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5+
    Loading 1
    BIE别的

    我们问了问滑板摄影师樊星:拍滑板人能收获与成功尖儿翻一样的快感么?【feat. 别的电波】

    2020.08.09 | BY Rachel Zheng |
    滑板滑板摄影师

    我们在谈滑板的时候有个隐形群体容易被忽视。在滑板视频里,你或许会看到一个猫着腰,把相机与舞动中的滑板做无限接近的人,那就是滑板摄影师。

    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被横冲直撞的滑板人来个迎面翻,但大多数时间都做一个安静的记录者,一遍又一遍陪伴着玩招儿的滑手,直到他们动作出来。

    作为圈外人,我一直在好奇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专业拍滑板?专业拍滑板的人是因为滑得不好么?滑板最酷的地儿不就是成功做出动作的一刻?拍滑板人能收获与成功尖儿翻一样的快感么?

    樊星的 Around Us 影展图片,如未说明所有图片来自樊星

    “我练动作没有天赋,需要一个别的出口,” 有着近 17 年拍滑板经历的樊星说道,“但是拍一张好的动作照片会有反脚尖翻下十层的感觉。” 早期混迹于北京和平里一带,他是国内一批最早用镜头见证这个圈子的人,被品牌 Adidas Originals 认证为圈内最好的摄影师。车霖、袁飞、田军、Jonny Tang、柯家恩、ZZY、Dan梁、PJ …… 当他的镜头聚焦在一代代中国滑板人的面庞时,也记录了中国滑板的发展史。 
    樊星自己是从滑手开始的,那会儿会路途三个小时去滑板。有的人可能玩滑板是因为荷尔蒙旺盛,或者单纯觉得帅,有样儿,但除了对滑板运动的爱,其他这些原因都不足以让一个人一直坚持下去。樊星购买第一块板的钱是自己收藏的钱币 —— 崭新的 100 和 50 人民币,他拿出来去挨个买滑板的零件。从一块板、一对桥、轴承开始,每个新部件都像宝贝似的被樊星搂在滑手的梦乡里。上大学的时候,樊星为了玩滑板,吃最便宜的 4 块钱担担面,吃得起了一身疹子,但是滑得倒是挺开心的。
    滑板杂志是樊星的启蒙拍摄读物,而他真正掌镜是从大三的第一台 20D 相机开始。他第一次给杂志拍封面缘起滑板品牌“社会”,那是 2006 年拍的滑手 Dan梁,AKA. G8Dan。“当时觉的那个动作太牛逼了,在北京的奥体中心。感谢社会滑板给我一个机会。” 樊星回忆道。从此他开启了拍滑板的旅程。

    镜头下的滑手

    影展开幕式图片 来源:LL

    和拍动作的滑板摄影师不一样,樊星镜头下多是肖像,乍一看这些滑手的脸都挺糙的,特别原始,他说想传达的就是一种真实、粗糙且有质感的东西。滑板动作是图像的第一属性,但樊星越来越关注带有表演性的镜头下的人物,越拍也就越感受到推动滑板文化场景的那些人的不易。

    “能成为职业滑手完全靠运气加实力,” 樊星在新一期的别的电波里分享了他在夏威夷所见证的一个滑手的经历。在这个滑手职业的巅峰,他因为一个动作导致脚严重骨折,此后与职业滑手这个角色无缘,现在做着三份工作维持生计,但仍然把玩滑板当业余爱好。在这个极限运动面前,每个滑手都面对动作的风险,也要为之付出代价,但还是迎头直上。那些神动作可能被膜拜,也可能导致缝针、骨折,这些平时不被看到的东西被樊星的镜头记录下来,成了宝贵的瞬间,因为滑板摄影师也曾体验过那些肉体上的痛苦,以及尖儿翻的快感。
    “我拍的这些人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人,真正在推动这个文化的人,” 樊星说。而滑手的执着,他在用照片记录着。 

    影展开幕式图片 来源:LL

    滑板到底是什么文化?

