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 听的
    • 读的
    • 看的
    • 去的
    0
    Loading 0
    读的 长文/话题

    没人在意 “你的” 音乐总结?但有人在意 “别的” 年终音乐总结

    2020.01.01 | BY 别的生活方式团队 |
    2019歌单编辑部的故事2019年盘点歌单
    一个新的十年开始了,就在昨天之前的三千多天里,嘻哈超越了摇滚成为流行音乐的核心来源,独立音乐逐渐分拆成切口更小、触角更深、表现更怪的子派系,传统的风格界限熔解得差不多了,而流媒体经过了几年的培养,终于让我们和推荐算法相敬如宾,作为听歌的人,面对浩如烟海的音乐资源,如果没有一点敬畏的心,恐怕也只能让思绪限于粉谁或黑谁。答应我,别这样!
    我们办公室的同事们聊了聊在过去一年里他们私密的音乐生活,不管你是否被社会的节奏带得越来越焦虑,听歌总能让你的情绪有的放矢,相信音乐,你不会没救儿的。

     杨子江,同事 

    Restiform Bodies 是我今年无意中 dig 到的一个说唱团体,因为本身我听 hip hop 非常之少,自从听到 Sheck Wes 那首《Chippi Chippi》里的采样借鉴了 Throbbing Gristle / Cabaret Voltaire 等 70 年代工业元素后,我就对 hip hop 里这类的采样多留意了一分,直到遇到他们。 

    这是一只来自加州的三人白人说唱团体,如果简单粗暴来解释他们的音乐的话,那就是 “如果 SonicYouth 来玩说唱,就是 Restiform Bodies”。Lo-fi / No Wave / industrial / electronica / ghetto-tech…..等等风格都被他们哥仨用合成器、鼓机、唱机奇妙的混合在一起,配合 “My dick gets dizzy like a busy bayonet” 这样的疯话,令我非常满意。

    当然,像这样的怪咖肯定是不火的,导致在 YouTube 上他们的视频也少得可怜,而且现场确实也不够精彩。

    连他们所属唱片公司(Anticon)的全明星演出视频,也才 426 次观看。全明星。

    播放量最大的是他们一首讽刺消费文化的 cult 动画 MV,《Consumer Culture Wave》。

    没有逻辑的说了很多,总而言之,这是我 2019 年最推荐的一个音乐团体。他们的专辑也不多可以全给听了,

    如果非要选出一张的话 ,我推荐这张 2001 年发行的同名专辑《Restiform Bodies》

    Restiform Bodies《Restiform Bodies》

     小马,编辑,山东一男的 

    年初骨折,三个月康复,如今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杯弓蛇影,更别提音乐现场了。外出大幅减少,一切关于音乐的体验就被搬进室内,也有了更多时间整理音乐记忆,但是人在北京,我随身连一张过去的 CD 都没有,只有十年前买的 iPod Classic。老化不堪的电池艰难驱动着 120G 内置硬盘,听一小时,电量见底。想导歌时,把 iPod 连上电脑,第一时间重拾被 iTunes 所摆布的愤怒。 
    流媒体确实方便太多,不仅如此,多年前为了让 The Cure 或者 Archive 的上百首歌组成的 discography 看上去齐齐整整,需要仔细检查一遍专辑歌曲的 ID 信息,出错的还需要统一修改,费时费力。但就算在那时,iPod 已经让人抛弃了一张专辑带来的很多视觉体验。
    回忆过去有点像老帮菜的作派。做歌的都顺应潮流了,听歌的还怀念个什么劲。 
    大量闭门不出的业余时间,也唤回了某种久远的、记忆深处中对音乐的最初认识。2019 年,城市的节奏已经够快了,我平时也没必要继续在音乐 APP 里再听一遍,于是,听了一整年的 ambient 和若干电子音乐。以下是最常听的几组:

    Reinhard Lakomy - Der Traum von Asgard (1983) 

    别因为德味名字就把他误会成《银河英雄传说》中的角色,Lakomy 是来自东德的电子音乐人,我反复听他的原因主要是想了解冷战时期,来自西方另一侧的声音。据 Lakomy 说,激励自己踏上电子音乐道路的,是 70 年代在电视机里看到的 Tangerine Dream(橘梦),而且后者的歌普遍没有歌词,来东德演出总是比较顺利。 

    POND - Planetenwind(1984) 

