 的领袖麦德(别名 “Mock Duck”),他在 20 世纪初曾有着 “唐人街市长” 之称。  

    “Mock Duck” 麦德,据说他总是腰叉两把左轮手枪和一把斧头,锁子甲不离身 | 图源:wiki    

    1922 年,纽约警察局从一场堂口会战中收缴的武器 | 图源: 公共领域照片

    在上世纪 30 年代,原本势力极大的华人堂口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波及,他们倾尽自己的全部经济实力,来救济大萧条下的华裔穷人,以及为支援中国抗日捐款。1931 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以来,仅纽约华人就为抗战集资超过一百万美元。 

    华人堂口的经济实力被消耗殆尽,各位在唐人街叱咤风云的大佬们也大多金盆洗手,退隐江湖。而那些曾经作为华人街代名词、同时也为堂会赚得大把银钱的黄赌毒生意,逐渐转为仅华人社区内部知晓的地下产业。 

    随着战后反华情绪的退潮,唐人街从纽约最糟糕的贫民窟,逐渐成为一个旅游景点,过去的 “堂会” 成了如今的 “商会”,跟其他人一样开些餐馆和旅游商店谋生。

    如今纽约唐人街上的 “安良工商总会”,前身就是曾经纽约最大的华人堂会,安良堂 | 图源:澎湃新闻

    不管在中国人还是美国人的课本上,这段华人的历史都没有留下太多印记。但这段历史,却让 “安全感” 一词对于在海外的华裔来说,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并不是随便哪个突然冒出来的 “英雄”,就能轻易给予的。
    这也是为什么老陈在《守护Chinatown》视频中强调,由相似面孔的人来守卫自己的社区,对唐人街来说有多么重要。
    今年 5 月初有一则新闻,曼哈顿唐人街的一个海鲜市场有 4 人被捕,其中包括 3 名华人店员。起因是一对男女拒绝佩戴口罩入内,并用 F 词大骂中国人。两方的言语冲突很快升级为了肢体冲突。

    事件发生的海鲜市场 | 图源:google map

    老陈正是在这则新闻的刺激下,创立了 Chinatown Block Watch。除了日常巡逻,他们还会给唐人街的中国商户派发双语的 “请佩戴口罩入内” 标示。虽然做不到像曾经的那些有钱有势的 OG 那样救济华人,但他们会力所能及地收集各类经济帮扶政策,并翻译成中文,派发给唐人街邻里的各商户们。

     

    III 尾声

     

    在#BlackLivesMatter 如火如荼的今天,可能越来越少的人知道,45年前在美国,也曾因为警察对华裔的暴行,爆发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更多请看明天的头条推送)。   

    也曾有黄种人为了亚裔的人权,在自由女神像下拼用力挥舞过她的宝剑 | 摄影:Corky Lee

    “守护天使” 在 40 年前的荣耀时刻,也许不会再来—— 他们 “回来了”,但时代已经过去了。华人移民在 100 年前曾经遭受过的一切,我们也不会让它重演。虽然时间使人健忘,但所有经历过的,不管是守卫和平的热血,还是对抗歧视的团结努力,都不会轻易消失。
    在疫情和经济危机的夹击下,“守护天使”和老陈的 Chinatown Block Watch 决定共同协作,守护着纽约唐人街来之不易的和平和繁荣。
    为表示守护 Chinatown 的决心,今年 “守护天使” 将他们颁发 “毕业证书” 的重要仪式搬到了唐人街 Columbus Park 里举行。而老陈在活动当天也来了。他们在一块在公园的草地上合影,看着也就是两个普通老人。
    拍视频的小王和我们说,她看到守护唐人街的这群人中,年轻人特别少。新一代的海外华人早就已不是当年的样貌,即使拥有相同的血脉,但历史却将老一代唐人街华人和新移民分隔开来。她希望更多年轻人也能看到这样的故事,看到华人曾经的历史,并且担负起更多社区责任。也因此有了你看到的这篇文章。   

