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2+
    Loading 0
    BIE别的

    去大理,报复性过一次火把节

    2022.08.03 | BY yy |
    火把节生活方式疫情
    六月,北京又添新病例。眼看着这风雨欲来的架势,刚被解封不久的我迅速地决定逃离到没有疫情的大理福尼亚。
    也就是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内,我亲眼见证了一座安静的古城瞬间变成挤满大批游客的喧嚣景区。 
    这种喧嚣和躁动在七月下旬的一天迎来了高潮。
    这一晚,我和朋友被困在大马路上,在拥挤的人潮,电动车大军,急躁的汽车喇叭声和大城市里很多年没见过的黄色三蹦子中间缓慢地往前挪动。 

    这一晚,野猪林外的这条公路被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堵的水泄不通

    云南的夜色微凉,月朗星稀,但是不断扑面而来的却是膨胀的,滚烫的,被火把点燃的热浪。 
    7月22号,阴历六月二十四,大理白族人民的火把节前夜,我来到了洱海边一个叫野猪林的地方,准备体验下围着火把转圈圈跳舞,或者像之前看过的视频里那样,在浓烟里把燃烧着的火把抡向陌生人来庆祝节日。
    但万万没想到竟然因为园内人满被限流了 ——
    限流不要紧,当晚的游客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一个接一个地开始翻墙头进去。

    翻墙头的人

    朋友传来的野猪林里面手拉手跳舞的人群

    听到一个翻墙女孩狠狠摔到的尖叫声后,我们决定撤了,但无奈打车软件已经排到一百多位。 
    看着堵在路上半天不动的车流,我们决定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烟花在很低的夜幕下爆炸开了,我停了下来,听着不知从哪个方向传来的古早非主流音乐。
    空气里到处都散发着烧焦的火炭味道,我看到有位大哥很酷很淡定地把脸靠近火把,点着了嘴上叼着的烟。

    惊喜烟花

    大哥淡定点烟

    路边又瘦又美的小姐姐好像小红书博主下凡的,瞬间让我有种置身周六晚的三里屯的错觉。
    这种热闹的节日氛围让我有种诡异的、仿佛世界已经回归正常秩序的恍惚感,只有偶尔看到攒动的人群里零星的口罩才把我拉回现实。
    这个七月,大理仿佛成了疫情的避难所。来自全国各地的,反复饱受核酸检测和封城折磨的人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苍山脚下,随心所欲地摘下口罩,自由畅快地呼吸这里雨后澄澈、干净的空气。 
    古城再一次被操着各式各样外地口音,编着彩辫,人手一件民族风披风的游客填满。平均每三条朋友圈就有一条在云南大概有些夸张了,但是来大理的机票价格蹭蹭的涨,很多小有知名度的网红名人也悄咪咪的在社交媒体晒定位,大理之热,有目共睹。
    火把节似乎又把这波游客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朋友用无人机拍摄的视频,人群在三月街庆祝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的火把节是很多云南少数民族一年里最隆重最盛大的本土节日,比如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几周前开始就有穿着民族服饰的白族阿姨在街口卖比人还高的(火把)木棍。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故事有好几个版本,但这并不影响不同民族信仰的人共同参与火把节盛大的庆祝活动。大理白族认为火苗可燎去身上的晦气,能消除病虫保丰收。在巍山的彝族村落中,据说火把节起源于对火的崇拜,庆祝活动带有更多祭祀,祈福的意味。
    疫情的前两年,大理各个村落的火把节活动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年随着疫情缓解,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活动又风风火火的办起来了。
    大大小小风俗迥异的庆祝活动在大理的各处展开,巍山,凤阳邑,三月街都熙熙攘攘地拥挤着狂欢的人群。

    巍山的火把节活动 

    凤阳邑村坐落在古老的茶马古道上,因为疫情,这里的火把节已经两年没办了。今年恢复后,各种民俗文艺节目连办了三天三夜,比疫情前还热闹。
    这是一个因为担心凤凰飞走、火把节历来不点火把过的村庄,赛马和吃面条是村里特色的风俗。村里只有1400户村民,但是夜宵提供的面条盛出去了几千碗。