    其实滑板文化是个多元而包容性的集合体,它的代名词是自由。滑手的style多种多样,有听 hip hop 穿着大裤衩背心的,也有穿着朋克风听重摇滚反脚尖翻下好几层楼的,还有心无旁骛、穿着卡其裤、清爽干练的职业滑手。服饰、音乐、态度都在一块儿板儿上产生不同的化学元素,这背后的文化也就百花齐放了。       

    Glen E Friedman 拍的在纽约华盛顿公园的 hip hop 乐队 Beastie boys 

    比如,美国滑板摄影师 Glen E Friedman 就是把滑板运动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代表。Friedman镜头下的人物原始粗犷,他 14 岁的时候就用镜头打破了滑板、朋克、hip hop 的固有模板,见证了这些小众文化的开始。在日后,他闯了一个出版公司叫 Burning Flags,自己出版自己的影集,为的就是保证小众特质,不被商业稀释。   

    2018 年的滑板纪录片《滑板少年》电影海报

    如今,滑板摄影师镜头下所探究的课题也越来越有普世意义。亚裔导演刘冰在 2018 年获得奥斯卡提名的长篇纪录片《滑板少年》(Minding the Gap)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项运动。从小滑板是他的避风港,他用自己的镜头挖掘伊利诺伊州郊区的年轻人,了解他们为什么对滑板这么执着:滑板是逃避还是接受现实?他们的现实是什么样的?他用剥洋葱似的手法讲述了这些青年人共同面对的大环境和社会问题。   

    最后,我们的滑板时代变了么?

    樊星把自己近些年的观察和作品都整合进即将在上海举办的影展里,名为 “Around Us”。这次影展主旨是展现就是滑板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是对中国滑板圈众生相和街头文化的一次全面呈现 —— 不代表过去,只代表当下。
     办了影展的樊星也没有做全职滑板摄影师,他说只靠拍片儿是活不下去的,国内暂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滑板还算是小众运动,入门有门槛,没有玩过滑板的人难感同身受,也或许就给观赏性打上了一些折扣。好在因为极限青春等娱乐真人秀的曝光,越多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小众文化。
    樊星与影人孙宇在 “别的电波” 中回忆起一代人滑板“奋斗”的记忆,感到今非昔比。原先大家可能一天滑 10 个小时以上,职业滑手天天滑还需要两三年出头,现在虽然会看到小孩儿上板快,但都冲坡玩儿,强度和执着劲儿都和以前比差了点儿。 
    樊星与孙宇聊到,当 2018 年滑板运动正式进入奥运,就有了野生滑手训练国家队小朋友的怪诞情形,然而这背后的主要驱使力是为国争光、创造成绩,与玩滑板的原生文化相差甚远。或许越来越多人会开始玩滑板,但是认真 “玩儿” 的人可能越来越少了。玩长板的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圈内人的眼里来看,板上跳舞毕竟和尖儿翻差了点儿意思。
    滑板的文化属性在变狭窄,被当成了拍抖音的道具,那原始的野劲儿也渐渐淡化了。
    但愿这股劲儿能通过樊星的镜头保留下来。 
    此次展览的开幕派对在 2020 年 8 月 7 日晚 7 点正式正式开始,在上海的你,不管玩不玩滑板,都来看看吧。 
    展览:2020.08.07 - 2020.08.16
    主题:Around Us 我们周围
    Opening Party:2020.08.07 19:00 - late
    Party现场有Sandwichlayer滑板视频首映环节,还有演出、特调饮品、现场涂鸦等活动内容
    主办方:TX淮海年轻力中心 x Sandwichlayer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 523 号 - B1 层

    图片由 Sandwichlayer 提供

    之前 “呼朋唤友” 所征集滑板板面绘画比赛的结果也会在影展展出,来现场看看啥样儿把。

    00:00
    00:00
    0.5

     #别的电波#  电波在之前邀请大宇以及著名滑板摄影师 樊星(@skatefan樊星 ) 来还原当年的北京街头场景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以及现在这个时代,面对资本扑面而来,这些在街区诞生的文化又该如何面对。

    收听地址:网易云 / 荔枝

    我们在谈滑板的时候有个隐形群体容易被忽视。在滑板视频里,你或许会看到一个猫着腰,把相机与舞动中的滑板做无限接近的人,那就是滑板摄影师。

    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被横冲直撞的滑板人来个迎面翻,但大多数时间都做一个安静的记录者,一遍又一遍陪伴着玩招儿的滑手,直到他们动作出来。

    作为圈外人,我一直在好奇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专业拍滑板?专业拍滑板的人是因为滑得不好么?滑板最酷的地儿不就是成功做出动作的一刻?拍滑板人能收获与成功尖儿翻一样的快感么?