    “守护天使” 毕业仪式上合影的 “天使” 们,以及仪式上颁发的证书和奖杯 | 摄影:James Mooney / 图源:王小绿  

    拿到证书的王小绿和亚裔成员的合影 | 摄影:Corky Lee / 图源:王小绿

    Curtis Sliwa 和成员们在现场合影 | 摄影:James Mooney / 图源:王小绿

    两个组织的创始人,Curtis Sliwa 和老陈,在现场的合影 | 摄影:王小绿

    今年 1 月底,疫情在武汉爆发。当新冠病毒还未扩散开来时,“武汉病毒” 就已经远渡重洋,附在了每一个黄皮肤的人身上。 

    纽约的 Chinatown 先一步成了空城。此时,纽约还没有一例确诊。

    疫情期间空荡荡的纽约曼哈顿唐人街 | 摄影:Grace Young / 图源:Reuters

    很快,疫情也在美国纽约爆炸式传开,针对亚裔的歧视言论和仇恨犯罪(hate crime)数量也随着确诊数字而上升。今年到 5 月为止,纽约发生的 20 起仇恨犯罪中,18 起都和新冠歧视相关。相比去年同期,仅有 3 起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而至今特朗普在推特上还是热衷于 “中国病毒” 的叫法。
    曾经主宰华工命运的美国《排华法案》废除至今已有 77 年了,这个年份数字足够一个国家做重建和发展,也足够海外华人将唐人街从黄赌毒泛滥的贫民窟建设成一个有活力的华人社区 —— 直到疫情以前。

    今天的纽约唐人街和 1900 年唐人街的合成对比图。| 图片:P. Marlin

    5 月底,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纽约爆发近年来最大规模游行,处在游行范围内的唐人街处境更加艰难。

    在百废待兴的至暗时刻,一些组织却因为卷土重来的暴力、歧视、犯罪而重新焕发了生机。他们自称社区的守护者,而有些人则提起了那个我们习惯于只在电影和动画片里看到的词:“英雄”。 

    “守护天使” 成员在自己的贝雷帽上,用徽章表达着自己的英雄主义情结。| 摄影:James Mooney / 图源:王小绿

    身处纽约的制片人王小绿(视频和下文中简称 “小王” ),就用视频记录下了这些人为守护 Chinatown 所做的事情。

    点击收看短记录片《守护Chinatown》

    下拉阅读更多关于 “守护天使” 和唐人街 “帮派” 的故事 

     

    I  “守护天使”:生于忧患,且仅生存于忧患

     

    虽然同样是走街串巷地维护治安,但相比街上戴红箍的老大爷,“守护天使”(Guardian Angels)的自我形象定位更接近梁山好汉。
    这个组织诞生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的纽约,而那里正在经历一段可怕的暴力史。
    那时,纽约作为全球经济和文化中心,无数人从世界各地涌向它,一切最好的和最坏的都在这里发生。街头暴力和毒品横行,“守护天使” 的创始人 Curtis Sliwa 也是受害者之一。 
    在创立“守护天使”以前,Curtis Sliwa 是一名麦当劳的夜班经理。不堪街头暴力的骚扰,他每天要打无数通报警电话。他那时常开玩笑说,每天打 911 太多次都让手指头得了风湿性关节炎。然而办事不力的警察却还会借着来办案的借口吃他的霸王餐。
    纽约的地铁更是这座城市藏污纳垢的渊薮。平均每周在纽约地铁上发生 250 多件重罪,让这里成为了 80 年代整个地球上最危险的交通系统,没有之一。

    摄影师 John Conn 拍摄的 80 年代纽约地铁。受过柔术和海军陆战队训练的 Conn 在拍摄这组照片时,遭到了 3 次相机抢劫  | 图源:johnconnimages 

    在这座暴力丛生的城市里,为了让自己和同事们在上下班时能够安全乘坐地铁,对纽约警察感到失望的 Sliwa 决定成立一个志愿组织,以纽约地铁为根据地进行日常巡逻,维护治安。

