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2+
    Loading 0
    BIE别的

    “王家卫御用摄影师” 夏永康:越是当下的东西,越会过时

    2020.12.28 | BY 兜 |
    夏永康摄影王家卫
    ​在 夏永康(Wing Shya) 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号中,似乎总会被加上 “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 作为前缀。一提及这个前缀,那些灯红酒绿、风情万种、摇曳生姿的集体记忆立刻就能对号入座,如此强烈鲜明,曾经闪耀和惊艳过一个时代的视觉表现跃然眼前。
    “原来是他!”

    夏永康的经典作品 

    ​在不被大众过多所知的后王家卫时代,夏永康将电影式的语言运用在时装摄影中,千禧年前后参与到了那个最张狂的全球杂志时代,也拍摄了 MV 和电影。他的影像总是粗粝的,不经意的,充满故事的。五年前在香港柴湾的工作室,他说,“我好像一直在拍摄年轻人” ,那时候他在拍 coser 、舞者和乐手,拍着拍着,他发现以前自己总会把镜头对准那个最激烈的人和跳起的高点,而现在则转向跌落的瞬间。
    现在的夏永康到底在哪儿?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评价,观察到似乎近几年他的活跃度有所减少,摒弃所有媒体的一昧追捧,我对这位已经封神的摄影大师,保留了一些不怀好意的臆测。带着钻牛角尖的精神,在 TX淮海年轻力中心 策展的 ChinaNext 开幕之际,得到了一个与夏永康当面对话的机会。数位工作人员反复强调他的平易近人,于是心安理得地对着他穷追不舍,刨根问底,最终在一番对峙中拨云散雾,答案若隐若现:

    本想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的我,全程被夏永康(如图)温柔以怼

    ​BIE:你经常被称为 “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 ,这个称呼有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困扰?
    怎么会有困扰?我没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困扰。我跟王家卫拍剧照的时候很单纯地想拍照,还没想过什么是风格,没有心理压力地去拍,剧本怎么写,我就怎么拍。然后,拍的时候我感觉每次都在玩不一样的东西。20 年前我不知道 20 年后有人还会来讨论这些作品,那时候作为一个剧照师我真的没有压力,就是想拍,甚至大家喜不喜欢都不重要,是过去式了。而且我平时从来不回看从前拍的东西,总是觉得以前拍得超烂。
    从拍剧照到时尚摄影,这个过渡难吗?
    挺难的。拍时尚的摄影师有很多,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怎样去说出我的时尚。我在时装摄影的工作中运用了王家卫的视觉语言,其实彻底转化这段语言也用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王家卫会不会不高兴,我并没有去照顾他的心情。我觉得用这个方式来拍时尚,对时尚来说很新,这些效果当初我在片场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用这样的灯来拍时尚出来会怎样。于是我不在剧组以后,立刻就去尝试了。
    而且,不同的项目让我遇到不同的人,这样的合作特别开心。像 sacai 的那个项目合作中我不断尝试了解构,整个过程我真的觉得特别有意思,在这个项目中就会觉得那个带着标签的「我」是被弱化的,我真的也觉得玩到了。

