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退学的 97 年黑客少女带我发现了一些互联网宝藏
作为资深网民的你,一定不会对 meme 图感到陌生。Meme 本来的含义是一切带有自我复制、自我衍生、自我传播性质的文化基因,可能是一个想法、现象、行为,现在比较主流的翻译是模因/迷因(所以相对的词是 Gene,基因),是生物学家 Richard Dawkins 在 1976 年造出来的词。但现在说到 meme,大家自动想到的是各种自制表情包/沙雕图。
自从我第一次看到 meme 并对它形成认知以来,平淡的生活里仿佛有了光亮。无论是等地铁的无聊时刻,还是上班摸鱼的间隙,或者深夜躺在床上陷入无名伤感之境,meme 总能适时拯救我。对 meme 的热爱甚至转化成了工作的热情—— 我成功说服了我的领导,在我们微博上开设了 #meme拯救周一# 的栏目,现在搜索关键词还能看到。
到处去找 meme 还挺费时间的,筛选到符合笑点的图更是一项考验耐力的工作。不过我早就注意到微博上一个叫 memebot 的账号。这个号自动搬运来自 reddit 的 meme,基本上都能让我笑出来。
受这个账号启发良久,当我在豆瓣上意外发现了 memebot 的主人,一个叫 musca 的 ID,当然迅速加上了她。
“我想采访你!”
“哦你们就是原来的 VICE 中国嘛!推特上有个 “VICE 标题 bot”,专门发 VICE 写过的东西标题。”
“哈哈哈哈哈?”
“但是莫名其妙给封了。”
采访就这样开始了。Musca 的自我介绍是 “Muscaaka 疏通器”,疏通器是她写的第一个 bot 的名字,Musca 是她做音乐的名字。
“有没有正常一点的名字?”我问。
“没有。”
网络人格:
五个 bot 幕后黑手、
豆瓣 bot 小组管理员
“最早开始写 bot,还是 17 年的事儿。” 那时候 Musca 在推特上看到一个账号,发的是在 4chan(网站,类似国内煎蛋网)上抓取的 meme 图,配随机的一句话。她觉得挺有意思,决定自己也写一个。不过除了高中时接触过一点编程,这时候她还没什么编程经验。但黑客少女研究一番,上 github 找了个代码抄,诞生了自己的第一个 bot —— “best toulet plungrr”。
这个号翻译过来就是疏通器,有点厕所读物的意思。发的内容是随机抓取的搞笑图片,很 meme 向。但可惜内容不太有意思,没什么人关注。没有得到成就感的 Musca 后来研究了微博的 api 接口,实现了把 meme 图片导入微博的壮举。在微博 memebot 的置顶,她把这个bot实现的程序语言都贴了出来。截至目前,粉丝突破 4300 了。
自我实现后的 Musca 欢欣鼓舞笔耕不辍,将更多 bot 瞄准了另一个阵地:豆瓣。相较之下,豆瓣比微博更封闭,适合深耕,总会有一些怪逼出现,懂得欣赏这些 bot,比如我。
Musca 为此专门成立了 “豆瓣 bot 索引小组”,收录了中文维基 bot、后现代黑话 bot、memebot、虫洞 bot、GIF GALORE。“中文维基 bot” 发帖频率是一小时一次,会普及一些很没用的知识,比如:
“豌豆岛直升机场(芬蘭語:Hernesaarenhelikopterikenttä;瑞典語:Ärtholmensheliport;ICAO:EFHE),是位于芬兰赫尔辛基市区西南角豌豆岛的一座直升机场。”
“后现代黑话 bot”比较后幽默,摘录展览前言式晦涩难懂的哲学类黑话(没有黑展览前言的意思),比如:
还有一个,也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GIFGALORE,发的是一个 90 年代碟子里的图片。这个碟里涵盖了各个领域里珍贵的照片,比如上世纪的科技、电脑上画的画(在当时也算新奇)、越南战争、动物彩图、艺术图片、上世纪的音乐和电影等等。这张来自 90 年代的碟大概 600M 大小,有 6000 多张图,目前已经基本发布完成,在 “豆瓣 bot 索引” 小组,这个 bot 已经正式宣布寿终正寝。
这些看起来都太 geek 了,不过如果你以为 97 年生黑客少女对互联网的探索止步于此,那你就真错了。
音乐人格:
shit 爱好者的 shit-core 音乐
和
shit-chan 网站
我在表达对 Musca 做的 bot 的赞赏之余,和她吐槽,“非程序语言做出的伪 bot 太没劲了”。但 Musca 非常真诚地补充,“我觉得微博上的千禧 bot、有钱人发言 bot 什么的还挺好的,毕竟有些内容没办法只靠跑程序实现,他们也提供了人工成本嘛。我就比较懒。”
