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4+
    Loading 0
    BIE别的

    坚果兄弟的举报神器:一个 ID 就能检索到你发表过的所有敏感词

    2020.07.20 | BY 蔡菜 |
    举报互联网太棒了坚果兄弟

    “权力的手那么长,到处都是寻租空间”

    虽然没见过几个艺术家,但坚果兄弟确实是我见过的最忙的艺术家。他就像一警觉的流水线工人,时刻准备着接收任何来自上游的刺激,然后产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最近,坚果同时进行着的项目不少于五个:他一边关心着言论自由,一边呵护着少数群体,还顺手打了石墨文档一个大嘴巴,并同时执行着一个名为 “30 天不说话挑战” 的项目。据他解释,“不说话挑战” 想法的产生跟疫情时期公共话语中真相的缺少有关,“ 如果不能说真话,那就不说话!” —— 是的,这意味着整整一个月,上述所有事情的开展全靠他愤怒的打字。 

    “但还会忍不住发出一些类似于咿咿呀呀呜呜的拟声词 ”,进行到半程,坚果兄弟告诉我,他不小心说了八句话,因此抽了自己十四个耳光,一句话合 1.75 个耳光。  

    坚果兄弟正在闭嘴

    虽然做的事儿不少,但坚果兄弟说,这里面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言论自由”。

    三月跟石墨结下的梁子可能是个引子,当时,坚果兄弟在一份未公开的在线文档中输入 “李文亮”,当天,该石墨账号被查封,客服解释称文档中含有 “敏感信息”,接着便不再理会。

    坚果兄弟用一百天写了一百封信,“美股都熔断了好几次,都没得到回复”,随后,坚果兄弟召集网友们三次往石墨文档中协作上传了千余个敏感词进行精神上的复仇,并把文档名称命名为 “不受欢迎的词”。

    “这是一个测试,” 坚果兄弟用力地打着字,“我倒要看看石墨文档的反应速度。”

    坚果兄弟写给石墨的部分邮件

    不出所料,坚果兄弟的挑衅最终还是沦为单方面的宣战,石墨默默地封了三次 《不受欢迎的词》,平均反应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但坚果兄弟认为,在石墨机械又不假思索的应对中,一定存在着某种反思。因为即便这三个文档中含敏感词浓度远远高于被封号的那次,但所关联的石墨账号却一直正常。

    坚果认为这事儿深了,“石墨知道你在挑衅它,为了不引起舆论,它就不封你号,是不是有点讽刺?”

    六月底,我被坚果兄弟拉入 “一键举报神器” 的内测群,这是坚果兄弟在今年五月就萌生的想法 —— 既然举报是咱国人民最重要的政治实践之一,那一键举报程序就是产品蓝海,必须得应运而生。

    当时坚果兄弟为该项目寻找程序员所做的精美海报

    神器的使用方式十分简单:只要输入对方的ID,程序就会自动检索对方这辈子在微博上所发表的言论,对含有敏感词的进行截屏,然后用匿名邮箱发送到用户指定的举报邮箱中。

    一键举报神器的使用页面

    我试着举报了一下自己的微博,将举报邮箱填成自己的邮箱后,几个小时内,我的邮箱就被几页的举报信塞满。每封信以 ”尊敬的领导“ 开头,以 “Trump” 的落款结束,理由都是 ”发表不当言论,寻衅滋事“ —— 坚果兄弟告诉我,这个罪名是最万能的口袋。

    部分举报邮件

    但同时,抓取关键词的方式也令程序对举报条件的理解充满局限,产生一些十分荒诞的效果。比如下面这条人畜无害的游戏向微博,因同时含有 “集合” 和 “蛤” 这样的字眼而被判定为危险发言。

    大约一个星期前,在坚果兄弟终于能说话的当天,我给他打了个电话,梳理了从五月份一直进行的举报计划。中间坚果几度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我没在思考,” 他解释,“只是忘了怎么说话。”

    BIE别的:恭喜你!时隔一个月重获声带,还记得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

    坚果兄弟:我给忘了!但我有一发现:原来一个月不用声带真的会受影响,之前看一新闻,有个人杀了人,带着 “不说话就不会说错话” 的想法装了十二年哑巴,被抓住的时候真变哑巴了,后怕!