    凤阳邑村没有火把的火把节 

    火把节上排队等着吃面条的凤阳邑村村民

    火把节正式开始这天正赶上周六,傍晚的天还没黑,苍山在云雾缭绕中降下暮色,尽管小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充满期待着人群仍摩肩接踵地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街旁的商家早已经点起了高高的火把,跳跃的火焰有将近两层楼高。 

    三月街外的商户早早地点起了火把,火烧得老高,经过的人都会停下来围观一下

    在渐暗的天色里,我走近古城苍山门对面的三月街。人潮缓慢地沿着三月街向苍山方向移动,家家户户门前都点起了火把,人山人海中缀着星星点点的火光,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自发围着篝火站成一圈观看的游客。
    火星在清冷的空气里升腾四散,隐隐有种末日狂欢的气氛。

    天色渐暗,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三月街口

    朋友用无人机拍的视频截图

    有人跨火堆的时候,围观的人会抓一把松香粉撒向火堆,每撒一次,篝火就会轰地一声发出耀眼的光亮,众人的感叹尖叫声不绝。

    在三月街的尽头,有人群围着火把载歌载舞,现代人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庆祝心灵的丰收。 
    没有一张干净的脸能走出这一夜的狂欢,甚至连对方的长相也没看清就被陌生人用炭灰抹黑了脸,就连带着口罩执勤的警察和消防员也没能幸免。

    没有一张脸能逃过被抹黑的命运,就连严肃的特警也不例外

    素昧平生的游客被燃烧着的火把聚在了一起

    当地人在家门口竖立的火把

    在这一晚,好像社会里既存的界限和规则被打开了一个缺口,陌生人之间越界的冒犯被短暂的允许。周遭人群的情绪是如此的激昂满溢,又轻盈、又欢腾,即便是被下手没轻重的人突袭,短暂的不适之后也很难持续怄气,只是带着被点燃、更加兴奋的心情继续参与到狂欢中去。
    原始的、野蛮的,带有毁灭性的火,带着它令人难以抗拒的光芒和诱惑在这一晚扩散开来。人们仿佛被蛊惑般,短暂地忘记了疫情,这两年间人与人之间建筑的有形的或无形的隔膜,都在这一夜消失不见。
    没有了口罩,没有了戒备,被压抑了许久的热闹被久违地释放,人们放下了戒备和顾虑,在后疫情时代纵情享受节日的热闹。
    这个夏天,在家憋了很久、来到云南报复性出游的年轻人们,让火把节又有了昔日的狂欢氛围,今年相比疫情后的两年,要热闹得多。
    但据当地人说,比起今年午夜前后消防车就开始清人,疫情前的三月街会将火把通宵点亮。 
    湖南人惠钧在17年的时候参加了大理三月街的火把节,在她看来,今年的火把节比五年前人更多也更热闹。
    但是比起五年前有更多零零碎碎的举着火把的人,惠钧说今年的庆祝更像是外地游客为了过节营造的氛围。相比看热闹的行人,持火把的人并没有那么多。

    2017年,惠钧在大理庆祝火把节 (惠钧供图)

    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渴望不一样生活的年轻人逃离大城市来到大理,把大理塑造成苍山洱海中风花雪月的乌托邦。而向来喜爱寻欢作乐的年轻人,又怎会错过这样久违的节日狂欢。 
    无论如何,这次火把节让人们久违的体会了云南旅游业的复苏和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温度。
    后疫情时代,很多曾经的稀松平常变得遥不可及,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充斥着社交媒体。信心愈稀薄,我们愈盼望着生活回归正轨,无论它是什么样子。 
    第二天,三月街被打扫的很干净,看不出前一晚燃烧和狂欢过的痕迹。但这次火把节,却给渴望热闹的年轻人们留下了一线希望。 

    大理三月街畔的宁静黄昏

    *本文所使用的的图片和视频均由由作者提供

    六月,北京又添新病例。眼看着这风雨欲来的架势,刚被解封不久的我迅速地决定逃离到没有疫情的大理福尼亚。
    也就是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内,我亲眼见证了一座安静的古城瞬间变成挤满大批游客的喧嚣景区。 
    这种喧嚣和躁动在七月下旬的一天迎来了高潮。
    这一晚,我和朋友被困在大马路上,在拥挤的人潮,电动车大军,急躁的汽车喇叭声和大城市里很多年没见过的黄色三蹦子中间缓慢地往前挪动。 