    夏永康为 NIKE x SACAI 项目拍摄

    ​你有没有对「过时」产生过焦虑?
    有过。
    有次我和谢霆锋聊天,他说你现在这么红,意味着你很快就会不行啦,我立即反应过来开他玩笑说你也是哦,彼此彼此。
    于是我就想通了,越是最当下的东西,必然越会过时。因为你越能代表现在和此刻,明天的到来就会越显现出明天的威力。
    商业、时尚类摄影很具有当下那种新鲜感,有时效性一点,但是 fine art 通常不会被太多人喜欢,也更耐得住,我做了许多 fine art 的东西,不仅是平面。
    有很多作品至今没有公开过,我很痴迷于不公开作品和等待的那种感觉。王家卫也是这样的,我们很喜欢冲胶片那种等待,神秘感真的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我最近和手机厂商在建议,可不可以设计一款深度模拟胶片拍完以后看不到画面的 APP ,一个星期之后再给我看到显影出来,这才是最过瘾的。
    你如何做到这么不 care ?
    我没有不 care !我是根本没有想过,我根本就没有往那边去想呀。
    你感到自己与当下的青年文化有距离吗?
    我觉得当下的青年文化真的很有活力,他们身上有这个时代的印记。对我来说,其实也有着无法理解的部分。如果说这是隔阂的话我觉得没关系。不过我觉得这很自然,我不企图能够完全理解,我从不要求自己懂得一切。
    我也不强求被别人理解,我不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我所有的作品,一旦发表出来,我们很容易被别人的眼光和看法绑架,免不了去在意有多少人喜欢,给你点赞,这样对我来说就有点危险。我创作的出发点还是先从自己出发,自己玩到了才最重要,所以我也充分尊重别人的创作,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互相懂得。
    一些人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梁朝伟,他从来都不是那种要大家都懂他的状态,他很能沉浸在自己的孤独氛围中,结果这样的人很有吸引力。
    当然我也不是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少一些迎合,只是我们老一辈习惯从某种克制中走出来,我觉得也不用看齐我们,大家都自然地做自己,就是最好的。
    你的作品中有很多快照的基因,传授一个能被迅速 get 到的专属拍照秘诀吧。
    (捡起手里喝空的塑料水瓶突然砸我)我喜欢这样故意给我的拍摄者制造一点意外,观察和捕捉拍摄对象那个出其不意的瞬间,来不及反应的状态有时候就会有一点游离感。
    我喜欢装作其他人,在片场上偷袭我要拍摄的对象;我也喜欢把市面上的胶片都买来,拍摄的时候随机抓阄地抽出来就拍。这样子做未知性会很大,同时也会有很多惊喜,我对我的助手没有严格要求,创造是从犯错中产生的,我喜欢不经意中有漏光之类的事故发生,这样就又有好玩的事情了。
    与王家卫合作之外,哪部分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有刻意规划吗?
    其实我是一个很被动的人,不太主动做创作规划,我真的特别懒,一直都是工作来找我,然后我在做的时候才认真。我很在乎玩到新东西,玩到了的(项目)是令我最满意的。
    我最近去翻看回顾才发现,其实我觉得我是王家卫剧照中拍得最烂的,真的,我最乱来了。最近,我把之前的一些作品全部打包丢给出版了,给整理作品的朋友造成了很大工作量,然后他给我看的时候,我才发现:哎?我还拍过这个?这种惊喜我真的好享受。
    现在在摄影上有没有什么在探索和想要完成的新方向?
    近几年我很喜欢用手机拍东西,我对手机摄影特别有兴趣,接下来还会继续关注,但是我依然只是拍了很多,不会轻易都发出来或者公开。

    夏永康难得提供给我们的手机摄影作品

    推荐一些你最关注的年轻摄影师?
    我真的很喜欢编号 223 ,还有冯立。我很早就关注和喜欢着冯立了(点击阅读我们之前冯立的采访),太喜欢他的作品了,很猛。我喜欢一些有文学感,文本感的照片,特别是当中有故事性或是诗的感觉会让我多看一下。
    疫情期间你在做什么?
    觉得被暂停了,我就懒着,现在可以重启了。
    参加 TX 淮海 的 ChinaNext 这个展览,把自己的作品印在 T 恤上进行联名,给到设计师进行二次创作,你的感受是?
    我是一个很开放的人,也喜欢保持年轻的状态,我长期关注一些乐队。联名把作品印在衣服上变成展览的形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东西,我很喜欢看到有才华的朋友进行二次创作,这个过程可能会有意外惊喜发生,我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
    通过这种契机我会多接触一些有趣的想法,刚才参加这次项目的设计师朋友 Hoyee Li 在那边静静地呆着,他是品牌 One Love 的创立者。他说,当大家在人声鼎沸中的时候,他保持静止就会成为全场焦点,我就被他这个想法吸引了。现场有一些作品是用很潦草的方式涂涂画画了一些,有一些截屏的界面。我喜欢这些随心所欲又充满热情的创作态度。
    总之,放胆去创作才会破格。

    夏永康在展览上的 photo tee

    你如何保持这种年轻的状态?