    是挺险的,给我们介绍一下 “举报计划” 吧。

    差不多从五月中旬开始,就开始做这个 “举报计划”,当时就感觉到整个言论环境一年比一年严峻。起因是看到海南大学的一个教授,叫王小妮,因为很多年前发在微博上的内容被人举报,受到学校处分。当时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一个诗人因为言论而被人举报。于是就萌生了做 “一键举报神器” 的想法。

    后来在找程序员的时候,偶然在 QQ 上搜到一些神秘的举报团体,他们声称500块钱就能举报掉环球时报。有专业团队告诉我,他们有100多人的群,已经通过人工举报封掉了77个公众号。

    为了测试效果,我先付给他们50块,让他们试举报25次,然后把整个过程写成文章:《举报黑市:据称花500块可以封掉环球时报公众号》。但这些团体里也有很多收了钱却不举的骗子,骗了我好几百块钱。

    坚果兄弟与 QQ 上的举报团队的聊天

    当时有行业内人士告诉我,一般公众号只需连续举报一个星期,举报一千次就能被封掉,我当时就想,不如我自己找一千个人,用一星期的时间来举报掉我自己的公众号,事后我会起诉相关方。

    因为我会给每个举报人五毛钱的报酬,所以这事儿被命名为 “寻找一千个五毛”。

    坚果兄弟制作的举报说明,他还给出了参考举报理由:“公众号发布同性恋道德败坏内容,严重影响个人生活”

    这些想法都是一个接一个出现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相互的,就像想要解决一件事情,一个方式不行,就换另一个。

    说回这个举报神器,我用了,其实就是一个类似于筛查器的东西。

    对,其实这个东西技术难度不高,就爬虫技术嘛,而且整个地下举报产业早就有这种软件了,但这是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所以不能浮出水面。我不是发明了一个东西,只是把一个早已存在的、荒谬的、别人不说的东西公开,去展示一种可怕的可能性。

    就像小孩看到皇帝没穿衣服,就把它说出来了一样,这是什么,一个共有信息变成了一个公共信息。

    这个举报神器就是举报产业本身的缩影,可以这样理解吗?

    是的,先找到你的 ID,再找敏感词、截屏、把这些证据上报给舆情举报网站或者对方就职的单位,这就是在模拟现在举报产业的标准流程。

    举报神器的核心应该是一个敏感词词库吧,怎么找到这些词的,又怎么知道只要包含这些敏感词就能被举报个百发百中?

    是的,其实敏感词库是可以随意翻墙搜索到的,外网有针对不同平台不同年份的敏感词名单,还有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搜集的。

    某网站上的名单

    另外,其实我们永远不知道某个词是不是真的敏感。有的词只是这两个月敏感,过一段时间敏感的权重就会降低,有的词会一直敏感。

    谁知道呢,只有要仰着头猜是不是敏感的词才是真正的敏感词。

    为什么举报人的署名是 Trump?

    我想表达的是,举报者是带着某个面具的人,他可以是任何人,甚至可以是川普。

    有人会质疑一键举报神器被滥用吗?

    最早发出来的时候,有的人会说什么,屠龙的人变成了恶龙,就发明了一个作恶的工具出来,有的人就直接开骂了,当然也有的人觉得这是一个反讽的东西。

    你觉得他们的质疑有道理吗?

    我觉得不在点上,这个东西早就有了,没有技术门槛的东西你不可能抑制它被发明出来,我要展现的就是它是可以如此轻易达到的可能性。

    到现在为止,举报神器一直都在内测阶段,从来没有真的举报过谁吗?

    是的,举报神器需要填写一个发送举报材料的邮箱,我们都是发到自己邮箱里测试。

    如果非要举报一个人的话,你会举报谁?

    我举报我自己吧。因为我以前做项目的时候曾直接被有关部门称为恐怖分子、垃圾,那我不如就举报我这个恐怖分子。寻找一千个五毛,我也是举报了我自己的公众号。

    但之前不是举报了环球时报?

    我们都知道它是不可能被举报掉的。

    但这件事最好笑的部分是,《举报黑市:据称花500块可以封掉环球时报公众号》这篇文章被环球时报的人转发了,有的人说500块钱太少了,有点侮辱人,环球时报的主任转发说,你丫试试,就直接开骂。我觉得举报这件事本身是会造成一种分裂感,就是人和人之间相互的不信任,并不是一个团结多元宽容的氛围。

    所以成功举报掉自己的号了吗?

