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1+
    Loading 0
    BIE别的

    中午阳气重,不如聊聊 “阴宅”

    2021.09.02 | BY qiqi |
    凶宅灵异玄学风水

    某种程度上,纯粹而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并不多。

    我们愿意用一些经典譬喻去描述这种认知。例如相信世界是一面抽屉柜,自己连带环境和时空只是抽屉的一格;或是想象一段波谱,而我们的现世是某个电波频道,偏差在一些微妙的瞬间被掷出来,串台串线,于是有了灵异故事和都市传说。

    “阴间故事” 在各大论坛上从不缺读者, “阴间快递” 也在推陈出新,那些建国后不能成精的存在躲进了多维主义的某些缝隙里,在特定时间和场景中探出头。刚刚过去的七月半,“阴间玩意儿” 再次百家争鸣,给祖先的地府 “大别野”、给宠物的地府狗骨头以外,还特意推出了地府新冠疫苗和纸扎酒精消毒液,让人分不清创造者到底是充满想象力还是缺乏想象力。 

    图源:微博用户@快递员淘仔

    凶宅讨论区也算是缝隙之一。对凶宅的严格定义依然是片灰色地带,有人将凡是经历过死亡的房屋统称为凶宅,另一些人的划定则相对宽容许多。但总的来说,被中介和法院承认的凶宅,指的是发生过凶杀、自杀、意外伤亡等非自然原因死亡事件的住宅。通常情况下,有人跳楼的房子、有人在房内自然死亡但很多天才被发现的,也被算在其中。
    如今关于凶宅的讨论分为两派,一部分专注搞 “阴间的”,无法证实或证伪的体验在持续口耳相传,屋子年纪到了,人口结构也到点儿了,加上疫情影响,近几年这样的讨论越来越热;另一部分人还是专注搞 “阳间的”,住宅作为当代硬通货包裹上 “凶” 的条件变量,给与之相关的所有人出了道主观题,于是房东、住客、中介、风水师、善后公司、资讯平台等各方开始答题,无论是传抄的形式,还是猜拳的形式。

    遇事不决,先科学再玄学

    我的同事、重度天涯爱好者 S 说他撞见过东西。

    S 毕业来到上海那年,正巧赶上伦敦办奥运和印度大停电,那年也是选举年,玛雅人的世界末日预言让他战战兢兢,但那是后话了。总之,2012 的夏天还是那个夏天,忙忙碌碌找工作那一个多月里,他经表哥介绍住进锦江乐园附近的一套房子,房东是个 70 岁出头的老太太。