    哈哈哈,卡哇伊?不「保持年轻」所以就年轻吧。

    采访后记

    ​虽然在采访里这位已经被封神的摄影师吐露自己 “特别懒”  ,早前他已经在云南和上海旅行拍摄了三个月,再早些他在香港待了一整年,花了许多的时间面对日常的生活,写剧本。
    夏康永也与喜欢的平面设计师井上嗣也合作了新的摄影集《CHAOS》,图片都是从他在过去 30 年里拍的 3 万张图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夏永康在提出设计请求不久,就到日本拜访井上嗣也,这位 73 岁的设计师已经拿出两个版本让 Wing 挑选,那些拼接让照片之间产生了新的故事,Wing 又惊喜又佩服,不想对设计做出任何的修改,希望井上嗣也挑选自己内心更喜欢的那个版本。他喜欢那种把作品交给对方,在二次创作中迸发出的新火花。

    井上嗣设计的夏永康摄影集《CHAOS》

    将错就错、不求甚解、浪漫主义、出人意料的耿直…… 夏永康并没有把得失放在心上。他表现得与世无争,没有过多胜负欲,在创作中玩心重过一切。他不介意被误读为静态版的王家卫,不在乎外在看法,不发表所有作品,把自己从他者的审视中抽离出来。当他聊到自己总处于被动中,对懒散的大方交代,甚至还流露出一种老凡尔赛的风范。
    那种浑然天成确实惹人嫉妒。
    他是把视觉符号锁进大众记忆的夏永康,也是流动不居的 Wing Shya,和他交流感觉不到任何犹疑,真实又平易。
    不得不说,问问题的我在他面前是一个狭隘局促的人,他释放着一种温和的叛逆,粉碎了我所有不怀好意的假设,又深深地包容着这样的立场,所谓「向下兼容」,如沐春风。从某种层面上看,他似乎被高估过,今时再看,他又被低估着。
    已经取得成就的视觉工作者的夏永康依然举重若轻,简单直接,坚持创作,保有好奇心,不经意圈粉。

    ​点击观看夏永康访谈:出格 | BIE Meets

    采访后我回顾了夏 16 年做的这个采访,又一次不经意间被圈粉。

    ​在 夏永康(Wing Shya) 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号中,似乎总会被加上 “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 作为前缀。一提及这个前缀,那些灯红酒绿、风情万种、摇曳生姿的集体记忆立刻就能对号入座,如此强烈鲜明,曾经闪耀和惊艳过一个时代的视觉表现跃然眼前。
    “原来是他!”

    夏永康的经典作品 

    ​在不被大众过多所知的后王家卫时代,夏永康将电影式的语言运用在时装摄影中,千禧年前后参与到了那个最张狂的全球杂志时代,也拍摄了 MV 和电影。他的影像总是粗粝的,不经意的,充满故事的。五年前在香港柴湾的工作室,他说,“我好像一直在拍摄年轻人” ,那时候他在拍 coser 、舞者和乐手,拍着拍着,他发现以前自己总会把镜头对准那个最激烈的人和跳起的高点,而现在则转向跌落的瞬间。
    现在的夏永康到底在哪儿?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评价,观察到似乎近几年他的活跃度有所减少,摒弃所有媒体的一昧追捧,我对这位已经封神的摄影大师,保留了一些不怀好意的臆测。带着钻牛角尖的精神,在 TX淮海年轻力中心 策展的 ChinaNext 开幕之际,得到了一个与夏永康当面对话的机会。数位工作人员反复强调他的平易近人,于是心安理得地对着他穷追不舍,刨根问底,最终在一番对峙中拨云散雾,答案若隐若现:

    本想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的我,全程被夏永康(如图)温柔以怼

    ​BIE:你经常被称为 “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 ,这个称呼有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困扰?
    怎么会有困扰?我没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困扰。我跟王家卫拍剧照的时候很单纯地想拍照,还没想过什么是风格,没有心理压力地去拍,剧本怎么写,我就怎么拍。然后,拍的时候我感觉每次都在玩不一样的东西。20 年前我不知道 20 年后有人还会来讨论这些作品,那时候作为一个剧照师我真的没有压力,就是想拍,甚至大家喜不喜欢都不重要,是过去式了。而且我平时从来不回看从前拍的东西,总是觉得以前拍得超烂。
    从拍剧照到时尚摄影,这个过渡难吗?
    挺难的。拍时尚的摄影师有很多,我一直在思考,我应该怎样去说出我的时尚。我在时装摄影的工作中运用了王家卫的视觉语言,其实彻底转化这段语言也用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王家卫会不会不高兴,我并没有去照顾他的心情。我觉得用这个方式来拍时尚,对时尚来说很新,这些效果当初我在片场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用这样的灯来拍时尚出来会怎样。于是我不在剧组以后,立刻就去尝试了。
    而且,不同的项目让我遇到不同的人,这样的合作特别开心。像 sacai 的那个项目合作中我不断尝试了解构,整个过程我真的觉得特别有意思,在这个项目中就会觉得那个带着标签的「我」是被弱化的,我真的也觉得玩到了。