    这个事情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我怎么也炸不掉我的公众号,后来,我在朋友圈发相关的信息,发现只有我自己能看到这个内容,别人都看不到,换另一个手机都看不到。香港大学一位教授,叫做方可成的,他给我留言说腾讯知道你这个项目了可能就故意不炸了。

    我发现这个举报机制能自我协调,一个方式会引起舆论,它就用另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你,比想象的更聪明、更强大。它似乎是把举报的权利下放到了每个人手上,但实际上,这个权利还是在权利自身的手上,它可以根据这个举报对它有没有利,来最终决定你举报的结果。

    在我们举报的时候,好像我们有一些权利,但这个权利是很虚幻的权利,本质上不过是可以去无限谄媚一个大权力的权利。

    听说你最近在找人结婚什么的?

    是的,我的另一个项目 “国家祝福计划”,想寻找一对男性或者一对女性,一对中有一位需要是外籍人士,可以在自己的国家申请改变性别的那种,另一位是中国人,然后让外国人改了性别之后来中国注册结婚。

    因为现在的中国婚姻就是生殖婚姻,就非得是两个不同的生殖器结婚,我想挑战一下这个事儿。真情侣当然好,假结婚我也不在意,现在已经找到一个美国女孩愿意参与,剩下的就是差这个中国的。

    诶,你想结婚吗?看看照片么?

    ——不用了,谢谢你,坚果兄弟!

    坚果兄弟在寻找符合以下情况的同性情侣:1)一位是可以在有效身份证明(比如护照)上改变自己性别栏信息的外籍人士,一位是中国人;2)打算在中国结婚,有意者请微博联系@坚果兄弟NutBrother,急。

    彩蛋:文章刚写完,竟被石墨禁止分享。

    “权力的手那么长,到处都是寻租空间”

    虽然没见过几个艺术家,但坚果兄弟确实是我见过的最忙的艺术家。他就像一警觉的流水线工人,时刻准备着接收任何来自上游的刺激,然后产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最近,坚果同时进行着的项目不少于五个:他一边关心着言论自由,一边呵护着少数群体,还顺手打了石墨文档一个大嘴巴,并同时执行着一个名为 “30 天不说话挑战” 的项目。据他解释,“不说话挑战” 想法的产生跟疫情时期公共话语中真相的缺少有关,“ 如果不能说真话,那就不说话!” —— 是的,这意味着整整一个月,上述所有事情的开展全靠他愤怒的打字。 

    “但还会忍不住发出一些类似于咿咿呀呀呜呜的拟声词 ”,进行到半程,坚果兄弟告诉我,他不小心说了八句话,因此抽了自己十四个耳光,一句话合 1.75 个耳光。  

    坚果兄弟正在闭嘴

    虽然做的事儿不少,但坚果兄弟说,这里面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言论自由”。

    三月跟石墨结下的梁子可能是个引子,当时,坚果兄弟在一份未公开的在线文档中输入 “李文亮”,当天,该石墨账号被查封,客服解释称文档中含有 “敏感信息”,接着便不再理会。

    坚果兄弟用一百天写了一百封信,“美股都熔断了好几次,都没得到回复”,随后,坚果兄弟召集网友们三次往石墨文档中协作上传了千余个敏感词进行精神上的复仇,并把文档名称命名为 “不受欢迎的词”。

    “这是一个测试,” 坚果兄弟用力地打着字,“我倒要看看石墨文档的反应速度。”

    坚果兄弟写给石墨的部分邮件

    不出所料,坚果兄弟的挑衅最终还是沦为单方面的宣战,石墨默默地封了三次 《不受欢迎的词》,平均反应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但坚果兄弟认为,在石墨机械又不假思索的应对中,一定存在着某种反思。因为即便这三个文档中含敏感词浓度远远高于被封号的那次,但所关联的石墨账号却一直正常。

    坚果认为这事儿深了,“石墨知道你在挑衅它,为了不引起舆论,它就不封你号,是不是有点讽刺?”