     图源:S 不太精确的户型手绘,他住 3 号

    屋子有 3 个房间,他住其中最小的那间,表哥住他对面。S 记得房里杂物几乎总是堆至天花板,桌上压着房东的老照片,旧报纸和旧书则整齐叠好放在柜子里。怪事发生在住进去没多久,某天晚上 S 正睡着,感觉到屋里来了两个人,一个站在头附近,一个站在脚附近,ta 们相互说了些什么,随后一起努力把床上的 S 抬了起来。皮肤被触碰的感觉和对话都过于真实,他在莫名的恐惧感中努力惊醒过来。
    房间自然还是那个房间,当时 S 烦心的事情太多,只当这是一段插曲。不久后他找到了工作,也搬离了那套房子,再之后的故事是听人说的。据说他住的那间,原本是房东老伴儿的房间,东西都是旧物,老爷子去世后老太太舍不得扔,一样一样都堆叠在小房间里,东西和日子都积了灰,S 在附着了旧人痕迹和气息的空间里的奇遇(他坚称并不是梦)因此显出某种地府公差索魂误认的色泽。
    S 说,这算不上凶宅经历,但他想通过这故事告诉我,有些东西存在就是存在。房屋有灵,人住久了会留下东西。后来 S 渐渐认识了些懂风水的朋友,耳濡目染得多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 “存在主义” 理论。
    我插嘴说,你表哥也挺不厚道的,知道屋子是什么情况还让你去住。S 则说,表哥也挺不容易,那会儿大家都没钱,表哥其实对他很照顾。非要说的话,房东太太也是痴情人,老夫妻一定感情很好,如果老爷子真的 “还在”,那占错地方的是闯入者 S 本人。这是一个不懂得断舍离的落单爱人和一个撞鬼少年的故事。
    梅十二也说,房子是有生命的,即使没人住过的房子也是同样。梅十二是一名职业风水师,在做风水这行之前,他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搬砖搬了小十年。2011 年是国际森林年,世界人口在那年突破 70 亿,9 月还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占领华尔街,梅十二摔断锁骨是在那年 1 月,刚过小寒。那之后他逐渐开始接触风水,2018 年决定全职做风水师,出道名字是 “桃三李四梅十二”。
    一开始,梅十二在微信上告诉我,凶宅无非是风水、鬼祟、厌物三类,风水的风水解决,鬼祟的法术解决,厌物一般是埋或者放,只有拆开看到才能说知道怎么解决,所以凶宅一定要去现场看了才知道。苦于没有现成凶宅可看,我们约在了法华镇的一家餐厅。在我怀抱着对老祖宗文化传统的三分敬畏与三分狐疑见到梅十二本尊后,他先从函数套用的角度开启了授业解惑。
    “所谓的风水算得准,是在诸如八字、奇门、六壬、星盘这样的天文模型之上,结合如梅花易术、塔罗此类的随机模型,进行多条函数曲线叠加。以八字为例,运势通过八字这样的平均差值法模拟成一段段带斜率的直线,这是一个人的主函数,但具体事件例如房屋等构成另一个变量,会和八字结合形成曲线,曲线能够较清楚地看出趋势,也就是哪段会不好。所以八字的准在于趋势的准,如果要看具体事件,需要用随机取数来一起判断。”
    我表示有点道理,但资质愚钝依然感到云里雾里。梅十二表示,他自己也没真正看过凶宅,但是他的同僚有自己遭遇过凶宅、施法度化的经历,因为 “做风水师这行其实比普通人更容易招这样的东西,那些东西知道你有办法(超度或帮忙),会来主动找你。” 据梅十二描述,他的中医师父更为传奇,因为艺高人胆大,师父曾经在医馆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帖,主动征收凶宅,虽然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但也是因为师父的能力的确已达到能够与场所沟通并化解局面的程度。
    如果寻求对于凶宅之 “凶” 的科学解释,从房屋与非自然死亡事件出发都能找到一些答案。一方面,房屋的地理位置、格局摆设、通风情况等因素的确会影响屋内氛围环境,进而对居住者带来心理暗示,这样的进程是潜移默化的。电影《万箭穿心》的英文译名便是 FengShui(风水),颜丙燕扮演的女主角就住在一所被闺蜜称为 “万箭穿心” 格局的凶屋里,房屋楼下几条马路发散穿过,按照闺蜜的讲法,风水将决定一家人的生活无法安宁,总是遭厄运。影片讲述的故事应证了这句乍听下来有些玄学的断言,虽然按故事进程归因的话,归到风水上会有些晦暗。

    图源:电影《万箭穿心》

    而另一方面,心理暗示在非自然死亡事件中既是因又是果,被判定为凶宅的房子总归让人觉得膈应,天长日久的膈应会对入住者产生影响,判断的标尺发生游移,某些现象被放大,某些现象被压缩,进而使一任又一任入住凶宅的人陷入车轮循环。
    这样的情绪消耗被认定为不良影响之一,随之带来的不动产贬值在国内已有的判例中已得到承认,虽然国内暂时没有专门针对凶宅的房屋交易管理办法,但在某些民事纠纷里,处于信息逆差位的一方开始逐渐得到法院的支持。
    房屋使用价值是否因此受到影响,风险告知义务的承担方是谁,经济损失和经济赔偿又该如何去界定……涉及到了钱,更多时候与凶宅相关的一切依然是片沼泽地:新房装修过程中,装修公司的工人猝死在屋内,房主是否可以向装修公司索赔?二手房过户等待交割期内,原房主在房内过失杀人,新房主是否可以向原房主索赔?不断出现的社会新闻让凶宅在更多人的心里成为了 “湿手摸面粉” 的麻烦存在。

    怕凶宅,是怕死还是怕鬼?

