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7+
    Loading 0
    BIE别的

    我们还没准备好看脱口秀

    2021.01.04 | BY 蔡菜 |
    光明的未来杨笠脱口秀
    今年笑果的反跨年晚会上,脱口秀演员杨笠自 “男人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后,又凭借 “男人,还有底线呢” 掀起二度血雨腥风。
    豆瓣上,“有人开始举报杨笠了” 帖子下一片将男人写作 “蝻人” 的羞辱,与此同时,jrs 们正在虎扑步行街上对杨笠的观点和外貌进行大规模讨伐,而某知乎大 V 却一直忙着分析杨笠的受众和财富密码……天涯能共此时可惜不能共悲欢,在感叹互联网已如此分裂之时,我却从各种大惊小怪的中感到一种对脱口秀的根本性误解 —— 我觉得,可能,我们还没准备好看脱口秀吧。
    “好兄弟们,杨笠被举报了”
    我们的文化里没有脱口秀,对语言类节目的基本认识由相声塑造,但相声却恰恰是脱口秀的反面。
    好人好事、给您拜年了、劝和不劝分之类不会出错的传统大同价值观是相声的主旋律,阖家欢乐、老少咸宜是我们习惯沐浴的语境,传统相声的魅力在于语言沉郁顿挫的节奏给听者带来的满足感(毕竟我最开始是在曲苑杂坛里看相声的),观点是不必有的。
    相声表演者有点像心理按摩技师,视观众为衣食父母,如果喜剧里必须要有残酷的因素,表演者也只能通过自残来取悦观众。

    郭德纲也得给观众作感谢揖

    在郭德纲的相声中,生理缺陷、伦理梗和听了就不太对劲的夫妻关系一直都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题材,通常被调侃的是于谦老师、于谦老师的妻子和父亲,以至于,“经得住调侃” 一直是相声演员必备的自我修养。
    李诞在《十三邀》中,曾经用 “恐惧解除” 的理论去解释人为何会发笑:幽默需要残酷的元素,需要紧张感,但是最后 “你发现这个事没事了,哈哈你就笑了,就像做过山车下来你觉得太好玩了一样” 。
    相声不能冒犯观众,要让观众在一个安全距离之外去观赏这种残酷,郭德纲很多段子的好笑之处就在于你知道你的老婆没有要绿你、你爸也没有去赌博 —— 因为这些家庭危机都发生在于谦老师家里。
    国人对语言类节目的期望,是被相声 “惯” 出来的:无伤大雅的玩笑可以,先抑后扬的铺垫也可以,但可别真伤了和气。
    也许这就是我们不好接受脱口秀的一个原因,跟起源于天桥艺人的相声不一样,stand-up comedy 一出生便带着反骨的色彩:20 世纪初的纽约,在表演脱衣舞的剧院中,一群爱表现的美国人发明了这个语言的游戏,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他们吐槽着现代生活的荒谬和对权威的反抗,政治、社会、宗教是它一贯的母题,在有人骂杨笠不讲道理、哗众取宠、对全体男性 AOE 时,他们并不知道,脱口秀就是一场以恶毒和犀利为己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爆破表演 —— 但这些共识是我们所没有的。

    亵渎一切不可亵渎之物才是脱口秀的精神所在

    而另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即便我们大概知道了脱口秀是一个什么东西,它仍是一小撮受众的消遣,我们在爱奇艺上看过的那些本土脱口秀不能称之为脱口秀,那是一些根据国内观众阈值和舆论安全区而精心改造过的脱口秀代餐。
    不痛不痒、小骂大夸的《吐槽大会》就不用提了,每一个有台本的自曝其短都跟 “敢说” 无关,《吐槽大会》迎头撞上的是 “耿直” 的流行人设和反套路的明星公关新思路。至于《脱口秀大会》,各位选手的话题早已向着安全区坍缩,而延续了七季的现象级综艺《奇葩说》,它的功能是在为大众渐渐膨胀乃至过剩的民智和表达欲划定一个看似挺各抒己见实则不触及任何敏感话题的演习场地,这一点在几位选手联合出品的畅销书《好好说话》中得以窥见 —— 本来以为看《奇葩说》能学到怎么思考,但它充其量只能教你怎么说话。