    六月底,我被坚果兄弟拉入 “一键举报神器” 的内测群,这是坚果兄弟在今年五月就萌生的想法 —— 既然举报是咱国人民最重要的政治实践之一,那一键举报程序就是产品蓝海,必须得应运而生。

    当时坚果兄弟为该项目寻找程序员所做的精美海报

    神器的使用方式十分简单:只要输入对方的ID,程序就会自动检索对方这辈子在微博上所发表的言论,对含有敏感词的进行截屏,然后用匿名邮箱发送到用户指定的举报邮箱中。

    一键举报神器的使用页面

    我试着举报了一下自己的微博,将举报邮箱填成自己的邮箱后,几个小时内,我的邮箱就被几页的举报信塞满。每封信以 ”尊敬的领导“ 开头,以 “Trump” 的落款结束,理由都是 ”发表不当言论,寻衅滋事“ —— 坚果兄弟告诉我,这个罪名是最万能的口袋。

    部分举报邮件

    但同时,抓取关键词的方式也令程序对举报条件的理解充满局限,产生一些十分荒诞的效果。比如下面这条人畜无害的游戏向微博,因同时含有 “集合” 和 “蛤” 这样的字眼而被判定为危险发言。

    大约一个星期前,在坚果兄弟终于能说话的当天,我给他打了个电话,梳理了从五月份一直进行的举报计划。中间坚果几度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我没在思考,” 他解释,“只是忘了怎么说话。”

    BIE别的:恭喜你!时隔一个月重获声带,还记得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

    坚果兄弟:我给忘了!但我有一发现:原来一个月不用声带真的会受影响,之前看一新闻,有个人杀了人,带着 “不说话就不会说错话” 的想法装了十二年哑巴,被抓住的时候真变哑巴了,后怕!

    是挺险的,给我们介绍一下 “举报计划” 吧。

    差不多从五月中旬开始,就开始做这个 “举报计划”,当时就感觉到整个言论环境一年比一年严峻。起因是看到海南大学的一个教授,叫王小妮,因为很多年前发在微博上的内容被人举报,受到学校处分。当时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一个诗人因为言论而被人举报。于是就萌生了做 “一键举报神器” 的想法。

    后来在找程序员的时候,偶然在 QQ 上搜到一些神秘的举报团体,他们声称500块钱就能举报掉环球时报。有专业团队告诉我,他们有100多人的群,已经通过人工举报封掉了77个公众号。

    为了测试效果,我先付给他们50块,让他们试举报25次,然后把整个过程写成文章:《举报黑市:据称花500块可以封掉环球时报公众号》。但这些团体里也有很多收了钱却不举的骗子,骗了我好几百块钱。

    坚果兄弟与 QQ 上的举报团队的聊天

    当时有行业内人士告诉我,一般公众号只需连续举报一个星期,举报一千次就能被封掉,我当时就想,不如我自己找一千个人,用一星期的时间来举报掉我自己的公众号,事后我会起诉相关方。

    因为我会给每个举报人五毛钱的报酬,所以这事儿被命名为 “寻找一千个五毛”。

    坚果兄弟制作的举报说明,他还给出了参考举报理由:“公众号发布同性恋道德败坏内容,严重影响个人生活”

    这些想法都是一个接一个出现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相互的,就像想要解决一件事情,一个方式不行,就换另一个。

    说回这个举报神器,我用了,其实就是一个类似于筛查器的东西。

    对,其实这个东西技术难度不高,就爬虫技术嘛,而且整个地下举报产业早就有这种软件了,但这是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所以不能浮出水面。我不是发明了一个东西,只是把一个早已存在的、荒谬的、别人不说的东西公开,去展示一种可怕的可能性。

    就像小孩看到皇帝没穿衣服,就把它说出来了一样,这是什么,一个共有信息变成了一个公共信息。

    这个举报神器就是举报产业本身的缩影,可以这样理解吗?

    是的,先找到你的 ID,再找敏感词、截屏、把这些证据上报给舆情举报网站或者对方就职的单位,这就是在模拟现在举报产业的标准流程。

    举报神器的核心应该是一个敏感词词库吧,怎么找到这些词的,又怎么知道只要包含这些敏感词就能被举报个百发百中?

    是的,其实敏感词库是可以随意翻墙搜索到的,外网有针对不同平台不同年份的敏感词名单,还有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搜集的。

    某网站上的名单

    另外,其实我们永远不知道某个词是不是真的敏感。有的词只是这两个月敏感,过一段时间敏感的权重就会降低,有的词会一直敏感。

    谁知道呢,只有要仰着头猜是不是敏感的词才是真正的敏感词。

    为什么举报人的署名是 Trump?

    我想表达的是,举报者是带着某个面具的人,他可以是任何人,甚至可以是川普。

    有人会质疑一键举报神器被滥用吗?

