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4+
    Loading 1
    BIE别的

    郭敬明的电影是属于未来的 | 不退票

    2020.12.10 | BY 小水 |
    不退票爵迹郭敬明

    四年前,看完《爵迹》,从电影院走出来时,我的内心是震撼的。还记得我花了很长时间在百度百科上认真研习原作的种种设定—— “魂术” “魂器” “灵魂回路” “棋子” ……也第一次知道了, “七度” 之后除了接 “空间” ,还可以接 “王爵” 。更不用说那些仿佛由页游自动生成般的角色名字——天束幽花、鬼山莲泉……(打出这些字时, word 贴心地在下方加上了绿色的波浪线,表示这些名字中包含着机器所无法理解的高深语法。)

    这种异质文化带来的冲击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就仿佛打开酒吧的大门不小心误入了一个杀马特聚会一样,他们的泰然自若、怡然自得,反衬出我的局促、无知和闭塞。我看过很多电影,好的、坏的、平庸的,其中有许多在经过几个月后就会在记忆中烟消云散,仿佛从未看过一样。但是《爵迹》不一样,我总是能记起陈学冬僵硬得令人发笑的脸,和……好像没了。

    总之,尽管《爵迹》在豆瓣的评分只有3.8分,但在我内心的某个角落,依然暗暗期待着《爵迹2》,想要再次感受郭敬明对我僵化美学标准的大肆凌虐,我想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死亡驱力吧。没料到,这一等就是四年。四年的时间,改变了太多东西,沧海桑田,《爵迹2》变成了《冷血狂宴》,范爷变成了范九亿,院线片变成了网大,乐视拍的片子变成在腾讯独播。

    《冷血狂宴》的大线条是极其简单的,就是讲主角团一行人营救吉尔伽美什的故事,老套的过关斩将,简单到说不出什么波折。但是小到每一个段落——如果你真的带着脑子在看的话——其逻辑上的错乱都能让人发狂,更别提时隔四年因记忆不连贯导致的信息过载。花了两个小时看完电影后,我的脑子是嗡嗡痛的,上一次让我有这种感受的,还是诺兰的《信条》。

    图片来源 豆瓣@蜡笔小旧

    抛开剧情,哪怕是从郭导最引以为傲的视觉呈现上来说,在电脑上看一个 1080p 的 CG 电影也绝不能算是个好的体验,况且四年间我们早见识过了《阿丽塔》、《荒野大镖客》,对于皮笑肉不笑的假脸和面条般的肢体动态变得更加难以容忍。

    最值得一看的倒可能是片头和片尾的演职表,比如影片的声音指导延用了大名鼎鼎的陶经,老谋子的御用录音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效总监;配乐则由第一部的梶浦由记换成了岩崎琢,代表作为《黑执事》《浪客剑心追忆篇》等的日本配乐大师。演员方面的全明星阵容甚至也不比四年前黯淡,范冰冰虽然失去了露脸权,却为电影增添了新的逸事,作为演员大放异彩的易烊千玺,像彩蛋一样被安排在最后吊人胃口。然而这些最顶尖的配置堆砌在一起,产出的却是一部不入流的电影,恰仿佛一个人穿着一身的奢侈名牌,却散发出一股扑面而来的莆田味道。

    极度的虚荣、精神性的肤浅与贫瘠、重视视觉、对于标准美的变态追求、想要改造自己身体的欲望……郭敬明在他的电影里不停地重复着时代的单调旋律,乃至溢出。但事实上,我们不用特地走进电影院,早就在短视频里、小红书上、偶像选秀和流量为王的价值取向中,被郭敬明式的审美所包围,无论我们如何用取笑郭敬明的方式,极力假装他塑造的世界与我们无关。

    郭敬明的电影是对这个时代的高度提炼,如果有人表达对郭敬明的厌恶,他更想表达的,可能是对这个时代的厌恶。

    如果说对时代的高度 “重复” 让郭敬明的电影显得粗俗不堪,反过来,只有当时代被彻底洗刷,在与郭敬明电影的互文能中诞生出新的 “差异” 时,《冷血狂宴》这样的片子才能够得到解放。

    因此,我毫不怀疑,郭敬明的价值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确认。如果未来是更为萧条的(新冠之后这无疑很有可能)——电影工业大幅塌缩,明星产业岌岌可危,小成本影视大行其道——那么郭敬明的电影将成为来自过去世界的奇观,一个数字的亚特兰大,里面有着曾经的群星闪耀,记录着人类最后的奢靡与辉煌;

    如果未来变得更富丽堂皇,真实与虚拟更无可区分,郭敬明那技术上早已落伍的电影,则会带来如义乌小商品一般廉价的快乐。

    《演员请就位2》中,尔冬升质问郭敬明, “你学的是什么表演体系?” 郭敬明当时没有作答。但这个问题其实是有答案的,他学习的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表演体系,先是就读于影视工程系,后又转至编导系,最终肆业,并在多年后华丽转身成为知名校友。对于这段经历他或许有矛盾的心情在里面,刚成为作家时他对此专业颇为嫌弃,称其为 “理工和艺术相结合的奇怪专业” ,当上导演后又在某种意义上隐隐骄傲,觉得自己毕竟是科班出身,以至于脱口而出 “我受过的训练体系不一样” 云云。