    这一晚,野猪林外的这条公路被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堵的水泄不通

    云南的夜色微凉,月朗星稀,但是不断扑面而来的却是膨胀的,滚烫的,被火把点燃的热浪。 
    7月22号,阴历六月二十四,大理白族人民的火把节前夜,我来到了洱海边一个叫野猪林的地方,准备体验下围着火把转圈圈跳舞,或者像之前看过的视频里那样,在浓烟里把燃烧着的火把抡向陌生人来庆祝节日。
    但万万没想到竟然因为园内人满被限流了 ——
    限流不要紧,当晚的游客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一个接一个地开始翻墙头进去。

    翻墙头的人

    朋友传来的野猪林里面手拉手跳舞的人群

    听到一个翻墙女孩狠狠摔到的尖叫声后,我们决定撤了,但无奈打车软件已经排到一百多位。 
    看着堵在路上半天不动的车流,我们决定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烟花在很低的夜幕下爆炸开了,我停了下来,听着不知从哪个方向传来的古早非主流音乐。
    空气里到处都散发着烧焦的火炭味道,我看到有位大哥很酷很淡定地把脸靠近火把,点着了嘴上叼着的烟。

    惊喜烟花

    大哥淡定点烟

    路边又瘦又美的小姐姐好像小红书博主下凡的,瞬间让我有种置身周六晚的三里屯的错觉。
    这种热闹的节日氛围让我有种诡异的、仿佛世界已经回归正常秩序的恍惚感,只有偶尔看到攒动的人群里零星的口罩才把我拉回现实。
    这个七月,大理仿佛成了疫情的避难所。来自全国各地的,反复饱受核酸检测和封城折磨的人不约而同地来到了苍山脚下,随心所欲地摘下口罩,自由畅快地呼吸这里雨后澄澈、干净的空气。 
    古城再一次被操着各式各样外地口音,编着彩辫,人手一件民族风披风的游客填满。平均每三条朋友圈就有一条在云南大概有些夸张了,但是来大理的机票价格蹭蹭的涨,很多小有知名度的网红名人也悄咪咪的在社交媒体晒定位,大理之热,有目共睹。
    火把节似乎又把这波游客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朋友用无人机拍摄的视频,人群在三月街庆祝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的火把节是很多云南少数民族一年里最隆重最盛大的本土节日,比如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几周前开始就有穿着民族服饰的白族阿姨在街口卖比人还高的(火把)木棍。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故事有好几个版本,但这并不影响不同民族信仰的人共同参与火把节盛大的庆祝活动。大理白族认为火苗可燎去身上的晦气,能消除病虫保丰收。在巍山的彝族村落中,据说火把节起源于对火的崇拜,庆祝活动带有更多祭祀,祈福的意味。
    疫情的前两年,大理各个村落的火把节活动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年随着疫情缓解,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活动又风风火火的办起来了。
    大大小小风俗迥异的庆祝活动在大理的各处展开,巍山,凤阳邑,三月街都熙熙攘攘地拥挤着狂欢的人群。

    巍山的火把节活动 

    凤阳邑村坐落在古老的茶马古道上,因为疫情,这里的火把节已经两年没办了。今年恢复后,各种民俗文艺节目连办了三天三夜,比疫情前还热闹。
    这是一个因为担心凤凰飞走、火把节历来不点火把过的村庄,赛马和吃面条是村里特色的风俗。村里只有1400户村民,但是夜宵提供的面条盛出去了几千碗。

    凤阳邑村没有火把的火把节 

    火把节上排队等着吃面条的凤阳邑村村民

    火把节正式开始这天正赶上周六,傍晚的天还没黑,苍山在云雾缭绕中降下暮色,尽管小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充满期待着人群仍摩肩接踵地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街旁的商家早已经点起了高高的火把,跳跃的火焰有将近两层楼高。 

    三月街外的商户早早地点起了火把,火烧得老高,经过的人都会停下来围观一下

    在渐暗的天色里,我走近古城苍山门对面的三月街。人潮缓慢地沿着三月街向苍山方向移动,家家户户门前都点起了火把,人山人海中缀着星星点点的火光,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自发围着篝火站成一圈观看的游客。
    火星在清冷的空气里升腾四散,隐隐有种末日狂欢的气氛。

