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0
    Loading 0
    BIE别的

    玩具收藏者张贼贼:玩具是童年的延续,但这不是我收集玩具的原因

    2020.08.04 | BY 陆冉 |
    buy local by local天猫国潮玩具

    今年 4 月 10 日,日本导演大林宣彦去世,当时还是同事的张贼贼连夜写出一篇长文悼念,细致的配图比妙语连珠的成语和比喻还要多,终于让不少转发过 “土味恐怖特效” GIF 的 “小孩” 们找到了这些生动表情的原始出处,也认识了这位传奇导演。文章发布后,贼贼转发说道 “做了我该做的事”。可见,不是炫耀,也不是干怀旧,而是出于某种传播被新人类逐渐遗忘的文化珠玉的使命感。 

    但贼贼恐怕不会把 “使命感” 这种词用在自己身上强行升华。音乐、电影、游戏、漫画、动画这些领域里面的配料表,对他就像日常生活一样必不可少,也是因为如此,才没法眼见着它们消失在新时代的信息海洋里。这个老想让自己变得平凡一点的大男孩看不出年龄,我有时候觉得他其实一百岁了,几十年前那些细致到日常生活一碗一筷的细节他好像都真实地经历过,讲述起来栩栩如生,如同昨日再现。比如八九十年代某品牌的电视广告,导演是谁,还有什么作品;家喻户晓的某款零食包装上的形象来自于哪个漫画,后来又出现在什么游戏当中,在哪个音乐人的 MV 里面做了客串 …… 寻根究底触类旁通,不一而足,以至于我们以前总把贼贼的稿子叫 “考古文”。  

    看一些贼贼在前单位的游戏资讯分享

    总之,贼贼把自己密实地裹在他所热爱的这些小众文化中。
    从少年成名的作家到独立漫画界的 “哥哥”,从电子游戏玩家,到玩具收藏者,到次元文化和流行文化博主/主播 …… 多年来贼贼积累了众多的身份,现在自己都有点烦了。如今他在北京的玩具店开始了一项新工作,想把自己的 ID 整理一下,在玩具这个领域专注地做好。

    张贼贼自己的漫画里的人物 “三叔”,也被国内的玩具制作先驱们制作了实体玩具

    贼贼用心介绍玩具的时候,会讲那些长盛不衰影响了几代儿童与青少年的经典 IP;也会讲那些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玩意儿 —— 一些被商家当作宣传手段推出的吉祥物和衍生品比冷峻的高级限量玩具更有烟火气,让人觉得生活里的小瞬间都值得玩味弥足珍贵。同时,贼贼也特别支持和敬佩国内本土的玩具制作者们,为我们逐渐有了自己的玩具品牌而感到高兴。
    我们找贼贼聊了聊他和玩具的故事。看看他如何在玩具背后挖掘流行文化,如何把信息海洋中那些碎片变成属于自己的珍贵经历。

    手到擒来的东西没有吸引力

    BIE:在你自己的经历当中,游戏,电影,音乐,漫画,玩具,这几个领域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随便一个都能撑起主角的门面,其他几个领域作为陪衬集体出击(我是指商业运作而言)。
    最早一个千方百计得到的玩具是什么?
    磁性绘图板,太神奇了,不用担心画材纸张的损耗,轻松擦写涂抹。刚入夏,“宝可梦” 推出了一个主题款,由此可见,磁性绘图板的生命力之强。
    网络时代到来以前,你都通过哪些渠道去挖掘一个玩具背后的故事?
    相较于其他几个领域,玩具的深度内容发展比较缓慢,垂直的论坛、网站、自媒体孕育而生前,基本上都是靠看杂志汲取营养。
    尤其是香港的一些潮流杂志,他们的副刊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能,只不过,有时候花了钱得到的选题并不是自己特感兴趣的,只落下一个多认识了几个繁体字的下场。
    以前想要学到知识必须付出成本。为什么我那会儿那么瘦,真骑自行车满世界找杂志啊,真省下饭钱补充精神食粮啊!
    大家可能知道你不愿意出远门,那你觉得你为什么更喜欢在杂志或者屏幕上挖掘各种讯息,而不是去世界各地它们的诞生地去看实物呢?
    主要是成长的环境就是在市中心,守着几个著名的商厦、商城(现在已经没落了),琳琅满目的玩具游戏,导致物欲过早地击碎了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而且出远门讨厌被框死在游客视角。忘了哪年了,路过一个我特喜欢的游戏公司,同行的朋友挺好心地建议我跟此地照张照片,我直接婉拒。花精力了解他们的企业文化,远比走个签到形式跟社交平台得到几句 “牛逼” 强。
    网购海淘足不出户就能货比三家的模式更适合我。
    你喜欢的玩具/形象,是不是都跟小时候的回忆直接相关?有没有什么完全是通过搜索挖掘而建立了感情的?
    有的。比如 View Master,特别有历史的立体画片机。