    Curtis Sliwa  | 图源:mirror.co.uk     

    1980 年,纽约地铁上的 “守护天使”  | 摄影:Bruce Davidson

    “守护天使” 们统一佩戴的红色贝雷帽和制服,让他们很快成了 80 年代纽约地铁上的一道标志性的集体记忆。虽然被当时的纽约市长称作 “暴徒”,但他们的行径却受到了大部分纽约市民的信任和拥戴,甚至出现了仿照他们装扮在纽约地铁上以募捐为由索要钱财的诈骗团伙,足见其影响力。 

    随着 “天使” 团队的不断扩大,他们将管辖范围从纽约地铁扩大到了全球,毒品犯罪、黑帮闹事、种族歧视、地铁性骚扰…… 哪里有危险,他们去哪儿,包括唐人街。

    “守护天使”在进行武术训练   | 摄影:Geoffrey Hiller

    虽然标榜的是合法行使公民逮捕权,无武器巡逻,但他们的做法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一个被他们的首领常常挂在嘴边炫耀的故事,是他们在很多年前曾经对暴力街区进行毒品的突击检查,Sliwa 带着三四十人冲进瘾君子的家里进行抢劫,然后把抢到的钱交给教会救济穷人的施粥站,再在众人的围观下当街销烟。这个 “劫毒济贫” 故事讲了很多年,越来越有侠盗都市传说的风味。      

    1980 年,带着手铐巡逻的“守护天使”  | 摄影:Bettmann / 图源:Getty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我们无从考证,但 90 年代《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曾爆出 Sliwa 和 “守护天使” 们的一系列虚假宣传行为,人们看到的英雄行为可能只是用一次巡逻时的不慎摔伤做文章,再搭配上组织内部几个冒牌货的表演而已。
    不是 “天使” 们急功近利,只是英雄垂暮,总少不了 “忆往昔” 和 “吹牛逼” 这两样传统艺能。作为一个公益组织,他们不会像大多数我们熟知的英雄人物一样,因为 PTSD、身体技能衰退或生命垂危而从 “英雄” 的光环中落幕。只是随着 90 年代纽约政府的大力整治,这座城市早已不再是曾经的 “犯罪之都”。英雄没有了反派,这也让 “守护天使” 回归凡间时,少了不少应有的悲壮情节。

    人们不再需要英雄后,“守护天使” 也一直在努力经营和营销自己的英雄形象 | 图源: guardianangels.org

    而今年的疫情和游行活动中滋生的众多暴力,让 “守护天使” 有了重新登场的机会。他们的创始人、首领 Curtis Sliwa,也将正式步入政坛,参与 2021 年纽约市市长选举。不容忽视的是,这位曾经站在反对警察第一线的和平战士,正在为了政坛之路而转变立场。小王和我们提到,“守护天使” 在此次反警察暴力的游行活动中,虽然也为减少暴力付出努力,但却有着明确的政治企图,尤其在警民冲突发生时,他们已经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坚定地站在民众的一方。

    5 月 30 日,纽约游行中不乏警民冲突 | 摄影:Wong Maye-E / 图源:AP

    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原本只想记录 “守护天使” 的小王开始动摇起来。这些天使离凡间近了,但离 Chinatown 似乎还是那么远。就在这时,小王偶遇了纽约唐人街自己的 OG,Chinatown Block Watch。

