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1+
    Loading 0
    BIE别的

    “厌女”的女装:我们依然需要更多女性设计师

    2022.02.24 | BY 林奥 |
    别的女孩女性女性主义时尚设计师

    这几年,迪奥和香奈儿等宇宙大牌开始任命女性创意总监来执掌女装,而后相继推出印着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口号的T恤,并且让平底的鞋、宽肩带的包、大廓形的衣服等对女性身体更友好的设计逐渐流行起来。与此同时,维多利亚秘密等一众标榜 “完美身体” 的品牌纷纷进入颓势,谋求转型。大趋势之下,女装似乎进入 “以 ‘女’ 为本” 的时代,甚至给了我一种 “这个行业终于也要讲女权了” 的希望。

    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T-Shirt | 图源:vogue

    为什么说是 “终于” 呢?作为时尚圈大半壁江山的女装理应是为女性服务,但真相就像 Prada 本人所说的那样,时装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反女权的产业。
    从女装中的女权先锋香奈儿说起,她之所以(按香奈儿公关的话说) “让女人穿上裤子”,本意就是基于迪奥 “New Look” 的不舒服。二战刚结束不久,那时(深柜的)迪奥本人迫不及待地放弃了战时形成的宽松舒适的女性着装风格,重新设计了强调女性曲线的新系列 “New Look”。这种强调女性曲线的衣服,就是看起来(可能)很美但是穿起来(真的)很遭罪。 

    迪奥 “New Look”,看起来就有字面意义上的窒息感。 | 图源:jdinstitute

    这样衣服让迪奥本人获赞无数,也被骂无数。 香奈儿本人这样评价迪奥:“不是给女人做衣服的,只是把女人装在套子(upholsters)里罢了”。考虑到迪奥本人谦逊地说过自己的工作只是 “给女性身体美搞临时建筑(ephemeral architecture)的”,他对女性肯定还是了解且尊重的。可是作为一个男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份尊重并不足以让他充分地了解女性需要什么,女性的身体又需要穿着什么。

    Chanel VS Dior | 图源:mbel.eicomunicacion.com

    作为香奈儿的继任者,Karl Lagerfeld 尽管延续了优雅、简单的设计,但并没有和香奈儿一样在女性解放方面做出努力。他曾经批评阿黛尔 “胖”,说出过 “没人想看丰满的女性(curvy women)” 这种话。为了穿进 Hedi Slimane(这个人应该不是Gay)的作品,他还曾疯狂减肥四十多公斤。“时尚大帝也要为了衣服减肥” 这种事,给本就身材焦虑的时尚圈添砖加瓦,而这些焦虑最终的受害者们,多半也会是女性。 
    Lagerfeld 还曾模仿女权主义游行做了一场时装秀,尽管他声称这场秀是希望让女权议题不那么沉重,但光鲜亮丽的模特身着昂贵的时装进行无病呻吟的抗议,还是令他受到 “戏谑女权运动”、“通过女权标签卖衣服” 等批评。这一季甚至还出了一款印有  “我是个女权主义者但我有女人味(Féministe mais féminine)” 的包,足见 Lagerfeld 的性别意识有多糟糕。

    Féministe mais féminine Clutch | 图源:.mariefranceasia

    身为女性的身份盟友,“性少数” 并没有给女装设计师带来更先进的女性意识,甚至还有不少 Gay 设计师觉得,女性身份对于女装设计来说是一种负担。Tom Ford 就(非常没有同理心地)声称,Gay 才是更好的设计师,因为 Gay 更 “客观”,而且 “没有恨自己特定身体部位的包袱(baggage)” —— 仿佛在说女性的身材焦虑只是她活该似的。
    那么 “客观” 的Tom Ford 又传达了什么呢?是那些油腻的广告图吗?那里面对女性躯体的描述,并不是客观(objective),而只是物化(objectify)。

    Tom Ford for Men Campaign | 图源:wmagazine

    相比较起来,Alexander McQueen 就搞得很好。尽管他的作品因为毫不掩饰地表现针对女性的暴力,常常被误认为是厌女的,但实际上,麦昆展现的是 “正在浴火的凤凰”,他力图打破人们对穿着高级时装的女性 “温婉贤淑” 的期待,做到了 “让其他人害怕穿着它的女人”。

    Mcqueen 1999 | 图源:thecut

    麦昆给人带来的力量感是其他品牌无法比拟的,而且这种力量感很妙。传统的能给女性带来力量感的衣服,比如 Saint Laurent 的吸烟装或者香奈儿的套装,往往是借鉴了男装的元素,好让女性 “扮演” 起一个 “狠角色”。这与很多女性的日常生活仍然是有距离的。但麦昆不同,他对女性脆弱、易受伤的一面毫不避讳,而是通过表现女性与暴力的互动,展现出女性的强大生命力。 
    同样突出力量感的,还有 Balmain 的 Olivier Rousteing。Balmain 的衣服凌厉、粗犷、外放,给人一种怒气冲冲、来势汹汹、野心勃勃的感觉,时刻都传达着 “没人管得了我 ”的信息。对比麦昆的悲壮,Olivier 更强调的是成功。这或许与时代有关,毕竟二人前后隔了一代,一部分女性已经享受到了几十年来女权运动带来的阶段性成果。