黑客少女性格里随和的部分着实让我平添好感。同时我发现,她的 “随和” 跟 “don’t give a shit” 属于同一个情感体系。人家说 Z 世代礼貌又冷酷,没准是真的。
在她的语言体系里,“shit” 也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比如我问她最近在听什么音乐,她说:shit-core。“就是一些很无聊的音乐,说白了就是噪音拼贴啥的。但从歌名到专辑封面都是一些 meme 产物。” 她给我解释,“比如某个叫 absolute trash media 的厂牌。”
也许当卧室实验音乐人,对 95 后来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Musca 的虾米音乐人界面里的歌都很写意,——《温州是个[good地ྉ方ྉ]》、《温州是个[bad地ྉ方ྉ]》、《bOssBAByhatEs FOrTNiTe, SaYS DEaTH gRIps》、《痛经怎么这么惨啊》。歌都是她用 Logic 音乐软件做出来的,不过她还学了挺久吉他,我问她水平怎么样,她说:“属于那种吃性别红利的,中学的时候吊打学校男生,但网上一个个都比我屌。”
我用网页开着她自称 “上传完就再也不想听了” 的歌曲,开始浏览她发给我的两个与 shit 有关的网站:eatshit.life 和 shitchan.com。第一个是个人网站,比较随意,第二个是集合了各个板块的 chan,比如科技、犯罪、音乐、动漫,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匿名版,想发帖的就上不同板块来发帖。
现实人格:
炒币爱好者、滑板女孩
不能免俗地,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宝藏之外,我试图窥探现实中 Musca 的生活状态。话题突然转向现实世界,就像网友的线下见面,Musca 忽然变得羞涩起来。
基于我对 Musca 社交媒体的视奸,我娴熟且轻易地发现了她涉足虚拟货币的事实。可惜她没说太多,只说主流的币都囤了一些。我又问她能不能指着这个发财,她说了一句复古用语:“理想很丰满。”
不死心的我又旁敲侧击问了几次 “你的收入来源” 等此类问题,Musca 终于透露了一点她的商业机密:卖游戏币,但是 “不能多讲,讲了就会被人上淘宝人肉。”
网络生活非常丰富的 Musca 却并非我想象中的 “死宅”,当我问她我在探究了这么多互联网黑洞之后,还会对什么产生兴趣,有点出乎意料,她把滑板排在了 “最近最好玩的事情” top 1。现实世界中她和别的年轻人一样,经常带着板上街,也琢磨怎么才能学会 ollie。
至于在她 “最近最好玩的事情” 榜单排第二的,是一个叫 beneater 的人用面包板做的 8bit 电脑。她给我发来了 链接,但这时候我已经超负荷地接受了太多黑洞,这个探索 8bit 电脑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去做了。
可以羡慕一下,但超酷黑客少女也有自己的苦恼:“把攒的钱花完了,我就要去上班了。”
能做她的老板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啊?我难以想象。“祝你好运。” 我说。衷心地希望她能再多撑一会。
作为资深网民的你,一定不会对 meme 图感到陌生。Meme 本来的含义是一切带有自我复制、自我衍生、自我传播性质的文化基因,可能是一个想法、现象、行为,现在比较主流的翻译是模因/迷因(所以相对的词是 Gene,基因),是生物学家 Richard Dawkins 在 1976 年造出来的词。但现在说到 meme,大家自动想到的是各种自制表情包/沙雕图。
自从我第一次看到 meme 并对它形成认知以来,平淡的生活里仿佛有了光亮。无论是等地铁的无聊时刻,还是上班摸鱼的间隙,或者深夜躺在床上陷入无名伤感之境,meme 总能适时拯救我。对 meme 的热爱甚至转化成了工作的热情—— 我成功说服了我的领导,在我们微博上开设了 #meme拯救周一# 的栏目,现在搜索关键词还能看到。
到处去找 meme 还挺费时间的,筛选到符合笑点的图更是一项考验耐力的工作。不过我早就注意到微博上一个叫 memebot 的账号。这个号自动搬运来自 reddit 的 meme,基本上都能让我笑出来。
受这个账号启发良久,当我在豆瓣上意外发现了 memebot 的主人,一个叫 musca 的 ID,当然迅速加上了她。
“我想采访你!”
“哦你们就是原来的 VICE 中国嘛!推特上有个 “VICE 标题 bot”,专门发 VICE 写过的东西标题。”
“哈哈哈哈哈?”