    D 老板和 1114 号房间的故事是 2018 年开始的。D 是一个公寓民宿主,他所在的公司与江浙的一个县城商业楼开发商合作,拿下了一些样板房做短租民宿,旅游淡季时,房子会以月租形式借给住户。

    2019 年,1114 号房住进了一位 D 原就认识的女孩,女孩是从事幼师培训的,白白净净,讲话温柔。11 月初,房间的打扫阿姨找到 D,说女孩在屋子里“发疯自残”,脖子上见了血,家人和警察都到了现场,据说是因为感情不顺受到刺激。过了几天,D 看到她再次发了一条轻生的朋友圈。他赶紧电话联系了女孩,也联系了女孩家人和派出所。在合同租期到期前三天,陪护的家人正巧不在,女孩在凌晨 1 点多打开窗跳了下去。

    房间被封了一个月,女孩的东西是一个月后 D 进去收拾扔掉的。那之后便是疫情爆发,民宿生意惨淡,断续住着散客。到了今年,屋子里住进一个在娱乐场夜班工作的女孩,女孩养了一只猫,不久前从窗户跑了出去,托 D 让物业找找,大家找了几天没有发现小猫的身影。随后女孩开始和 D 说自己梦游,说房里的鞋子被动过,感觉进贼了,让他来帮忙看看。进到房间,他从窗户口往下瞟了一眼,发现猫躺在之前跳楼的女孩同样的那个位置。D 说,这是被勾魂了。
    猫死了之后,他去找到物业开发商聊起这事,抱怨这间屋子总是出事,不知道是否风水不太好,开发商的总工说,之前有个老头子也从那里掉下去过,家里人还请来法师叫魂。在小县城里,人与人的联系总是千丝万缕,但如果有意隐瞒,又总是能够成功。
    D 不信鬼神,疫情冲击下他为经营问题焦头烂额,无暇去想 “那些事情”,当地派出所、开发商、大楼其他业主与他本人都极力做好隐瞒,屋子被长租出去给养猫的那位女孩以减少运营损失,如今也快到租期。前两天,D 请人来做了一场法事,他对我说,“我本来就不怎么在乎神神怪怪的事情,不过事情发生后,加上疫情确实亏损了不少,所以还是做(法事)吧。”
    我们可以将对凶宅的态度上升到某种宏大的议论空间中去,例如忌讳和害怕的源头是怕鬼还是怕死,为什么会怕,又或者,每个人如何去看待那些超出把握的事物能够折射出 ta 如何对待已知。事件像面弹簧墙,撞击上去,反弹回来,人自身的样子、自己的价值排序也就逐渐清晰了些。
    我们会将 “中国人都是忌讳死亡的” 挂在嘴边,聊 “死”、尤其是凶宅背后的 “横死” 总归是不大吉利的。此刻那些不避讳去聊、去接触的人反而会成为人群里的异类,比如被众人称作 “香港凶宅大王” 的房产商伍冠流,他所奉行的 “凶宅投资经济学” 在过去近 30 年为他带来巨额财富,由于长期处在卖方市场,他得以始终将房源低价买入再抬价卖出,香港小报为此整理出 “一命打七折”“加命递减”“白菜价甩卖” 等唬人标题,据传他经手买卖的事故屋已多达 200 套,老爷子的名言是 “没楼住惨过见鬼”,以及 “什么鬼都不够穷鬼可怕”。
    房屋买卖实质上仍是供需关系决定的市场行为。一种不成文的圈内共识是,发生杀人事件将会带来 40%-50% 价格下跌,跳楼除外的自杀事件为 20%-30%,“孤独死” 后被发现为 10% 左右,而跳楼自杀的下跌范围仅在 5%-10%。而事实上,抛开房屋买卖,对于每一个仍在大城市里租房工作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对于凶宅的具体惧怕或许在于 “摊上事儿了” 而缺乏解决的通道,“怎么办” 悬置在头顶,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网格化和原子化的呼声渐高,选择成本与试错成本变高了,社会信任度却降低了,在潜在风险面前举目四望,没有兜底的机制保护与关怀网络。
    对屋舍的恐惧感是会伴随时间与理性盘算而衰减的,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杭州杀妻案曾引发命案小区房价崩塌式下跌,命案单元的住户纷纷搬离。但判决已定,如今该小区房价已逐渐回升至原来水平,人们在照常生活,唯一的插曲是前不久又有一位不知情的小伙子来杭工作,租住进了命案现场楼上的那个房间,入住三天无意间得知真相,他向房东讨要说法并要求退租,房东说,“又不是我这个房子里杀了人,是楼下发生命案,我有必要告诉你吗?”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阿飘

    在日本,“孤独死” 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独居者在屋内去世后数日才被发现,已经不再能够成为新闻。日语中经历过非自然死亡的房屋叫事故物件,一位名叫大岛照的人创建了较为知名的事故屋公告网站「大島てる (大島Teru)」,网站采用开放投稿制,用户可以自行上传已知的事故屋信息,也能随时对谬误信息发起质询、申请修改。每一处事故屋信息精确到单元与户号,包含死亡时间、事件经过以及案件处理结果。