    樊星的 Around Us 影展图片,如未说明所有图片来自樊星

    “我练动作没有天赋,需要一个别的出口,” 有着近 17 年拍滑板经历的樊星说道,“但是拍一张好的动作照片会有反脚尖翻下十层的感觉。” 早期混迹于北京和平里一带,他是国内一批最早用镜头见证这个圈子的人,被品牌 Adidas Originals 认证为圈内最好的摄影师。车霖、袁飞、田军、Jonny Tang、柯家恩、ZZY、Dan梁、PJ …… 当他的镜头聚焦在一代代中国滑板人的面庞时,也记录了中国滑板的发展史。 
    樊星自己是从滑手开始的,那会儿会路途三个小时去滑板。有的人可能玩滑板是因为荷尔蒙旺盛,或者单纯觉得帅,有样儿,但除了对滑板运动的爱,其他这些原因都不足以让一个人一直坚持下去。樊星购买第一块板的钱是自己收藏的钱币 —— 崭新的 100 和 50 人民币,他拿出来去挨个买滑板的零件。从一块板、一对桥、轴承开始,每个新部件都像宝贝似的被樊星搂在滑手的梦乡里。上大学的时候,樊星为了玩滑板,吃最便宜的 4 块钱担担面,吃得起了一身疹子,但是滑得倒是挺开心的。
    滑板杂志是樊星的启蒙拍摄读物,而他真正掌镜是从大三的第一台 20D 相机开始。他第一次给杂志拍封面缘起滑板品牌“社会”,那是 2006 年拍的滑手 Dan梁,AKA. G8Dan。“当时觉的那个动作太牛逼了,在北京的奥体中心。感谢社会滑板给我一个机会。” 樊星回忆道。从此他开启了拍滑板的旅程。

    镜头下的滑手

    影展开幕式图片 来源:LL

    和拍动作的滑板摄影师不一样,樊星镜头下多是肖像,乍一看这些滑手的脸都挺糙的,特别原始,他说想传达的就是一种真实、粗糙且有质感的东西。滑板动作是图像的第一属性,但樊星越来越关注带有表演性的镜头下的人物,越拍也就越感受到推动滑板文化场景的那些人的不易。

    “能成为职业滑手完全靠运气加实力,” 樊星在新一期的别的电波里分享了他在夏威夷所见证的一个滑手的经历。在这个滑手职业的巅峰,他因为一个动作导致脚严重骨折,此后与职业滑手这个角色无缘,现在做着三份工作维持生计,但仍然把玩滑板当业余爱好。在这个极限运动面前,每个滑手都面对动作的风险,也要为之付出代价,但还是迎头直上。那些神动作可能被膜拜,也可能导致缝针、骨折,这些平时不被看到的东西被樊星的镜头记录下来,成了宝贵的瞬间,因为滑板摄影师也曾体验过那些肉体上的痛苦,以及尖儿翻的快感。
    “我拍的这些人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人,真正在推动这个文化的人,” 樊星说。而滑手的执着,他在用照片记录着。 

    影展开幕式图片 来源:LL

    滑板到底是什么文化?

    其实滑板文化是个多元而包容性的集合体,它的代名词是自由。滑手的style多种多样,有听 hip hop 穿着大裤衩背心的,也有穿着朋克风听重摇滚反脚尖翻下好几层楼的,还有心无旁骛、穿着卡其裤、清爽干练的职业滑手。服饰、音乐、态度都在一块儿板儿上产生不同的化学元素,这背后的文化也就百花齐放了。       

    Glen E Friedman 拍的在纽约华盛顿公园的 hip hop 乐队 Beastie boys 

    比如,美国滑板摄影师 Glen E Friedman 就是把滑板运动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代表。Friedman镜头下的人物原始粗犷,他 14 岁的时候就用镜头打破了滑板、朋克、hip hop 的固有模板,见证了这些小众文化的开始。在日后,他闯了一个出版公司叫 Burning Flags,自己出版自己的影集,为的就是保证小众特质,不被商业稀释。   

    2018 年的滑板纪录片《滑板少年》电影海报

    如今,滑板摄影师镜头下所探究的课题也越来越有普世意义。亚裔导演刘冰在 2018 年获得奥斯卡提名的长篇纪录片《滑板少年》(Minding the Gap)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项运动。从小滑板是他的避风港,他用自己的镜头挖掘伊利诺伊州郊区的年轻人,了解他们为什么对滑板这么执着:滑板是逃避还是接受现实?他们的现实是什么样的?他用剥洋葱似的手法讲述了这些青年人共同面对的大环境和社会问题。   

    最后,我们的滑板时代变了么?