    同样是冷战中后期东德电子音乐的代表乐队,专辑内同名曲目长达 18 分钟,太空味十足的聆听体验背后,是乐队为了从西方偷偷购买合成器而花费的天价 —— 平均一台约合 40,000 东德马克,当时,乐队创立者的母亲,月薪 400 马克。还好他们在东德成名了。 

    William Basinski - The DisintegrationLoops 系列 

    实验氛围 / Tape Music 老炮,动辄 40-60 分钟的 loop 可能更适合需要屏蔽干扰与集中精力时听,据他自己说,该项目的第一作完成时,是 2001 年 9 月 11 日,从他家正好能看到河对岸的世贸中心。 

    Stars of the Lid - Tired Sounds of Stars of the Lid(2001) 

    Stars of the Lid 的第六张专辑。对我来说,他们的声音,恰到好处地还原了缓慢、微妙的情感起伏,并用声音塑造出空间尺度。在反复聆听中,得以重温遥远的记忆。专辑第二首曲目混入了老塔《潜行者》中的部分声效。 

    Haloed - Off-World (2017)

    2019,社交媒体和拍照滤镜里,到处都是色彩过饱和的霓虹灯;VLOG 里过曝的城市光污染夜景,永远都看不完。真的,赛博朋克的遗产已经被掘地三尺,偶尔也要回归一下原教旨的赛博都市。《Off-World》一听就是《银翼杀手》影迷的作品 —— 危机四伏的氛围,接连不断的张力,还有采样中,下不完的雨。听着它,拍 “赛博风” 的照片,远离干巴巴的场景,多来点 Tears in the Rain 。

     贼贼,猫爷爷的孙子 

    都憧憬身边能有个老舅或者小叔,带着自己玩,到了自己都能当老舅的岁数,身边却没人把自己当回事,听听 宝石老舅 的歌能当个安慰吧?
    我没有主动去找他的歌听,在好多场合被动地听了好几遍《野狼 disco》,另外一首听的最多的歌,我今天才知道叫什么名,那歌叫《你的老舅》,此前,我老管这首歌叫做 “归零”,歌里有一段女声循环唱着 “你笑我就揍你”、“揍揍揍你”,路过饭馆、发廊、地铁里的国产手机功放,我老给听成是计算器里发出的 “归零”。
    2020,都该归零了。
    1. 心中有个万年历:
    拿数字年份较真的话,没人在乎 2019 年有过多少个周年纪念。 
    1959 年的摇滚乐,没啥喜欢的,跳过。 
    1969 年有个大事,Woodstock '69,好歹过了 50 年,什么响都没放,就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1979 年,Joy Division 发了传世大专辑《Unknown Pleasures》,40 岁的庆生格外热烈,华纳掏钱找人给专辑的 10 首歌拍了 10 个 MV,怎么看怎么像,没有在视频网站充会员,无法跳过的那些国产数码产品广告,新秩序真的不好制定,骂声一片。 
    1989 年,没什么喜欢的唱片,“菲” 要给找个纪念,王菲借首张专辑《王靖雯》出道。 
    1999 年,The Chemical Brothers《Surrender》发售,20 岁照惯例发了纪念限定唱片,同时交出了一张满意的专辑《No Geography》,告诉大伙儿,他们在创作力上并没有彻底 “Surrender”,他们和一直维持着视觉特效合作关系的 Adam Smith 与 Marcus Lyall 炮制的日本特摄片风格的 MV “Eve Of Destruction” 发布当天,我看了 10 遍,我老在想,要是 The Flaming Lips 的那张《Yoshimi Battles the Pink Robots》的 MV 能拍出这样原汁原味的日本味道该有多好啊。
    2009 年,Joyside 解散。
    2019 年,Joyside 复活。更大的事儿就是,经历了一个 “乐队的夏天” 的热度,中国摇滚乐迎来了 “元年”,不以名次论英雄,参加的都是好样的,吃不着螃蟹腿儿,那就咂摸一口姜汁吧。
    2. 睡前来一曲: 
    和好多身边朋友聊,甭管成没成家,都喜欢窝在客厅的沙发上待着,闭目养神,打盹小憩前必须要走的流程,得有开着电视这么一个环节,肥皂剧、广告、相声曲艺,有个环境音就成,热闹却不喧宾夺主,我挺喜欢开着《MTV 天籁村》的,没准看着一首口水歌就睡着了,再睁眼兴许会是首从未听过的乐队的歌,奋力从睡姿中来个鲤鱼打挺,随手拿起电话座机旁的 Note Book,抄起根圆珠笔,把这支 MV 片尾出现的歌名、乐队名、专辑名,抄在本上,再心满意足的进入 “回笼梦乡”。