    天色渐暗,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三月街口

    朋友用无人机拍的视频截图

    有人跨火堆的时候,围观的人会抓一把松香粉撒向火堆,每撒一次,篝火就会轰地一声发出耀眼的光亮,众人的感叹尖叫声不绝。

    在三月街的尽头,有人群围着火把载歌载舞,现代人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庆祝心灵的丰收。 
    没有一张干净的脸能走出这一夜的狂欢,甚至连对方的长相也没看清就被陌生人用炭灰抹黑了脸,就连带着口罩执勤的警察和消防员也没能幸免。

    没有一张脸能逃过被抹黑的命运,就连严肃的特警也不例外

    素昧平生的游客被燃烧着的火把聚在了一起

    当地人在家门口竖立的火把

    在这一晚,好像社会里既存的界限和规则被打开了一个缺口,陌生人之间越界的冒犯被短暂的允许。周遭人群的情绪是如此的激昂满溢,又轻盈、又欢腾,即便是被下手没轻重的人突袭,短暂的不适之后也很难持续怄气,只是带着被点燃、更加兴奋的心情继续参与到狂欢中去。
    原始的、野蛮的,带有毁灭性的火,带着它令人难以抗拒的光芒和诱惑在这一晚扩散开来。人们仿佛被蛊惑般,短暂地忘记了疫情,这两年间人与人之间建筑的有形的或无形的隔膜,都在这一夜消失不见。
    没有了口罩,没有了戒备,被压抑了许久的热闹被久违地释放,人们放下了戒备和顾虑,在后疫情时代纵情享受节日的热闹。
    这个夏天,在家憋了很久、来到云南报复性出游的年轻人们,让火把节又有了昔日的狂欢氛围,今年相比疫情后的两年,要热闹得多。
    但据当地人说,比起今年午夜前后消防车就开始清人,疫情前的三月街会将火把通宵点亮。 
    湖南人惠钧在17年的时候参加了大理三月街的火把节,在她看来,今年的火把节比五年前人更多也更热闹。
    但是比起五年前有更多零零碎碎的举着火把的人,惠钧说今年的庆祝更像是外地游客为了过节营造的氛围。相比看热闹的行人,持火把的人并没有那么多。

    2017年,惠钧在大理庆祝火把节 (惠钧供图)

    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渴望不一样生活的年轻人逃离大城市来到大理,把大理塑造成苍山洱海中风花雪月的乌托邦。而向来喜爱寻欢作乐的年轻人,又怎会错过这样久违的节日狂欢。 
    无论如何,这次火把节让人们久违的体会了云南旅游业的复苏和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温度。
    后疫情时代,很多曾经的稀松平常变得遥不可及,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充斥着社交媒体。信心愈稀薄,我们愈盼望着生活回归正轨,无论它是什么样子。 
    第二天,三月街被打扫的很干净,看不出前一晚燃烧和狂欢过的痕迹。但这次火把节,却给渴望热闹的年轻人们留下了一线希望。 

    大理三月街畔的宁静黄昏

    *本文所使用的的图片和视频均由由作者提供

    2022.08.03 | BY yy |
      火把节生活方式疫情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BIE别的
      1+
      Loading 0
      上海春日的单曲循环

      上海春日的单曲循环

      上海封控日记生活疫情
      BIE别的
      2+
      Loading 0

      翻墙游泳溜冰徒步——北三县人魔幻通勤实录

      北京故事燕郊疫情隔离
      BIE别的
      1+
      Loading 0

      去广西百色当防疫志愿者,我只带了一个蛋挞

      冠状病毒广西广西疫情志愿者疫情
      BIE别的
      2+
      Loading 0
      “灵活就业”一年,我丢失了摆烂的能力

      “灵活就业”一年,我丢失了摆烂的能力

      找工作疫情路在何方
      BIE别的
      2+
      Loading 0
      我在国内开马场

      我在国内开马场

      别的人生生活方式
      BIE别的
      2+
      Loading 1
      距离去泰国养老还有 24 年

      距离去泰国养老还有 24 年

      养老泰国生活方式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