“但是莫名其妙给封了。”
采访就这样开始了。Musca 的自我介绍是 “Muscaaka 疏通器”,疏通器是她写的第一个 bot 的名字,Musca 是她做音乐的名字。
“有没有正常一点的名字?”我问。
“没有。”
网络人格:
五个 bot 幕后黑手、
豆瓣 bot 小组管理员
“最早开始写 bot,还是 17 年的事儿。” 那时候 Musca 在推特上看到一个账号,发的是在 4chan(网站,类似国内煎蛋网)上抓取的 meme 图,配随机的一句话。她觉得挺有意思,决定自己也写一个。不过除了高中时接触过一点编程,这时候她还没什么编程经验。但黑客少女研究一番,上 github 找了个代码抄,诞生了自己的第一个 bot —— “best toulet plungrr”。
这个号翻译过来就是疏通器,有点厕所读物的意思。发的内容是随机抓取的搞笑图片,很 meme 向。但可惜内容不太有意思,没什么人关注。没有得到成就感的 Musca 后来研究了微博的 api 接口,实现了把 meme 图片导入微博的壮举。在微博 memebot 的置顶,她把这个bot实现的程序语言都贴了出来。截至目前,粉丝突破 4300 了。
自我实现后的 Musca 欢欣鼓舞笔耕不辍,将更多 bot 瞄准了另一个阵地:豆瓣。相较之下,豆瓣比微博更封闭,适合深耕,总会有一些怪逼出现,懂得欣赏这些 bot,比如我。
Musca 为此专门成立了 “豆瓣 bot 索引小组”,收录了中文维基 bot、后现代黑话 bot、memebot、虫洞 bot、GIF GALORE。“中文维基 bot” 发帖频率是一小时一次,会普及一些很没用的知识,比如:
“豌豆岛直升机场(芬蘭語:Hernesaarenhelikopterikenttä;瑞典語:Ärtholmensheliport;ICAO:EFHE),是位于芬兰赫尔辛基市区西南角豌豆岛的一座直升机场。”
“后现代黑话 bot”比较后幽默,摘录展览前言式晦涩难懂的哲学类黑话(没有黑展览前言的意思),比如:
还有一个,也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GIFGALORE,发的是一个 90 年代碟子里的图片。这个碟里涵盖了各个领域里珍贵的照片,比如上世纪的科技、电脑上画的画(在当时也算新奇)、越南战争、动物彩图、艺术图片、上世纪的音乐和电影等等。这张来自 90 年代的碟大概 600M 大小,有 6000 多张图,目前已经基本发布完成,在 “豆瓣 bot 索引” 小组,这个 bot 已经正式宣布寿终正寝。
这些看起来都太 geek 了,不过如果你以为 97 年生黑客少女对互联网的探索止步于此,那你就真错了。
音乐人格:
shit 爱好者的 shit-core 音乐
和
shit-chan 网站
我在表达对 Musca 做的 bot 的赞赏之余,和她吐槽,“非程序语言做出的伪 bot 太没劲了”。但 Musca 非常真诚地补充,“我觉得微博上的千禧 bot、有钱人发言 bot 什么的还挺好的,毕竟有些内容没办法只靠跑程序实现,他们也提供了人工成本嘛。我就比较懒。”
黑客少女性格里随和的部分着实让我平添好感。同时我发现,她的 “随和” 跟 “don’t give a shit” 属于同一个情感体系。人家说 Z 世代礼貌又冷酷,没准是真的。
在她的语言体系里,“shit” 也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比如我问她最近在听什么音乐,她说:shit-core。“就是一些很无聊的音乐,说白了就是噪音拼贴啥的。但从歌名到专辑封面都是一些 meme 产物。” 她给我解释,“比如某个叫 absolute trash media 的厂牌。”
也许当卧室实验音乐人,对 95 后来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Musca 的虾米音乐人界面里的歌都很写意,——《温州是个[good地ྉ方ྉ]》、《温州是个[bad地ྉ方ྉ]》、《bOssBAByhatEs FOrTNiTe, SaYS DEaTH gRIps》、《痛经怎么这么惨啊》。歌都是她用 Logic 音乐软件做出来的,不过她还学了挺久吉他,我问她水平怎么样,她说:“属于那种吃性别红利的,中学的时候吊打学校男生,但网上一个个都比我屌。”
我用网页开着她自称 “上传完就再也不想听了” 的歌曲,开始浏览她发给我的两个与 shit 有关的网站:eatshit.life 和 shitchan.com。第一个是个人网站,比较随意,第二个是集合了各个板块的 chan,比如科技、犯罪、音乐、动漫,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匿名版,想发帖的就上不同板块来发帖。
现实人格:
炒币爱好者、滑板女孩
不能免俗地,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宝藏之外,我试图窥探现实中 Musca 的生活状态。话题突然转向现实世界,就像网友的线下见面,Musca 忽然变得羞涩起来。
基于我对 Musca 社交媒体的视奸,我娴熟且轻易地发现了她涉足虚拟货币的事实。可惜她没说太多,只说主流的币都囤了一些。我又问她能不能指着这个发财,她说了一句复古用语:“理想很丰满。”
不死心的我又旁敲侧击问了几次 “你的收入来源” 等此类问题,Musca 终于透露了一点她的商业机密:卖游戏币,但是 “不能多讲,讲了就会被人上淘宝人肉。”
网络生活非常丰富的 Musca 却并非我想象中的 “死宅”,当我问她我在探究了这么多互联网黑洞之后,还会对什么产生兴趣,有点出乎意料,她把滑板排在了 “最近最好玩的事情” top 1。现实世界中她和别的年轻人一样,经常带着板上街,也琢磨怎么才能学会 ollie。
至于在她 “最近最好玩的事情” 榜单排第二的,是一个叫 beneater 的人用面包板做的 8bit 电脑。她给我发来了 链接,但这时候我已经超负荷地接受了太多黑洞,这个探索 8bit 电脑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去做了。
可以羡慕一下,但超酷黑客少女也有自己的苦恼:“把攒的钱花完了,我就要去上班了。”
能做她的老板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啊?我难以想象。“祝你好运。” 我说。衷心地希望她能再多撑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