    Olivier Rousteing | 图源:vogue

    的确,在 “更好穿、更共情” 方面,谁也比不了女性设计师。她们在理解女性上始终更胜一筹。一个普遍的反馈是:女装设计师执掌下的女装,更好穿了。比如 Maria Grazia Chiuri,虽然有 “靠女权主义卖衣服” 的嫌疑,但在她执掌之下,迪奥的衣服确实变得实穿起来 —— 要知道 Galliano 时期的迪奥,可是连模特穿了都站不稳的!再加上 Maria Grazia Chiuri 始终坚持反复重申女权主义 —— 即使只是一个词,一种姿态 —— 在性别意识积重难返的时装圈也仍是大有必要。

    Maria Grazia Chiuri | 图源:telegraph

    再看 Virginie Viard,虽然她在早先的香奈儿高定秀上让新娘装扮的模特侧坐骑马谢幕的设计,有历史倒退之嫌 —— 在香奈儿那个年代,贵妇因为穿裤装而不用侧坐骑马是叛逆的标志 —— 但不管怎么说,Virginie Viard 对香奈儿本人坚持的女性主义那一面还是有很高的还原度。她一改 Karl Lagerfeld 时期 “资产阶级贵妇套装” 的品牌形象,通过引入与职场女性日常装束相关的元素,让设计变得下沉亲民起来,某种程度上减少了香奈儿带来的阶级感,也提高了衣服的实穿性。

    The Spring-Summer 2021 Haute Couture Show CHANEL | 图源:youtube

    还有姿态更倔、铠甲傍身、披荆斩棘的,最典型的就是 Iris van Herpen,她有一系列通过3D打印等技术实现的复杂的作品,每一件 “铠甲” 都写满了 “老娘带刺,离我远点儿”。接替麦昆的 Sarah Burton 也属于这一派,她将更明快、乐观的风格注入到暗黑悲壮的麦昆品牌之中,对面料和剪裁的控制也达到极致,让每一件麦昆的衣服都变得温暖、有生机起来。

    Iris van Herpen | 图源:irisvanherpen

    值得一提的是,Burton 与 Viard 曾分别于 McQueen 和 Lagerfeld 共事过很长时间,也经常被评论为 “XXX背后的女人”,但直到这些年,她们才终于有机会从幕后走到台前。对比因为 Martin Margiela 太过耀眼所以急流勇退的安特卫普六君子之一的 Marina Yee,她们能获得今天的工作和成就着实令人唏嘘。 
    想一想 Donatella Versace 对于 Gay 设计师与女性设计师的差异所作出的绝妙评价: “部分 Gay 设计师只是在给他们想成为的那种女人设计衣服”, “他们想的还是他们自己,但他们和女性始终是不同的”。Donatella 认为,女性是更好的女装设计师。而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

    Donatella Versace | 图源:wsj

    Donatella Versace | 图源:wsj

    虽然这些女性设计师很少用女权主义搞营销(除了 Maria Grazia Chiuri),但从当下的表现看,女性设计师会自然地将女权主义观点融入到设计之中。她们以女人为本,改变了各自执掌的品牌过分看重艺术性等问题,让衣物变得实穿、好穿起来。这样的反差,可能会让不少人觉得现在的时装没有过去 “美” 了,所以才有 “丑了”、“low了” 一类的声音,但是就女性穿着者的体验和市场反应来看,谁更为女性着想一望而知。
    作为一个距离女性如此之近的领域,女装乃至整个时尚圈,理应拥有也绝对需要更鲜明的性别意识。我们没有理由让出这块天然的女权阵地。从女性设计师执掌大牌的趋势来看,这不仅是她们个人职业生涯的突破,也是女性的需求更被看见的体现。即使她们在艺术上和市场表现上都有争议,但我们仍然需要更多有先进性别理念的女性设计师,将女性从被凝视的客体里彻底拿出来。我们要用更多属于女性的经验、女性的体验,去包裹女性的身体。
    2022.02.24 | BY 林奥 |
      别的女孩女性女性主义时尚设计师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BIE别的
      1+
      Loading 0
      歌舞伎町陪酒女的自述:陪酒女孩们的故事

      歌舞伎町陪酒女的自述:陪酒女孩们的故事

      女性日本歌舞伎町陪酒女风俗业
      BIE别的
      1+
      Loading 0
      阿紫的故事:越南新娘,何以为家?

      阿紫的故事:越南新娘,何以为家?

      别的女孩女性电影纪录片越南
      BIE别的
      4+
      Loading 0
      李霄云说,现在你可以喜欢一下我了

      李霄云说,现在你可以喜欢一下我了

      别的女孩女孩李霄云音乐音乐人
      BIE别的
      1+
      Loading 0
      台风下的朱家尖,拦不住的城市冲浪人

      台风下的朱家尖,拦不住的城市冲浪人

      上海冲浪时尚海边生活运动
      BIE别的
      5+
      Loading 0
      彩虹下,名为“家暴”的隐秘角落

      彩虹下,名为“家暴”的隐秘角落

      LGBTQ公益别的女孩女孩彩虹
      BIE别的
      3+
      Loading 0
      歌舞伎町陪酒女的自述:我们的价值是男人贴在身上的价签

      歌舞伎町陪酒女的自述:我们的价值是男人贴在身上的价签

      女性日本歌舞伎町陪酒女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