    因为,维持 @别的次元 微博的缘故,每晚都会借助 #睡前来一曲# 推荐好玩的 MV,主动去接触时下正在发生着的音乐场景,碰到特别能打动自己的 MV,还会网上找寻他们的资讯和信息,介绍给更多人。

    其实这种心境和以前在沙发上昏昏欲睡,耳旁传来的恍惚之声,本质是一样的,挖掘未曾经历过的新音乐,享受随机概率所赐予的不同程度的乐趣。
    我喜欢 MV,可以当做动画片、电影来看的那种,我讨厌看用乐队排练或者现场片段剪成的 MV,没法把我的眼珠固定在视觉万花筒上可不行。 
    甚至,会因为 MV 里的穿着,而开小差去搜索那些服饰的源头,幸好都是高清画质,比如,看过 “Johnny Utah - Honeypie”,本身就是个口水歌,我却被他脑袋顶着的骆驼棒球帽和穿着的美国邮政夹克所吸引,跑到 eBay 上搜索置办下来大概要花多少钱,时间原来全是这么流逝的啊......
    我挺难和别人就音乐本身聊出什么火花来,聊演奏、演唱、编曲,我是外行,说多错多,先天劣势,都靠音乐人作品本身的外延知识来勤能补拙,就我而言,听觉的功能性被文化索引的多元性给替代了。 
    MV 以外,音乐人们出演的广告是我第二感兴趣的视频内容,今年最受益匪浅的便是 Culture Club 乐队的主唱 Boy George,为 日本宝酒造株式会社 旗下的烧酒、嗨棒拍摄的 “西游记” 风系列广告。 

    广告歌 “Fireboy Meets His Match”(恋のファイヤーボール)是细野晴臣 给作的曲,Boy George 不光要献声,还要出演唐三藏,三个徒弟的神头怪脸找的是《人猿星球》的特效化妆团队所完成,按理说这么大的投入应该能获得双赢的局面吧,结果广告播出期间,Boy George 自己不争气,吸毒惹上事了,日本品牌一直对代言人的负面形象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一下就把这档广告给撤了,广告歌另花钱,让 Kipp Lennon 给唱了一版,完成新一轮推广,配合替换版的广告歌,广告里的唐三藏也找了一个神秘女子来扮演,别的次元 推送这条广告时,有几个人夸奖这版女装唐三藏美过 Boy George,很想知道她到底是谁? 

    我翻了一下午,未果,最终向朋友(@你的特长)求助。他也花了好长时间,才在一个日本推主的文章里找到了她的芳名 —— 松田佳子,一个来自熊本县 的女模特。

    大姐仍活跃在模特界

    找到答案后,我俩顿时陷入一种特别无奈的境地,费了半天劲,只为找到一个无关紧要的结果,有意义吗?有意义吗?有他妈意义吗?有多少人会正经看那条推送?有多少人能做到把文字看完再发言?大多数人只会@一下六小龄童,仅此而已。即便日本的网民,有几个真正关心的?松田佳子 出演广告的蛛丝马迹,在互联网上的体现也仅仅有这么一条。 如果,不喜欢音乐,就没这么多麻烦了。 
    3. ETC: 
    Bikini Kill 重组了,在此之前,我从来不会听她们这样的乐队。 

    恰好,看了个 Sonic Youth 的 “Bull in the Heather” 的 MV,Bikini Kill 的主唱 Kathleen Hanna,梳俩歪辫儿,翻白眼蹦来蹦去,还挺可爱的,我就搜索她们的视频看。

    有爱法令纹的,就有爱羊角辫的

    比较新的一个是 2019 年 2 月 14 日,她个人的一个情人节小现场,定睛一看,伴奏乐手是 Beastie Boys 的成员 Ad-Rock,说来比较惭愧,要没这个视频,我也不会知道他们是一家子。 

    爱屋及乌,就顺着把 Bikini Kill 的那些声势浩大的 “Riot Grrrl” 历史给补了补,还是听不动,为什么?不想说! 
    说起 Beastie Boys 身边的女性,Kate Schellenbach 的身份最为特殊吧,乐队坚持做 1 分钟时长的 Hardcore Punk 小曲的创建之初,她就在队里打鼓。 