    最早发出来的时候,有的人会说什么,屠龙的人变成了恶龙,就发明了一个作恶的工具出来,有的人就直接开骂了,当然也有的人觉得这是一个反讽的东西。

    你觉得他们的质疑有道理吗?

    我觉得不在点上,这个东西早就有了,没有技术门槛的东西你不可能抑制它被发明出来,我要展现的就是它是可以如此轻易达到的可能性。

    到现在为止,举报神器一直都在内测阶段,从来没有真的举报过谁吗?

    是的,举报神器需要填写一个发送举报材料的邮箱,我们都是发到自己邮箱里测试。

    如果非要举报一个人的话,你会举报谁?

    我举报我自己吧。因为我以前做项目的时候曾直接被有关部门称为恐怖分子、垃圾,那我不如就举报我这个恐怖分子。寻找一千个五毛,我也是举报了我自己的公众号。

    但之前不是举报了环球时报?

    我们都知道它是不可能被举报掉的。

    但这件事最好笑的部分是,《举报黑市:据称花500块可以封掉环球时报公众号》这篇文章被环球时报的人转发了,有的人说500块钱太少了,有点侮辱人,环球时报的主任转发说,你丫试试,就直接开骂。我觉得举报这件事本身是会造成一种分裂感,就是人和人之间相互的不信任,并不是一个团结多元宽容的氛围。

    所以成功举报掉自己的号了吗?

    这个事情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我怎么也炸不掉我的公众号,后来,我在朋友圈发相关的信息,发现只有我自己能看到这个内容,别人都看不到,换另一个手机都看不到。香港大学一位教授,叫做方可成的,他给我留言说腾讯知道你这个项目了可能就故意不炸了。

    我发现这个举报机制能自我协调,一个方式会引起舆论,它就用另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你,比想象的更聪明、更强大。它似乎是把举报的权利下放到了每个人手上,但实际上,这个权利还是在权利自身的手上,它可以根据这个举报对它有没有利,来最终决定你举报的结果。

    在我们举报的时候,好像我们有一些权利,但这个权利是很虚幻的权利,本质上不过是可以去无限谄媚一个大权力的权利。

    听说你最近在找人结婚什么的?

    是的,我的另一个项目 “国家祝福计划”,想寻找一对男性或者一对女性,一对中有一位需要是外籍人士,可以在自己的国家申请改变性别的那种,另一位是中国人,然后让外国人改了性别之后来中国注册结婚。

    因为现在的中国婚姻就是生殖婚姻,就非得是两个不同的生殖器结婚,我想挑战一下这个事儿。真情侣当然好,假结婚我也不在意,现在已经找到一个美国女孩愿意参与,剩下的就是差这个中国的。

    诶,你想结婚吗?看看照片么?

    ——不用了,谢谢你,坚果兄弟!

    坚果兄弟在寻找符合以下情况的同性情侣:1)一位是可以在有效身份证明(比如护照)上改变自己性别栏信息的外籍人士,一位是中国人;2)打算在中国结婚,有意者请微博联系@坚果兄弟NutBrother,急。

    彩蛋:文章刚写完,竟被石墨禁止分享。

    2020.07.20 | BY 蔡菜 |
      举报互联网太棒了坚果兄弟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BIE别的
      3+
      Loading 1
      一位情趣内衣店主开始「骂人」

      一位情趣内衣店主开始「骂人」

      互联网太棒了女性情趣内衣
      BIE别的
      1+
      Loading 0
      好消息:你也能成为艺术家 —— 在 AI 的帮助下

      好消息:你也能成为艺术家 —— 在 AI 的帮助下

      AI互联网太棒了人工智能数字艺术
      BIE别的
      1+
      Loading 0
      我们玩过的奇奇怪怪 “炼爱” 游戏 | 不退票

      我们玩过的奇奇怪怪 “炼爱” 游戏 | 不退票

      不退票互联网太棒了游戏
      BIE别的
      2+
      Loading 0
      沧州妇女郭老师简史

      沧州妇女郭老师简史

      互联网互联网太棒了网红郭老师
      BIE别的
      1+
      Loading 1
      元宇宙历险记

      元宇宙历险记

      NFT互联网太棒了
      BIE别的
      0
      Loading 1
      如何在互联网上发起一场蝴蝶效应 ?

      如何在互联网上发起一场蝴蝶效应 ?

      互联网太棒了大悲宇宙虚拟蝴蝶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