    View Master

    认识 View Master 我是通过玩一款叫做《Far Cry 4》的电子游戏,那游戏不算我喜欢的类型,单纯打发无聊吧。香格里拉的自然景观可以收集不少植物、兽皮一系列自然资源,然而,跟荒郊野外捡到一枚  “3D Slide Reel”,一下便勾起了我的兴趣。放下手柄,打开电脑,展开调查。

    左下角的 3D Slide Reel 特别有吸引力 

    顺着浩瀚的网络信息,我了解到了这玩意的兴起和彩色胶片的普及、明信片产业的自我升级密不可分。同时,介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生产商因为向德国购置镜片,引发了 CIA 的调查与审讯,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
    我去研究某种事物,无可避免地会找寻一下它对于流行文化有没有深远影响。恰好,我最喜欢的乐队 Beastie Boys 的键盘手 Money Mark 有张唱片封套就用了 View Master 的胶片样式。

    唱片封套上展示了 View Master 的胶片

    一个陌生的物件最终和我喜欢的其他领域的文化产生了联系,真的算是知识带给我的馈赠。
    尽管我乐在其中,回归到我曾经的编辑身份,反而是叫苦连天,往往我写的这类内容无法带给公司 10 万+的流量回报,充其量是高于公司当月文章内容浏览量的平均线而已吧,只不过是填补了中文互联网上相关内容的一块空白。
    有没有什么喜欢了一阵又不喜欢了的玩具?以及反过来,有没有开始不太喜欢后来逐渐喜欢的东西?
    没有。
    老的东西也有初次诞生的那一天,有哪些新的玩具吸引过你的目光呢?
    刚预定了明和电机为 “无用发明少女” 藤原麻里菜生产的 “视频会议逃脱装置”。我讨厌视频、语音会议,巨没效率。所以,特想在实际工作中用上一次。

    在摄像头背后,偷偷按下按钮,等待符号开始旋转。别人以为信号不佳的空档,你已经偷偷看了好几个网页了。

     企业品牌,也是生活的定格

    为什么喜欢挖掘企业品牌的故事?是不是特别感兴趣跟日常生活相关的品牌?
    一个是跟我喜欢逛超市、遛便利店有关,一个是我酷爱吉祥物和品牌 logo。我的格局很小,框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七界。 
    你会因为某一款产品或者某个形象,而对这个品牌产生好感并保持忠诚吗?
    会!
    会因为品牌喜好不同,而跟人吵架吗?
    不会。
    能不能说五个在你生活中最重要的品牌(或企业)?
    日清、Medicom Toy、Devolver Digital、百事、麦当劳。
    我看采访里你喜欢拿奶茶做反例,虽然也算不上是抨击奶茶。你觉得奶茶算不算一种零食?要是著名的奶茶品牌推出漫画、玩具周边,你会感兴趣吗?
    没抨击。肯定算。感兴趣。今年年初 1 月,Takara Tomy 就出了款小玩具,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制作珍珠,整出一杯珍珠奶茶,寓教于乐。

    Takara Tomy 的奶茶玩具

    玩具是童年回忆的延续,但不想固步自封

    你一直在微博上分享喜欢的东西,好多都能引发大家的一些讨论和喜爱。有没有什么讨论让你特别印象深刻?

    没有。大家无非是问哪儿能买的、怎么买。

    更能年轻的一代玩具或次元文化爱好者们,给你带来过什么样的启发?

    他们会给我推荐一些海外更小众的独立设计师的作品,开阔我的视野。能够和年轻人们按照朋友而不是前辈的身份交往,是我这么多年一直所坚持的。

    就你现在所在的领域来说,你觉得怎么样能算把一件事情做好呢?有没有什么目标?