    戴小画家帽的就是 Kate Schellenbach,这会 Ad-Rock 尚未加入

    直到内哥儿仨被 Def Jam 的制作 Rick Rubin 相中,怂恿乐队转型为说唱,开除掉这个女鼓手。 
    年初《Beastie Boys Book》里有一章是 Kate Schellenbach 写的自述,她看着跟她一起玩音乐的三个伙伴,穿上了傻里傻气的 PUMA 滑雪服套装,做着蹩脚的黑人手势,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那比直接告诉她 —— “你被开除了”,要残酷得多。 

    就是这身 PUMA

    当然,后来 Kate Schellenbach  去了一支全是由女孩们所组建的乐队 Luscious Jackson,Beastie Boys 发迹之后,也许是为了弥补昔日的伤害,也许是本身乐队就是具备才华的,为 Luscious Jackson 发行了专辑。 

    Luscious Jackson

    一个男孩的乐队拥有一名女性乐手,还是挺酷的吧,如果,是一个由女孩们所组建的乐队拥有一个男乐手又会是什么样呢?The Breeders 自然不用说了,找了许多这样编制的乐队来听,The Regrettes 是我最喜欢的,我会想象,那个坐在鼓手的位置小男孩,看着几个女孩们陶醉在聚光灯下的情境。 

    4. 说正事,前面 3 条,完全可以不用看: 
    写了这么多都没正经推荐几首歌,全是女性音乐人,别问,问就是不知道! 

    1. Faye Webster - Room Temperature

    太想认识能抓一把金币巧克力的姐们儿了!

    夏天结尾前,听的这首歌。21 岁的亚特兰大女创作歌手 Faye Webster 用 Steel Guitar 撩拨出了夏威夷音色,配合着穿着统一着装的泳池女郎与呼啦舞女郎,有气无力地发出了想要独处和需要与他人进行正常社交的矛盾哀怨。 具体落实到歌词上,写的玩意都巨不值得同情:穿着和去年一样的衣服,还在为同一件事哭哭啼啼,嘴上宽慰自己应该没事多出门走走,可是心里却念叨着身边空无一人的时候待起来才最舒服。 

    2. Numcha - Keep cold 

    泰国的音乐人关注的不多,去年以 Phum Viphurit 为入门,听了他的小情歌儿,听了他跟 Higher Brothers 的合作,今年,听听女孩,Numcha。 
    听完你也想买条高腰阔腿裤,没事划个船,拍个照,烤个串,聚个会的,寻找在朋友堆儿里偷偷注视着你的那个人。 
    3. Maika Loubté - Snappp feat. New Optimism 

    Maika Loubté 在 Fred Perry 官网的照片

    跟 Fred Perry 官网的 Subculture 栏目下,看到的日法混血的她,穿着我最喜欢的蓝色,鬓角的头发别在耳朵后边,露出的耳钉似乎带着股炫耀劲,就是因为这张照片,我搜索了她的视频来看,我发现我被骗了,她根本就不是冷峻野兔,整个儿一个女愣子,唱到动情时,就玩不转表情管理了,跟王若琳一样!

    睡衣漫游者

    那还喜欢吗?喜欢!

     

     杜冰,BIE别的 品牌经理/音乐活动 “巡演能量体” 

    这几年一直在很开放地听各种风格的音乐,早年间嗤之以鼻的曲风现在可以听得津津有味。年龄增长对很多事情更加包容,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环境造就的信息爆发,让听音乐变成了学习、发现的过程,而过程中的那些惊喜你肯定感同身受。

    作为一个钟爱音乐现场和满世界混音乐节的人,我一直相信理解一个音乐人/乐队最好的方式就是站在台下,人群里,和他们一起经历。就分享一下今年听得最多的几张专辑吧,其中两组音乐人已经看过了现场,其他的希望不会等太久。 

    The Blaze - Dancehall 

    今年循环最多的一张专辑,去年夏天在比利时 Pukkelpop 看了 The Blaze 演出,怎么说呢,就是开场被一下击中。来自法国的双人电子组合,略微慵散的电子乐,加上带着效果的人声,没有复杂的音色和技术,对我而言就是饱含感情,Emotional Dance Music 绝对不是那个 EDM。去看看他们的 mv 吧,屏幕里散发的情感浓烈至深,所有 mv 导演也是他们。 