    老陈给唐人街的新年活动做舞狮训练师 | 摄影:Sam Spokony

    早在 80 年代初期,“守护天使” 就来过 Chinatown 巡逻。那时,一个由香港移民组成的帮派 “鬼影帮” 正在闹分裂,时不时就在唐人街上进行黑帮火拼,死伤惨重。但出于帮派义气,他们拒绝向纽约警察透露任何信息。警方介入不了,火拼也就成了唐人街的常态。于是,“守护天使” 闻讯而来。
    这事老陈也记得,但要说老陈对那时候的 “守护天使” 有什么印象,老陈想了想,只回答了一句:“我记得我玩麻将。”
    当年唐人街里住着的华人,都见过楼门口来来往往的那顶 “守护天使” 的红帽子,但也就仅止于 “见过” 了。那些连警察都审不出来的华人帮派辛秘,难道会被几个穿红戴绿在门口遛弯的外人所知吗?在华人街占地为王的黑帮故事,远不是这些“无武器”、“非盈利”、“合法解决暴力” 的天使们能够改写的。
    海外的华人社区向来是充分自治且内部自洽的,不容外人置喙。
    根据《美国种族简史》一书记载,最早移民美国的华人,经历过美国历史上任何移民都未曾遇到的最严重的歧视和暴力(关于这段历史以及今天美国华人现状,请关注明天的推送)。法律曾明确禁止在美华人获得公民身份,并且 “极度宽容” 对华人的攻击和凌辱,甚至有美国警察公开对华人商户收取保护费。

    美国《排华法案》第 21 章第 2 节 | 图源: slideplayer.com

    19 世纪的美国曾经有一句俗语:“未必属中国佬的机会” (not a Chinaman 's chance) ,意思是指 “事情无望”。 a

    1870 年杂志上刊登的排华漫画:"扔掉他们搭上来的梯子" —— 是的,曾经 “墙” 是建给华人的 | 漫画:Thomas Nast / 图源:Harper's Weekly 

    在严峻的排华环境中,初代华人移民在唐人街地区结成了高度封闭的华人社区和掌管各类事务的社会组织,一切事务内部解决,除非万不得已,绝不求助当地的其他机构。1906 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和 30 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都没能让华人向美国公共救济组织求助,但华人会组织其他城市的华人社群进行互助。

    1906 年大地震前的旧金山唐人街上,两个小女孩牵着手。不久后的大地震引起大火,烧毁了的唐人街,很多华人无家可归,然而申领公共救济的华人依旧少之又少。|  图源: Getty Images

    这些最早的移民,将清朝天地会(洪门)的规矩也带到了美国华人社区,由此产生了海外华人群体的堂口文化。这些秘密堂口是华人的非官方政府,虽然经营着一些上不得台面的黄赌毒生意,但他们财力和武力兼备,能够帮助新移民在极其不友好的就业环境中谋一份生路,不管是开个洗衣店还是去中餐馆帮忙。

    其中比较有名的,像是下图中的 “协胜堂” 的领袖麦德(别名 “Mock Duck”),他在 20 世纪初曾有着 “唐人街市长” 之称。  

    “Mock Duck” 麦德,据说他总是腰叉两把左轮手枪和一把斧头,锁子甲不离身 | 图源:wiki    

    1922 年,纽约警察局从一场堂口会战中收缴的武器 | 图源: 公共领域照片

    在上世纪 30 年代,原本势力极大的华人堂口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波及,他们倾尽自己的全部经济实力,来救济大萧条下的华裔穷人,以及为支援中国抗日捐款。1931 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以来,仅纽约华人就为抗战集资超过一百万美元。 

    华人堂口的经济实力被消耗殆尽,各位在唐人街叱咤风云的大佬们也大多金盆洗手,退隐江湖。而那些曾经作为华人街代名词、同时也为堂会赚得大把银钱的黄赌毒生意,逐渐转为仅华人社区内部知晓的地下产业。 

    随着战后反华情绪的退潮,唐人街从纽约最糟糕的贫民窟,逐渐成为一个旅游景点,过去的 “堂会” 成了如今的 “商会”,跟其他人一样开些餐馆和旅游商店谋生。

    如今纽约唐人街上的 “安良工商总会”,前身就是曾经纽约最大的华人堂会,安良堂 | 图源:澎湃新闻

    不管在中国人还是美国人的课本上,这段华人的历史都没有留下太多印记。但这段历史,却让 “安全感” 一词对于在海外的华裔来说,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并不是随便哪个突然冒出来的 “英雄”,就能轻易给予的。
    这也是为什么老陈在《守护Chinatown》视频中强调,由相似面孔的人来守卫自己的社区,对唐人街来说有多么重要。
    今年 5 月初有一则新闻,曼哈顿唐人街的一个海鲜市场有 4 人被捕,其中包括 3 名华人店员。起因是一对男女拒绝佩戴口罩入内,并用 F 词大骂中国人。两方的言语冲突很快升级为了肢体冲突。