    还不如看学诚法师的

    李诞、池子等人最显著的成就不是将脱口秀文化传到中国,而是照虎画猫,构建出中国特色的脱口秀文化,他们将脱口秀从剧场中拿出来,强行变成了国民综艺 —— 一种西洋范式的单口相声。
    实话说,和西方脱口秀俯首皆是的种族梗、宗教梗相比,杨笠的 “男人,还有底线呢” 可称得上完全没有杀伤力,但奈何杨笠所面对的观众群体并没有经过脱口秀的教育,他们不来自于剧场,被舒适的信息茧房和皲裂的互联网社群宠坏了,没料到竟然能在一档大众节目感受到对自己男子汉尊严的猛烈侵犯。更荒谬的是,他们期望在脱口秀中寻求某种确切的道理,期待一种绝不 “以偏概全" 、绝对公正的表达,却完全没意识到,脱口秀没有这个责任,而到处找认同的行为,恰恰体现出他们精神上的羸弱。
    残酷能带来紧张感,幽默需要残酷,欣赏脱口秀的难度在于,观众并不需要一个于谦老师去帮他们承受残酷,他们本身的智识水平能让他们站在一段距离之外去反观任何冒犯,从一个俯瞰的、超越性的视角中去感受冒犯本身的荒诞和可笑,脱口秀的幽默是需要理解成本的,是带着 “懂的人才懂” 和 “你无法冒犯到我” 的优越感的。
    Louis CK 对犹太观众的调侃是建立在一种共识之上的,即他的犹太观众拥有将之视为玩笑的身份自信
    从这个角度说,杨笠调侃男人并不是鄙视男人,而是看得起男人,可她终究是错付了。
    性别战争自带大量流量,且正好处于政策管控相对松弛的言论地带,是咱国人为数不多可亲自投身的政治实践,杨笠被推上风口浪尖,也许恰恰是笑果精心考量的结果。
    那些骂杨笠的人可能没看过杨笠的另一个脱口秀,杨笠扮演一个写不出段子,到处敲门求潜规则的脱口秀女演员,没人将那场表演看做对女性的丑化和羞辱。在那个段子里,杨笠戏称自己为 “脱口秀敲门人” ,现在我们只能祈祷,杨笠别在我们看过一档真正的国内脱口秀节目之前,稀里糊涂地成为 “脱口秀殉道人” 。
    今年笑果的反跨年晚会上,脱口秀演员杨笠自 “男人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后,又凭借 “男人,还有底线呢” 掀起二度血雨腥风。
    豆瓣上,“有人开始举报杨笠了” 帖子下一片将男人写作 “蝻人” 的羞辱,与此同时,jrs 们正在虎扑步行街上对杨笠的观点和外貌进行大规模讨伐,而某知乎大 V 却一直忙着分析杨笠的受众和财富密码……天涯能共此时可惜不能共悲欢,在感叹互联网已如此分裂之时,我却从各种大惊小怪的中感到一种对脱口秀的根本性误解 —— 我觉得,可能,我们还没准备好看脱口秀吧。
    “好兄弟们,杨笠被举报了”
    我们的文化里没有脱口秀,对语言类节目的基本认识由相声塑造,但相声却恰恰是脱口秀的反面。
    好人好事、给您拜年了、劝和不劝分之类不会出错的传统大同价值观是相声的主旋律,阖家欢乐、老少咸宜是我们习惯沐浴的语境,传统相声的魅力在于语言沉郁顿挫的节奏给听者带来的满足感(毕竟我最开始是在曲苑杂坛里看相声的),观点是不必有的。
    相声表演者有点像心理按摩技师,视观众为衣食父母,如果喜剧里必须要有残酷的因素,表演者也只能通过自残来取悦观众。

    郭德纲也得给观众作感谢揖

    在郭德纲的相声中,生理缺陷、伦理梗和听了就不太对劲的夫妻关系一直都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题材,通常被调侃的是于谦老师、于谦老师的妻子和父亲,以至于,“经得住调侃” 一直是相声演员必备的自我修养。
    李诞在《十三邀》中,曾经用 “恐惧解除” 的理论去解释人为何会发笑:幽默需要残酷的元素,需要紧张感,但是最后 “你发现这个事没事了,哈哈你就笑了,就像做过山车下来你觉得太好玩了一样” 。
    相声不能冒犯观众,要让观众在一个安全距离之外去观赏这种残酷,郭德纲很多段子的好笑之处就在于你知道你的老婆没有要绿你、你爸也没有去赌博 —— 因为这些家庭危机都发生在于谦老师家里。
    国人对语言类节目的期望,是被相声 “惯” 出来的:无伤大雅的玩笑可以,先抑后扬的铺垫也可以,但可别真伤了和气。
    也许这就是我们不好接受脱口秀的一个原因,跟起源于天桥艺人的相声不一样,stand-up comedy 一出生便带着反骨的色彩:20 世纪初的纽约,在表演脱衣舞的剧院中,一群爱表现的美国人发明了这个语言的游戏,在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他们吐槽着现代生活的荒谬和对权威的反抗,政治、社会、宗教是它一贯的母题,在有人骂杨笠不讲道理、哗众取宠、对全体男性 AOE 时,他们并不知道,脱口秀就是一场以恶毒和犀利为己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爆破表演 —— 但这些共识是我们所没有的。