    SCALPING - Chamber

    这是一支 2017 年成立的年轻乐队,来自英国布里斯托,目前只发了 3 支 EP。今年在英国 Bluedot 看了他们现场。乐队采访中说他们是 “A live band playing industrial techno” , 暗黑 Techno 又带着黑化了的后朋音色,现场自然也少不了迷幻 visual。希望早点出新作品。 

    MADMADMAD - Proper Music 

    在 KEXP 看了这支乐队的 Live Session,除了吉他、贝斯、鼓,乐队 3 人通过合成器、programmer 和各种小玩意鼓捣出来的丰富音色太吸引人了,贝斯声音太迷人,层次分明又层层递进,带着浓浓的德式 kraut 味道。 

    Viagra Boy - Street Worms 

    吸引我的并不是他们的名字,而是 Sports 这首歌的 mv,画面中满是纹身的主唱光着膀子,挺着肚子,戴着一副毒贩墨镜,在一个室内网球场歇斯底里。来自瑞典的老哥后朋乐队,粗糙、随性又真实。 

    SAULT- 5 & 7 

    匿名发布了两张专辑的乐队或音乐人,没人知道他们是谁。Post-punk Funk带着 80 年代的味道,又接近新灵魂乐,但又觉得以特定音乐风格来框住他们不合理。值得一听。 

    DjeuhDjoah & Lieutenant Nicholson - Aimez ces airs 

    又一个来自法国的双人电子组合,自称 Afropean (African Europeans)。所以自然他们的音乐融合了 Afrobeat、Jazz、Funk、Soul,软又柔,舒服的像朵云。

    Orville Peck - Pony

    要是 1 年前的我、看到现在的我推荐一位乡村音乐人,一定会大喊 WTF?! 对,我被他的声音深深吸引,厚重、悠长又明亮,跟你娓娓道来,你就不要纠结于流苏面具后的脸到底长什么样子了。

     猛进会,21世纪万碟王 

    无论你的 2019 怎么样,都别错过这些美妙的音乐。 

    Kit Sebastian - Mantra Moserne

    住在伦敦的 Kit  Martin 遇到了来自伊斯坦布尔的 Merve Erdem,两人组成了 Kit Sebastian。对于这张首张专辑,唱片公司的宣传文案里这样介绍:“融合了安纳托利亚迷幻、巴西热带主义、60 年代欧洲流行和美国爵士,这是一张在当代音乐语境里极具高度的杰作。” 这个文案写得毫不夸张。 

    Jefre Cantu-Ledesma - Tracing Back The Radiance

    Jefre Cantu-Ledesma 在布鲁克林厂牌 Mexican Summer 发布了他的新专辑。听到了音乐,看到了光和景,得到了平静的愉悦。

    75 Dollar Bill - I Was Real

    吉他手 Che Chen 和打击乐手 Rick Brown 组成的 75 Dollar Bill 在沙漠布鲁斯之声里为你制造了一段迷幻旅程。 

    Clark - KIRI VARIATIONS

    从 2001 年在 Warp 发行的首张专辑 Clarence Park 起,这是 Clark 的第十张专辑。《KIRI VARIATIONS》 用了大量的原声乐器和民间元素,既电子又传统。

    Ana Roxanne - ~ ~ ~

    洛杉矶亚裔音乐人 Ana Roxanne ‎的一次自我身份找寻,来自个人精神世界的氛围之声。 

    Howie Lee - 天地不仁

    Howie Lee 在 “新传统” 的探索之路上一直向前。 

    33EMYBW - DONG 2

    33 在贵州之行后制作了这张侗族大歌采样的专辑。 

    工工工 - 幽灵节奏

    今年最令人兴奋的一张摇滚乐专辑!