    夏永康为 NIKE x SACAI 项目拍摄

    ​你有没有对「过时」产生过焦虑?
    有过。
    有次我和谢霆锋聊天,他说你现在这么红,意味着你很快就会不行啦,我立即反应过来开他玩笑说你也是哦,彼此彼此。
    于是我就想通了,越是最当下的东西,必然越会过时。因为你越能代表现在和此刻,明天的到来就会越显现出明天的威力。
    商业、时尚类摄影很具有当下那种新鲜感,有时效性一点,但是 fine art 通常不会被太多人喜欢,也更耐得住,我做了许多 fine art 的东西,不仅是平面。
    有很多作品至今没有公开过,我很痴迷于不公开作品和等待的那种感觉。王家卫也是这样的,我们很喜欢冲胶片那种等待,神秘感真的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我最近和手机厂商在建议,可不可以设计一款深度模拟胶片拍完以后看不到画面的 APP ,一个星期之后再给我看到显影出来,这才是最过瘾的。
    你如何做到这么不 care ?
    我没有不 care !我是根本没有想过,我根本就没有往那边去想呀。
    你感到自己与当下的青年文化有距离吗?
    我觉得当下的青年文化真的很有活力,他们身上有这个时代的印记。对我来说,其实也有着无法理解的部分。如果说这是隔阂的话我觉得没关系。不过我觉得这很自然,我不企图能够完全理解,我从不要求自己懂得一切。
    我也不强求被别人理解,我不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我所有的作品,一旦发表出来,我们很容易被别人的眼光和看法绑架,免不了去在意有多少人喜欢,给你点赞,这样对我来说就有点危险。我创作的出发点还是先从自己出发,自己玩到了才最重要,所以我也充分尊重别人的创作,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互相懂得。
    一些人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梁朝伟,他从来都不是那种要大家都懂他的状态,他很能沉浸在自己的孤独氛围中,结果这样的人很有吸引力。
    当然我也不是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少一些迎合,只是我们老一辈习惯从某种克制中走出来,我觉得也不用看齐我们,大家都自然地做自己,就是最好的。
    你的作品中有很多快照的基因,传授一个能被迅速 get 到的专属拍照秘诀吧。
    (捡起手里喝空的塑料水瓶突然砸我)我喜欢这样故意给我的拍摄者制造一点意外,观察和捕捉拍摄对象那个出其不意的瞬间,来不及反应的状态有时候就会有一点游离感。
    我喜欢装作其他人,在片场上偷袭我要拍摄的对象;我也喜欢把市面上的胶片都买来,拍摄的时候随机抓阄地抽出来就拍。这样子做未知性会很大,同时也会有很多惊喜,我对我的助手没有严格要求,创造是从犯错中产生的,我喜欢不经意中有漏光之类的事故发生,这样就又有好玩的事情了。
    与王家卫合作之外,哪部分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有刻意规划吗?
    其实我是一个很被动的人,不太主动做创作规划,我真的特别懒,一直都是工作来找我,然后我在做的时候才认真。我很在乎玩到新东西,玩到了的(项目)是令我最满意的。
    我最近去翻看回顾才发现,其实我觉得我是王家卫剧照中拍得最烂的,真的,我最乱来了。最近,我把之前的一些作品全部打包丢给出版了,给整理作品的朋友造成了很大工作量,然后他给我看的时候,我才发现:哎?我还拍过这个?这种惊喜我真的好享受。
    现在在摄影上有没有什么在探索和想要完成的新方向?
    近几年我很喜欢用手机拍东西,我对手机摄影特别有兴趣,接下来还会继续关注,但是我依然只是拍了很多,不会轻易都发出来或者公开。