    作为一名字面意义上的 “作者导演” ——既是作者,也是导演,郭敬明想必有着他的骄傲和追求。他总是认为人们对他的厌恶是出于偏见,幻想着在没有偏见的眼睛中,他的电影并非毫无可取之处——或许在他心中,《爵迹》系列的意义并不亚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不都是大无畏的技术革新吗?
    他曾痛切发问:“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答案可能有点残酷——是的,只有你死了。不仅如此,要连我们也都死了。
    在未来,有一天会有年轻人重新翻出郭导的电影,当作小众 cult 片一样津津乐道,它的拙劣将变成可爱,它的华美将变成猎奇,它的抄袭将被人遗忘。如同中世纪的魔女刑具,或苏联的政治宣传画,其现实意义已经在时间长河中风化了,留下的仅仅是一种文化上的新奇,和一种形式上的趣味。是的,他们会喜欢《冷血狂宴》,就像他们也会喜欢《贪玩蓝月》一样。
    如果有那么一天,那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郭敬明的电影,包括它们所携带的时代的弊病,已经彻底远去,无法再伤害那些未来的孩子们了。

    而在那天到来之前,在那些如郭敬明所希望的那样、能够以纯真之眼不带偏见地来看待这些影片的年轻赏识者诞生之前,就让郭敬明的电影继续沉睡吧。

    四年前,看完《爵迹》,从电影院走出来时,我的内心是震撼的。还记得我花了很长时间在百度百科上认真研习原作的种种设定—— “魂术” “魂器” “灵魂回路” “棋子” ……也第一次知道了, “七度” 之后除了接 “空间” ,还可以接 “王爵” 。更不用说那些仿佛由页游自动生成般的角色名字——天束幽花、鬼山莲泉……(打出这些字时, word 贴心地在下方加上了绿色的波浪线,表示这些名字中包含着机器所无法理解的高深语法。)

    这种异质文化带来的冲击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就仿佛打开酒吧的大门不小心误入了一个杀马特聚会一样,他们的泰然自若、怡然自得,反衬出我的局促、无知和闭塞。我看过很多电影,好的、坏的、平庸的,其中有许多在经过几个月后就会在记忆中烟消云散,仿佛从未看过一样。但是《爵迹》不一样,我总是能记起陈学冬僵硬得令人发笑的脸,和……好像没了。

    总之,尽管《爵迹》在豆瓣的评分只有3.8分,但在我内心的某个角落,依然暗暗期待着《爵迹2》,想要再次感受郭敬明对我僵化美学标准的大肆凌虐,我想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死亡驱力吧。没料到,这一等就是四年。四年的时间,改变了太多东西,沧海桑田,《爵迹2》变成了《冷血狂宴》,范爷变成了范九亿,院线片变成了网大,乐视拍的片子变成在腾讯独播。

    《冷血狂宴》的大线条是极其简单的,就是讲主角团一行人营救吉尔伽美什的故事,老套的过关斩将,简单到说不出什么波折。但是小到每一个段落——如果你真的带着脑子在看的话——其逻辑上的错乱都能让人发狂,更别提时隔四年因记忆不连贯导致的信息过载。花了两个小时看完电影后,我的脑子是嗡嗡痛的,上一次让我有这种感受的,还是诺兰的《信条》。

    图片来源 豆瓣@蜡笔小旧

    抛开剧情,哪怕是从郭导最引以为傲的视觉呈现上来说,在电脑上看一个 1080p 的 CG 电影也绝不能算是个好的体验,况且四年间我们早见识过了《阿丽塔》、《荒野大镖客》,对于皮笑肉不笑的假脸和面条般的肢体动态变得更加难以容忍。

    最值得一看的倒可能是片头和片尾的演职表,比如影片的声音指导延用了大名鼎鼎的陶经,老谋子的御用录音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效总监;配乐则由第一部的梶浦由记换成了岩崎琢,代表作为《黑执事》《浪客剑心追忆篇》等的日本配乐大师。演员方面的全明星阵容甚至也不比四年前黯淡,范冰冰虽然失去了露脸权,却为电影增添了新的逸事,作为演员大放异彩的易烊千玺,像彩蛋一样被安排在最后吊人胃口。然而这些最顶尖的配置堆砌在一起,产出的却是一部不入流的电影,恰仿佛一个人穿着一身的奢侈名牌,却散发出一股扑面而来的莆田味道。

    极度的虚荣、精神性的肤浅与贫瘠、重视视觉、对于标准美的变态追求、想要改造自己身体的欲望……郭敬明在他的电影里不停地重复着时代的单调旋律,乃至溢出。但事实上,我们不用特地走进电影院,早就在短视频里、小红书上、偶像选秀和流量为王的价值取向中,被郭敬明式的审美所包围,无论我们如何用取笑郭敬明的方式,极力假装他塑造的世界与我们无关。