    不依靠某个平台、品牌的影响力,不让自己活在堆积出来的假象里。继续遵循这个信条干一切自己想干的事。

    至于具体做什么就先甭聊了,这样的话,我更愿意说给神龙或者神灯精灵听。:)

    问个有点丧的问题,很久以后,比如 60 年以后,你的玩具和收藏怎么办?

    捐了!

    谢谢你,贼贼!

    玩具治愈我们,延续童年,但玩具的意义不仅如此。即使不是玩具收藏家,普通人也能在玩具里找到很多趣味的力量。点击下方观看《小趣味抵抗大世界》。

    点击观看《国潮时代》第三集:小趣味对抗大世界

    Buy local, by local —— BIE别的与天猫国潮联合出品的《国潮时代》系列视频已经正式上线(第二集《以简驭繁》看 这里)。这系列视频不但是关于本土品牌,更是关于本土消费和本土创造。

    我们会用八集内容呈现中国年轻人对 “潮流” 的不同理解和创造:“潮人” 会是什么样的父母,“极简” 和 “自我” 有什么关系,都市人怎样守护自己的童年角落,街舞和说唱与仡佬族山王面具和苗寨蚩尤古酒会碰撞出什么。
    潮流由你拥抱、取舍或对抗,但永远不会被彻底掌握,因为它奔流不息。

    今年 4 月 10 日,日本导演大林宣彦去世,当时还是同事的张贼贼连夜写出一篇长文悼念,细致的配图比妙语连珠的成语和比喻还要多,终于让不少转发过 “土味恐怖特效” GIF 的 “小孩” 们找到了这些生动表情的原始出处,也认识了这位传奇导演。文章发布后,贼贼转发说道 “做了我该做的事”。可见,不是炫耀,也不是干怀旧,而是出于某种传播被新人类逐渐遗忘的文化珠玉的使命感。 

    但贼贼恐怕不会把 “使命感” 这种词用在自己身上强行升华。音乐、电影、游戏、漫画、动画这些领域里面的配料表,对他就像日常生活一样必不可少,也是因为如此,才没法眼见着它们消失在新时代的信息海洋里。这个老想让自己变得平凡一点的大男孩看不出年龄,我有时候觉得他其实一百岁了,几十年前那些细致到日常生活一碗一筷的细节他好像都真实地经历过,讲述起来栩栩如生,如同昨日再现。比如八九十年代某品牌的电视广告,导演是谁,还有什么作品;家喻户晓的某款零食包装上的形象来自于哪个漫画,后来又出现在什么游戏当中,在哪个音乐人的 MV 里面做了客串 …… 寻根究底触类旁通,不一而足,以至于我们以前总把贼贼的稿子叫 “考古文”。  

    看一些贼贼在前单位的游戏资讯分享

    总之,贼贼把自己密实地裹在他所热爱的这些小众文化中。
    从少年成名的作家到独立漫画界的 “哥哥”,从电子游戏玩家,到玩具收藏者,到次元文化和流行文化博主/主播 …… 多年来贼贼积累了众多的身份,现在自己都有点烦了。如今他在北京的玩具店开始了一项新工作,想把自己的 ID 整理一下,在玩具这个领域专注地做好。

    张贼贼自己的漫画里的人物 “三叔”,也被国内的玩具制作先驱们制作了实体玩具

    贼贼用心介绍玩具的时候,会讲那些长盛不衰影响了几代儿童与青少年的经典 IP;也会讲那些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玩意儿 —— 一些被商家当作宣传手段推出的吉祥物和衍生品比冷峻的高级限量玩具更有烟火气,让人觉得生活里的小瞬间都值得玩味弥足珍贵。同时,贼贼也特别支持和敬佩国内本土的玩具制作者们,为我们逐渐有了自己的玩具品牌而感到高兴。
    我们找贼贼聊了聊他和玩具的故事。看看他如何在玩具背后挖掘流行文化,如何把信息海洋中那些碎片变成属于自己的珍贵经历。