    亵渎一切不可亵渎之物才是脱口秀的精神所在

    而另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即便我们大概知道了脱口秀是一个什么东西,它仍是一小撮受众的消遣,我们在爱奇艺上看过的那些本土脱口秀不能称之为脱口秀,那是一些根据国内观众阈值和舆论安全区而精心改造过的脱口秀代餐。
    不痛不痒、小骂大夸的《吐槽大会》就不用提了,每一个有台本的自曝其短都跟 “敢说” 无关,《吐槽大会》迎头撞上的是 “耿直” 的流行人设和反套路的明星公关新思路。至于《脱口秀大会》,各位选手的话题早已向着安全区坍缩,而延续了七季的现象级综艺《奇葩说》,它的功能是在为大众渐渐膨胀乃至过剩的民智和表达欲划定一个看似挺各抒己见实则不触及任何敏感话题的演习场地,这一点在几位选手联合出品的畅销书《好好说话》中得以窥见 —— 本来以为看《奇葩说》能学到怎么思考,但它充其量只能教你怎么说话。

    还不如看学诚法师的

    李诞、池子等人最显著的成就不是将脱口秀文化传到中国,而是照虎画猫,构建出中国特色的脱口秀文化,他们将脱口秀从剧场中拿出来,强行变成了国民综艺 —— 一种西洋范式的单口相声。
    实话说,和西方脱口秀俯首皆是的种族梗、宗教梗相比,杨笠的 “男人,还有底线呢” 可称得上完全没有杀伤力,但奈何杨笠所面对的观众群体并没有经过脱口秀的教育,他们不来自于剧场,被舒适的信息茧房和皲裂的互联网社群宠坏了,没料到竟然能在一档大众节目感受到对自己男子汉尊严的猛烈侵犯。更荒谬的是,他们期望在脱口秀中寻求某种确切的道理,期待一种绝不 “以偏概全" 、绝对公正的表达,却完全没意识到,脱口秀没有这个责任,而到处找认同的行为,恰恰体现出他们精神上的羸弱。
    残酷能带来紧张感,幽默需要残酷,欣赏脱口秀的难度在于,观众并不需要一个于谦老师去帮他们承受残酷,他们本身的智识水平能让他们站在一段距离之外去反观任何冒犯,从一个俯瞰的、超越性的视角中去感受冒犯本身的荒诞和可笑,脱口秀的幽默是需要理解成本的,是带着 “懂的人才懂” 和 “你无法冒犯到我” 的优越感的。
    Louis CK 对犹太观众的调侃是建立在一种共识之上的,即他的犹太观众拥有将之视为玩笑的身份自信
    从这个角度说,杨笠调侃男人并不是鄙视男人,而是看得起男人,可她终究是错付了。
    性别战争自带大量流量,且正好处于政策管控相对松弛的言论地带,是咱国人为数不多可亲自投身的政治实践,杨笠被推上风口浪尖,也许恰恰是笑果精心考量的结果。
    那些骂杨笠的人可能没看过杨笠的另一个脱口秀,杨笠扮演一个写不出段子,到处敲门求潜规则的脱口秀女演员,没人将那场表演看做对女性的丑化和羞辱。在那个段子里,杨笠戏称自己为 “脱口秀敲门人” ,现在我们只能祈祷,杨笠别在我们看过一档真正的国内脱口秀节目之前,稀里糊涂地成为 “脱口秀殉道人” 。
    2021.01.04 | BY 蔡菜 |
    • 设计:冬甩
    光明的未来杨笠脱口秀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最新 最旧 得票最多
    kaohsiung
    成员
    kaohsiung
    2 年 之前

    这篇行文的切入点很有趣,从脱口秀文化的根基土壤开始谈起,可惜后面对于杨笠饱受争议的最核心因素“男女两性之间的割裂”,还是说的太浅了些。

    赞3踩 

    相关

    BIE别的
    4+
    Loading 0
    一次出乎意料的“后疫情”采访:重回风暴中心的石家庄

    一次出乎意料的“后疫情”采访:重回风暴中心的石家庄

    光明的未来后疫情新冠疫情
    BIE别的
    1+
    Loading 0
    2020年,我们是靠这些扛过来的

    2020年,我们是靠这些扛过来的

    光明的未来
    BIE别的
    1+
    Loading 0
    《别的月刊》 Vol.7 开启:光明的未来

    《别的月刊》 Vol.7 开启:光明的未来

    光明的未来别的月刊
    BIE别的
    2+
    Loading 1
    年轻人们 | 吐槽兄弟

    年轻人们 | 吐槽兄弟

    单口喜剧年轻人们李诞池子脱口秀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