    事件发生的海鲜市场 | 图源:google map

    老陈正是在这则新闻的刺激下,创立了 Chinatown Block Watch。除了日常巡逻,他们还会给唐人街的中国商户派发双语的 “请佩戴口罩入内” 标示。虽然做不到像曾经的那些有钱有势的 OG 那样救济华人,但他们会力所能及地收集各类经济帮扶政策,并翻译成中文,派发给唐人街邻里的各商户们。

     

    III 尾声

     

    在#BlackLivesMatter 如火如荼的今天,可能越来越少的人知道,45年前在美国,也曾因为警察对华裔的暴行,爆发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更多请看明天的头条推送)。   

    也曾有黄种人为了亚裔的人权,在自由女神像下拼用力挥舞过她的宝剑 | 摄影:Corky Lee

    “守护天使” 在 40 年前的荣耀时刻,也许不会再来—— 他们 “回来了”,但时代已经过去了。华人移民在 100 年前曾经遭受过的一切,我们也不会让它重演。虽然时间使人健忘,但所有经历过的,不管是守卫和平的热血,还是对抗歧视的团结努力,都不会轻易消失。
    在疫情和经济危机的夹击下,“守护天使”和老陈的 Chinatown Block Watch 决定共同协作,守护着纽约唐人街来之不易的和平和繁荣。
    为表示守护 Chinatown 的决心,今年 “守护天使” 将他们颁发 “毕业证书” 的重要仪式搬到了唐人街 Columbus Park 里举行。而老陈在活动当天也来了。他们在一块在公园的草地上合影,看着也就是两个普通老人。
    拍视频的小王和我们说,她看到守护唐人街的这群人中,年轻人特别少。新一代的海外华人早就已不是当年的样貌,即使拥有相同的血脉,但历史却将老一代唐人街华人和新移民分隔开来。她希望更多年轻人也能看到这样的故事,看到华人曾经的历史,并且担负起更多社区责任。也因此有了你看到的这篇文章。   

    “守护天使” 毕业仪式上合影的 “天使” 们,以及仪式上颁发的证书和奖杯 | 摄影:James Mooney / 图源:王小绿  

    拿到证书的王小绿和亚裔成员的合影 | 摄影:Corky Lee / 图源:王小绿

    Curtis Sliwa 和成员们在现场合影 | 摄影:James Mooney / 图源:王小绿

    两个组织的创始人,Curtis Sliwa 和老陈,在现场的合影 | 摄影:王小绿

    2020.07.23 | BY Rice |
    • 编辑:Alexwood
    20202020废了?疫情美国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BIE别的
    1+
    Loading 0

    去广西百色当防疫志愿者,我只带了一个蛋挞

    冠状病毒广西广西疫情志愿者疫情
    BIE别的
    2+
    Loading 0

    翻墙游泳溜冰徒步——北三县人魔幻通勤实录

    北京故事燕郊疫情隔离
    BIE别的
    2+
    Loading 0
    “灵活就业”一年,我丢失了摆烂的能力

    “灵活就业”一年,我丢失了摆烂的能力

    找工作疫情路在何方
    BIE别的
    1+
    Loading 0
    上海春日的单曲循环

    上海春日的单曲循环

    上海封控日记生活疫情
    BIE别的
    2+
    Loading 0
    去大理,报复性过一次火把节

    去大理,报复性过一次火把节

    火把节生活方式疫情
    BIE别的
    0
    Loading 0
    2020的冬天,去厦门看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才是正经事

    2020的冬天,去厦门看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才是正经事

    2020女性摄影师摄影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