    手到擒来的东西没有吸引力

    BIE:在你自己的经历当中,游戏,电影,音乐,漫画,玩具,这几个领域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随便一个都能撑起主角的门面,其他几个领域作为陪衬集体出击(我是指商业运作而言)。
    最早一个千方百计得到的玩具是什么?
    磁性绘图板,太神奇了,不用担心画材纸张的损耗,轻松擦写涂抹。刚入夏,“宝可梦” 推出了一个主题款,由此可见,磁性绘图板的生命力之强。
    网络时代到来以前,你都通过哪些渠道去挖掘一个玩具背后的故事?
    相较于其他几个领域,玩具的深度内容发展比较缓慢,垂直的论坛、网站、自媒体孕育而生前,基本上都是靠看杂志汲取营养。
    尤其是香港的一些潮流杂志,他们的副刊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能,只不过,有时候花了钱得到的选题并不是自己特感兴趣的,只落下一个多认识了几个繁体字的下场。
    以前想要学到知识必须付出成本。为什么我那会儿那么瘦,真骑自行车满世界找杂志啊,真省下饭钱补充精神食粮啊!
    大家可能知道你不愿意出远门,那你觉得你为什么更喜欢在杂志或者屏幕上挖掘各种讯息,而不是去世界各地它们的诞生地去看实物呢?
    主要是成长的环境就是在市中心,守着几个著名的商厦、商城(现在已经没落了),琳琅满目的玩具游戏,导致物欲过早地击碎了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而且出远门讨厌被框死在游客视角。忘了哪年了,路过一个我特喜欢的游戏公司,同行的朋友挺好心地建议我跟此地照张照片,我直接婉拒。花精力了解他们的企业文化,远比走个签到形式跟社交平台得到几句 “牛逼” 强。
    网购海淘足不出户就能货比三家的模式更适合我。
    你喜欢的玩具/形象,是不是都跟小时候的回忆直接相关?有没有什么完全是通过搜索挖掘而建立了感情的?
    有的。比如 View Master,特别有历史的立体画片机。

    View Master

    认识 View Master 我是通过玩一款叫做《Far Cry 4》的电子游戏,那游戏不算我喜欢的类型,单纯打发无聊吧。香格里拉的自然景观可以收集不少植物、兽皮一系列自然资源,然而,跟荒郊野外捡到一枚  “3D Slide Reel”,一下便勾起了我的兴趣。放下手柄,打开电脑,展开调查。

    左下角的 3D Slide Reel 特别有吸引力 

    顺着浩瀚的网络信息,我了解到了这玩意的兴起和彩色胶片的普及、明信片产业的自我升级密不可分。同时,介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生产商因为向德国购置镜片,引发了 CIA 的调查与审讯,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
    我去研究某种事物,无可避免地会找寻一下它对于流行文化有没有深远影响。恰好,我最喜欢的乐队 Beastie Boys 的键盘手 Money Mark 有张唱片封套就用了 View Master 的胶片样式。

    唱片封套上展示了 View Master 的胶片

    一个陌生的物件最终和我喜欢的其他领域的文化产生了联系,真的算是知识带给我的馈赠。
    尽管我乐在其中,回归到我曾经的编辑身份,反而是叫苦连天,往往我写的这类内容无法带给公司 10 万+的流量回报,充其量是高于公司当月文章内容浏览量的平均线而已吧,只不过是填补了中文互联网上相关内容的一块空白。
    有没有什么喜欢了一阵又不喜欢了的玩具?以及反过来,有没有开始不太喜欢后来逐渐喜欢的东西?
    没有。
    老的东西也有初次诞生的那一天,有哪些新的玩具吸引过你的目光呢?
    刚预定了明和电机为 “无用发明少女” 藤原麻里菜生产的 “视频会议逃脱装置”。我讨厌视频、语音会议,巨没效率。所以,特想在实际工作中用上一次。