    大岛的投稿范围覆盖了全球,但由于信源为投稿,日本以外的地区无论是更新范围还是频率都相对弱些。可查询到的上海事故屋信息不多,大多发生在几年或十几年前。

    图源:「大島てる」 官网

    除了资讯网站,日本也相应地发展出了比较垂直的事故屋买卖租赁中介,比较有名的是「成仏不動産」,从房屋估值、特殊清洁、法事处理到买方联络提供了较成体系的解决方案。在他们的官网上,死亡事件、死亡天数、尸体情况等皆被细致分类评级,以特殊清洁为例,清洁金额会因季节、发现时间、死亡地点等而异,官网制作了矩阵图以示说明。

    图源:「成仏不動産」官网

    国内目前还未发展出这样的产业链条,能够检索出的是一个名为 “凶宅集” 的较为古早的网站,但页面弹窗不断,预留的跳转二维码指向的是未知个人微信号。在买房压力不断增加的现今,的确有一定数量的年轻人选择购买事故屋作为自住房产。2018 年「每日人物」曾发布了一篇题为《我在北京买凶宅》的年轻人自述,文内有提到,目前国内的大型房屋租售平台早已成立专门的凶宅数据库,也有了专门负责这一业务的凶宅中介,但数据库仅做内部使用,与凶宅相关的一切仍在地面以下不成规模地运行着。
    我们总在说,达芬奇画不出两颗一模一样的鸡蛋,也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活着如此,死去的或许也是如此。凶宅的背后依然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ta 们活着,离去,说出的话和没说的一样多,喜欢过具体的人,又因为具体的某个原因成为他人口中的 “灵”,有时戏剧性地,死亡会成为 ta 们一生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时刻,执念和焦虑的事情从 ta 们身上逸散到了身边人与后来者的身上。梅十二和我聊起前不久发生的未成年女孩留下遗书后自杀跳楼的事件时唏嘘不已,女孩用一种接近冰点的语气向父母交代了所有身后事务,包括 “榻榻米我用鞋踩过,用抹布擦干净”,以及 “我不会赖在家里把房子变成凶宅的放心”,主动又彻底地界限划清行为背后是关系的彻底断裂,以及快乐等一系列正向情感的丧失。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人类发展至今尚存的人口与死去的人口是同规模的,照此计算,我们站立的任何一个地方都经历过死亡。梅十二说,真正在平和状态中死去的人,就算不是寿终正寝,又哪里会 “凶” 呢?凶不就在于,活着、弥留的时候那个人也不尽快乐吗?那么 ta 无论活着还是成为了“ 阿飘”,都应该有更多人去听 ta 说话。「成仏不動産」的体系化提供了一种过于“讲理”且追求效率的解决方案,但仔细想想总有点不是滋味,往深了想,那丝滋味或许在于人本身。
    在 BIE 发起的关于凶宅的微博话题讨论下,热度第一的回答来自用户@木须肉少放盐:“这 b 日子再过下去我现在住的房子就是事故屋了。”
    此时搬出公序良俗与我们常说的 “情理法” 或许是个温度适宜的方法。卡夫卡在15岁时说,“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隔着房门和关系,信任与人情传递显得很艰难,搬出事实道理则相对容易,而按法度办事则是不会出错的选择。但是或者,当法律作为底线已经能够保住所有人的最低需求时,我们或许应该尝试更难的那条路,人情社会也可以指“有人情味儿”的社会。
    风水里讲,人所求的始终无非是丁财贵寿,梅十二的从业观察是,大家欲望的投射始终没有什么变化,不存在 “世风日下” 与 “江河巨变”。人心没有变得更糟,人不好不坏地处在自己的位置,各自受苦又各自寻欢,几千年如此。到了我们这里也是一样,但我们也和过去未来的所有人拥有一样的能力,当我们愿意时,可以略微让生和死都变得更好些。
    放松点,别害怕,说到底,没有人能活着离开这世界。
    2021.09.02 | BY qiqi |
      凶宅灵异玄学风水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BIE别的
      1+
      Loading 0
      听说你还没看 TVB 新出的玄学综艺《通灵之王》?

      听说你还没看 TVB 新出的玄学综艺《通灵之王》?

      爱信不信玄学真的假的综艺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