    郭敬明的电影是对这个时代的高度提炼,如果有人表达对郭敬明的厌恶,他更想表达的,可能是对这个时代的厌恶。

    如果说对时代的高度 “重复” 让郭敬明的电影显得粗俗不堪,反过来,只有当时代被彻底洗刷,在与郭敬明电影的互文能中诞生出新的 “差异” 时,《冷血狂宴》这样的片子才能够得到解放。

    因此,我毫不怀疑,郭敬明的价值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确认。如果未来是更为萧条的(新冠之后这无疑很有可能)——电影工业大幅塌缩,明星产业岌岌可危,小成本影视大行其道——那么郭敬明的电影将成为来自过去世界的奇观,一个数字的亚特兰大,里面有着曾经的群星闪耀,记录着人类最后的奢靡与辉煌;

    如果未来变得更富丽堂皇,真实与虚拟更无可区分,郭敬明那技术上早已落伍的电影,则会带来如义乌小商品一般廉价的快乐。

    《演员请就位2》中,尔冬升质问郭敬明, “你学的是什么表演体系?” 郭敬明当时没有作答。但这个问题其实是有答案的,他学习的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表演体系,先是就读于影视工程系,后又转至编导系,最终肆业,并在多年后华丽转身成为知名校友。对于这段经历他或许有矛盾的心情在里面,刚成为作家时他对此专业颇为嫌弃,称其为 “理工和艺术相结合的奇怪专业” ,当上导演后又在某种意义上隐隐骄傲,觉得自己毕竟是科班出身,以至于脱口而出 “我受过的训练体系不一样” 云云。

    作为一名字面意义上的 “作者导演” ——既是作者,也是导演,郭敬明想必有着他的骄傲和追求。他总是认为人们对他的厌恶是出于偏见,幻想着在没有偏见的眼睛中,他的电影并非毫无可取之处——或许在他心中,《爵迹》系列的意义并不亚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不都是大无畏的技术革新吗?
    他曾痛切发问:“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 答案可能有点残酷——是的,只有你死了。不仅如此,要连我们也都死了。
    在未来,有一天会有年轻人重新翻出郭导的电影,当作小众 cult 片一样津津乐道,它的拙劣将变成可爱,它的华美将变成猎奇,它的抄袭将被人遗忘。如同中世纪的魔女刑具,或苏联的政治宣传画,其现实意义已经在时间长河中风化了,留下的仅仅是一种文化上的新奇,和一种形式上的趣味。是的,他们会喜欢《冷血狂宴》,就像他们也会喜欢《贪玩蓝月》一样。
    如果有那么一天,那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郭敬明的电影,包括它们所携带的时代的弊病,已经彻底远去,无法再伤害那些未来的孩子们了。

    而在那天到来之前,在那些如郭敬明所希望的那样、能够以纯真之眼不带偏见地来看待这些影片的年轻赏识者诞生之前,就让郭敬明的电影继续沉睡吧。

    2020.12.10 | BY 小水 |
    • 编辑:蔡菜
    • 设计:冬甩
    不退票爵迹郭敬明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最新 最旧 得票最多
    ridy
    成员
    ridy
    2 年 之前

    不评价郭敬明,只评价电影:视觉冲击力效果很好、剧情 逻辑堪称LaJi…… 评价郭敬明: (此处留白,怕脏了我的文字!)

    赞0踩 
    neoedon
    成员
    neoedon
    2 年 之前

    真巧,昨天试看三分钟,两分钟的游戏打斗镜头与特效让我颤抖着打开豆瓣给了一星。

    赞0踩 

    相关

    BIE别的
    2+
    Loading 0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屁啊 | 不退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屁啊 | 不退票

    不退票喜剧好笑的找点乐子
    BIE别的
    1+
    Loading 0
    异常贴心的消暑恐怖片单,来了|不退票

    异常贴心的消暑恐怖片单,来了|不退票

    不退票别的电波恐怖片
    BIE别的
    1+
    Loading 0
    做那个那个工作的人们|不退票

    做那个那个工作的人们|不退票

    不退票性工作者电影
    BIE别的
    1+
    Loading 0
    我才不怕恐怖片!但是,《咒》的话…… | 不退票

    我才不怕恐怖片!但是,《咒》的话…… | 不退票

    不退票恐怖片
    BIE别的
    1+
    Loading 0
    我们玩过的奇奇怪怪 “炼爱” 游戏 | 不退票

    我们玩过的奇奇怪怪 “炼爱” 游戏 | 不退票

    不退票互联网太棒了游戏
    BIE别的
    1+
    Loading 0
    真人化改编毁掉了多少小时候看过的“鬼东西”|不退票

    真人化改编毁掉了多少小时候看过的“鬼东西”|不退票

    不退票影视化看过什么鬼东西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