    在摄像头背后,偷偷按下按钮,等待符号开始旋转。别人以为信号不佳的空档,你已经偷偷看了好几个网页了。

     企业品牌,也是生活的定格

    为什么喜欢挖掘企业品牌的故事?是不是特别感兴趣跟日常生活相关的品牌?
    一个是跟我喜欢逛超市、遛便利店有关,一个是我酷爱吉祥物和品牌 logo。我的格局很小,框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七界。 
    你会因为某一款产品或者某个形象,而对这个品牌产生好感并保持忠诚吗?
    会!
    会因为品牌喜好不同,而跟人吵架吗?
    不会。
    能不能说五个在你生活中最重要的品牌(或企业)?
    日清、Medicom Toy、Devolver Digital、百事、麦当劳。
    我看采访里你喜欢拿奶茶做反例,虽然也算不上是抨击奶茶。你觉得奶茶算不算一种零食?要是著名的奶茶品牌推出漫画、玩具周边,你会感兴趣吗?
    没抨击。肯定算。感兴趣。今年年初 1 月,Takara Tomy 就出了款小玩具,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制作珍珠,整出一杯珍珠奶茶,寓教于乐。

    Takara Tomy 的奶茶玩具

    玩具是童年回忆的延续,但不想固步自封

    你一直在微博上分享喜欢的东西,好多都能引发大家的一些讨论和喜爱。有没有什么讨论让你特别印象深刻?

    没有。大家无非是问哪儿能买的、怎么买。

    更能年轻的一代玩具或次元文化爱好者们,给你带来过什么样的启发?

    他们会给我推荐一些海外更小众的独立设计师的作品,开阔我的视野。能够和年轻人们按照朋友而不是前辈的身份交往,是我这么多年一直所坚持的。

    就你现在所在的领域来说,你觉得怎么样能算把一件事情做好呢?有没有什么目标?

    不依靠某个平台、品牌的影响力,不让自己活在堆积出来的假象里。继续遵循这个信条干一切自己想干的事。

    至于具体做什么就先甭聊了,这样的话,我更愿意说给神龙或者神灯精灵听。:)

    问个有点丧的问题,很久以后,比如 60 年以后,你的玩具和收藏怎么办?

    捐了!

    谢谢你,贼贼!

    玩具治愈我们,延续童年,但玩具的意义不仅如此。即使不是玩具收藏家,普通人也能在玩具里找到很多趣味的力量。点击下方观看《小趣味抵抗大世界》。

    点击观看《国潮时代》第三集:小趣味对抗大世界

    Buy local, by local —— BIE别的与天猫国潮联合出品的《国潮时代》系列视频已经正式上线(第二集《以简驭繁》看 这里)。这系列视频不但是关于本土品牌,更是关于本土消费和本土创造。

    我们会用八集内容呈现中国年轻人对 “潮流” 的不同理解和创造:“潮人” 会是什么样的父母,“极简” 和 “自我” 有什么关系,都市人怎样守护自己的童年角落,街舞和说唱与仡佬族山王面具和苗寨蚩尤古酒会碰撞出什么。
    潮流由你拥抱、取舍或对抗,但永远不会被彻底掌握,因为它奔流不息。
    2020.08.04 | BY 陆冉 |
    • 设计:冬甩
    buy local by local天猫国潮玩具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BIE别的
    4+
    Loading 0
    女性的家与身体:娃娃屋,还是母系乌托邦?

    女性的家与身体:娃娃屋,还是母系乌托邦?

    别的女孩女性女性话题玩具芭比娃娃
    BIE别的
    2+
    Loading 1
    马伯骞:工作中我最不想听到的词就是“潮流”

    马伯骞:工作中我最不想听到的词就是“潮流”

    buy local by local国潮时代文化潮流
    BIE别的
    2+
    Loading 0
    《花木兰》口碑不及格,谁该为我们的失望负责?

    《花木兰》口碑不及格,谁该为我们的失望负责?

    buy local by local国潮时代天猫国潮玩美传承
    BIE别的
    0
    Loading 0
    现代娱乐作品中的妖魔鬼怪都是哪来的?

    现代娱乐作品中的妖魔鬼怪都是哪来的?

    buy local by local国潮时代天猫国潮潮味造浪
    BIE别的
    0
    Loading 0
    回到家乡的 rapper Ranzer,在湖湘苗寨的米酒里尝到了传统文化的后劲

    回到家乡的 rapper Ranzer,在湖湘苗寨的米酒里尝到了传统文化的后劲

    buy local by local国潮时代天猫国潮
    BIE别的
    0
    Loading 0
    我是一位广州独居女郎,我想学咏春

    我是一位广州独居女郎,我想学咏春

    buy local by local咏春天猫国潮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