    樊星把自己近些年的观察和作品都整合进即将在上海举办的影展里,名为 “Around Us”。这次影展主旨是展现就是滑板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是对中国滑板圈众生相和街头文化的一次全面呈现 —— 不代表过去,只代表当下。
     办了影展的樊星也没有做全职滑板摄影师,他说只靠拍片儿是活不下去的,国内暂且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滑板还算是小众运动,入门有门槛,没有玩过滑板的人难感同身受,也或许就给观赏性打上了一些折扣。好在因为极限青春等娱乐真人秀的曝光,越多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小众文化。
    樊星与影人孙宇在 “别的电波” 中回忆起一代人滑板“奋斗”的记忆,感到今非昔比。原先大家可能一天滑 10 个小时以上,职业滑手天天滑还需要两三年出头,现在虽然会看到小孩儿上板快,但都冲坡玩儿,强度和执着劲儿都和以前比差了点儿。 
    樊星与孙宇聊到,当 2018 年滑板运动正式进入奥运,就有了野生滑手训练国家队小朋友的怪诞情形,然而这背后的主要驱使力是为国争光、创造成绩,与玩滑板的原生文化相差甚远。或许越来越多人会开始玩滑板,但是认真 “玩儿” 的人可能越来越少了。玩长板的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圈内人的眼里来看,板上跳舞毕竟和尖儿翻差了点儿意思。
    滑板的文化属性在变狭窄,被当成了拍抖音的道具,那原始的野劲儿也渐渐淡化了。
    但愿这股劲儿能通过樊星的镜头保留下来。 
    此次展览的开幕派对在 2020 年 8 月 7 日晚 7 点正式正式开始,在上海的你,不管玩不玩滑板,都来看看吧。 
    展览:2020.08.07 - 2020.08.16
    主题:Around Us 我们周围
    Opening Party:2020.08.07 19:00 - late
    Party现场有Sandwichlayer滑板视频首映环节,还有演出、特调饮品、现场涂鸦等活动内容
    主办方:TX淮海年轻力中心 x Sandwichlayer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 523 号 - B1 层

    图片由 Sandwichlayer 提供

    之前 “呼朋唤友” 所征集滑板板面绘画比赛的结果也会在影展展出,来现场看看啥样儿把。

     #别的电波#  电波在之前邀请大宇以及著名滑板摄影师 樊星(@skatefan樊星 ) 来还原当年的北京街头场景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以及现在这个时代,面对资本扑面而来,这些在街区诞生的文化又该如何面对。

    收听地址:网易云 / 荔枝

    2020.08.09 | BY Rachel Zheng |
    • 设计:冬甩
    滑板滑板摄影师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BIE别的
    3+
    Loading 0
    不去上学,就不能玩滑板

    不去上学,就不能玩滑板

    印度印度滑板导演滑板电影
    BIE别的
    3+
    Loading 0
    在世界各地玩滑板的穆斯林女孩都是什么样儿?

    在世界各地玩滑板的穆斯林女孩都是什么样儿?

    别的女孩女孩滑板运动
    BIE别的
    5+
    Loading 1
    滞留欧洲的北京滑手,在瑞士玩了半年滑板

    滞留欧洲的北京滑手,在瑞士玩了半年滑板

    2020废了?滑板疫情
    BIE别的
    1+
    Loading 0
    《来自街头》在尼日利亚:三年不敢出门的马哥,和枪支间穿行的板仔们

    《来自街头》在尼日利亚:三年不敢出门的马哥,和枪支间穿行的板仔们

    尼日利亚来自街头滑板
    BIE别的
    2+
    Loading 0
    《来自街头》导演手记:孙宇

    《来自街头》导演手记:孙宇

    我们的浪潮来自街头滑板潮流
    BIE别的
    1+
    Loading 1
    社会滑板创始人 Raph 告诉你,为什么玩滑板的孩子穿得有样

    社会滑板创始人 Raph 告诉你,为什么玩滑板的孩子穿得有样

    滑板潮流穿搭跳进浪潮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