    夏永康难得提供给我们的手机摄影作品

    推荐一些你最关注的年轻摄影师?
    我真的很喜欢编号 223 ,还有冯立。我很早就关注和喜欢着冯立了(点击阅读我们之前冯立的采访),太喜欢他的作品了,很猛。我喜欢一些有文学感,文本感的照片,特别是当中有故事性或是诗的感觉会让我多看一下。
    疫情期间你在做什么?
    觉得被暂停了,我就懒着,现在可以重启了。
    参加 TX 淮海 的 ChinaNext 这个展览,把自己的作品印在 T 恤上进行联名,给到设计师进行二次创作,你的感受是?
    我是一个很开放的人,也喜欢保持年轻的状态,我长期关注一些乐队。联名把作品印在衣服上变成展览的形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东西,我很喜欢看到有才华的朋友进行二次创作,这个过程可能会有意外惊喜发生,我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
    通过这种契机我会多接触一些有趣的想法,刚才参加这次项目的设计师朋友 Hoyee Li 在那边静静地呆着,他是品牌 One Love 的创立者。他说,当大家在人声鼎沸中的时候,他保持静止就会成为全场焦点,我就被他这个想法吸引了。现场有一些作品是用很潦草的方式涂涂画画了一些,有一些截屏的界面。我喜欢这些随心所欲又充满热情的创作态度。
    总之,放胆去创作才会破格。

    夏永康在展览上的 photo tee

    你如何保持这种年轻的状态?

    哈哈哈,卡哇伊?不「保持年轻」所以就年轻吧。

    采访后记

    ​虽然在采访里这位已经被封神的摄影师吐露自己 “特别懒”  ,早前他已经在云南和上海旅行拍摄了三个月,再早些他在香港待了一整年,花了许多的时间面对日常的生活,写剧本。
    夏康永也与喜欢的平面设计师井上嗣也合作了新的摄影集《CHAOS》,图片都是从他在过去 30 年里拍的 3 万张图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夏永康在提出设计请求不久,就到日本拜访井上嗣也,这位 73 岁的设计师已经拿出两个版本让 Wing 挑选,那些拼接让照片之间产生了新的故事,Wing 又惊喜又佩服,不想对设计做出任何的修改,希望井上嗣也挑选自己内心更喜欢的那个版本。他喜欢那种把作品交给对方,在二次创作中迸发出的新火花。

    井上嗣设计的夏永康摄影集《CHAOS》

    将错就错、不求甚解、浪漫主义、出人意料的耿直…… 夏永康并没有把得失放在心上。他表现得与世无争,没有过多胜负欲,在创作中玩心重过一切。他不介意被误读为静态版的王家卫,不在乎外在看法,不发表所有作品,把自己从他者的审视中抽离出来。当他聊到自己总处于被动中,对懒散的大方交代,甚至还流露出一种老凡尔赛的风范。
    那种浑然天成确实惹人嫉妒。
    他是把视觉符号锁进大众记忆的夏永康,也是流动不居的 Wing Shya,和他交流感觉不到任何犹疑,真实又平易。
    不得不说,问问题的我在他面前是一个狭隘局促的人,他释放着一种温和的叛逆,粉碎了我所有不怀好意的假设,又深深地包容着这样的立场,所谓「向下兼容」,如沐春风。从某种层面上看,他似乎被高估过,今时再看,他又被低估着。
    已经取得成就的视觉工作者的夏永康依然举重若轻,简单直接,坚持创作,保有好奇心,不经意圈粉。

    ​点击观看夏永康访谈:出格 | BIE Meets

    采访后我回顾了夏 16 年做的这个采访,又一次不经意间被圈粉。

    2020.12.28 | BY 兜 |
    • 编辑:Madiju
    • 编辑:Rachel Zheng
    • 设计:冬甩
    夏永康摄影王家卫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BIE别的
    2+
    Loading 0
    与凉山家乡的孩子成为了朋友,我记录下了他们的故事

    与凉山家乡的孩子成为了朋友,我记录下了他们的故事

    凉山摄影
    BIE别的
    4+
    Loading 0
    北岛“拍了拍”世界各地的窗户

    北岛“拍了拍”世界各地的窗户

    北岛摄影文学诗歌
    BIE别的
    6+
    Loading 0
    竟有人的爱好是观察椅子诶?

    竟有人的爱好是观察椅子诶?

    摄影日常椅子艺术观察
    BIE别的
    1+
    Loading 0
    张君钢:我们谁也没有放弃胶片摄影

    张君钢:我们谁也没有放弃胶片摄影

    摄影胶片
    BIE别的
    10+
    Loading 0
    可以走入名为“亲密关系”的黑洞,但不必温和

    可以走入名为“亲密关系”的黑洞,但不必温和

    女性摄影师恋爱摄影摄影师青年
    BIE别的
    1+
    Loading 0
    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花儿格外鲜艳

    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花儿格外鲜艳

    八十年代摄影艺术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