    花伦 - 大象席地而坐

    一张优美伤感的电影音乐,简约的音乐营造了直达人心的情绪。

     jingya,编辑,@别的音乐 

    Greentea Peng - RISING

    Shortparis - Т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

    虽然我自己也在叫嚣 “Nobody Cares Your Spotify”,但我还是在写这个年终音乐总结。
    两张都是今年发布,一个是偶然在 YouTube 上看到,很喜欢的伦敦女孩 Greentea Peng,另一张是朋友推荐的俄罗斯乐队 Shortparis。都很好听,风格截然不同,朋友们可以试试菜合不合你的口味。

     

     周歪歪,没有新东西推荐

    DJ Shadow - Endtroducing…… 

    不知道 2020 了还在推荐 DJ Shadow 是不是合适,但这张真是我最近循环最多的一张。一张 100% 采样来的专辑,没有一个声音是他自己做出来的。在官方给出的采样列表里,你能看到这些名字:Tangerine Dream、A Tribe Called Quest、Pink Floyd、Beastie Boys、Nirvana、Bjork、Metallica......甚至还有《双峰》第 15 集的念白。 

    当然也有人对他很不屑,觉得无非就是小偷行为。但能把歌儿打破重组成这样的,早已超越什么采样羞耻理论了,关键是还这么好听。查了下他用的采样机,大名鼎鼎的 MPC60,希望 2020 有人给我众筹买一台。 

    A Tribe Called Quest - The Low End Theory 

    DJ Shadow 采过 A Tribe Called Quest,后者在这张专辑里采了更厉害的样。比如第一轨 Excursions,采了 The Last Poets 的《Time》。后面采了放克传奇团体 P-Funk 分支乐队 Funkadelic、后波普大师 Eric Dolphy、Soul-Jazz 大师 Dr. Lonnie Smith...... 采样这门技术真是一环套一环,任何一个都可以再推一张。

    美狂乱 -五蘊 

    前卫摇滚里,听完 King Crimson《Larks' Tongues in Aspic》那样宏大的情感,再回过头来,还是觉得东方情感更内敛、含蓄,更形而上,又更容易理解。

    再借着这张推个失眠救星,非常階段 -《蔵六の奇病》,在极端的噪音里反而能感受到最极端的平静。

     梅森,剪辑,“别问BGM了,都曲库里的” 

    The Comet Is Coming The Comet Is Coming - Trust in the Lifeforce of the Deep Mystery 

    今年接替了 Moon Hooch 成为我循环最多的带 sax 的乐队(排第二的是BimBamBoom!),爵士+电子+迷幻摇滚,飘得来又有很华丽的编曲还能兼顾旋律,Birth of Creation 就是一首代表,贯穿始终的主题优雅宏大又不乏异域风情;明明没有 vocal,sax 却能吹出 rap的感觉(听 Summon The Fire 后面的 solo)。实乃打开我音乐类别认知新世界的一张专辑。 
     Hobo Johnson - The Fall of Hobo Johnson
    诙谐幽默活泼临界数来宝的白人民谣 rap。Subaru Crosstrek XV 大概就是那种刚买新车的男生在家得意忘形碎碎念不小心写出来的歌吧,而 I Want a Dog,反倒是平日内心独白延伸出的一首咆哮诗歌。专辑除了立意之外,音乐制作也相当精致。 
    Madison Cunningham - Who Are You Now

    终于忍不住要推一张民谣专辑,就,真的很清淡很朗朗上口的那种民谣,没什么实验/混搭/花活儿,真的就是放在华语乐坛可以打榜的慢歌那种(噗(朗朗上口首推 Something to Believe In)。但是每首歌都充满了你猜不到的和弦走势,伤悲如 Like You Do,欢快像 L.A.,颇有 Rufus Wainwright 的风范,但多加了点美国西岸小女生的可可爱爱。

     Lindsay,BIE别的 实习生 

    2019 年底记得最深的一个场景,绝对是是伍迪·艾伦《纽约的一个雨天》里,甜茶坐在钢琴前自弹自唱的一曲《Everything Happens to Me》。窗外雨声淅淅沥沥,屋里一盏昏黄的落地灯打亮屋角的钢琴,然后琴声应景而起,太美! 

    第一次看《纽约的一个雨天》是在飞机上,12 月初结束了大学的第三个学年,从悉尼飞回广州。在一个不到半平米的空间坐定八个小时,身体活动被高度限制,跟着电影跟着歌,脑子就一刻不停地转,想过去想未来,好的坏的自己的别人的全都想了个遍。
    然后是 12 月末,这个片段再次被刷上首页。此时我已经成了一个北京的实习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非严格意义的北漂,事情发生得有点快,以至于我到现在都觉得梦幻。再加上 12 月底节日频繁,从冬至到平安夜圣诞节,几次循环播放,这首歌竟然在我心里打上了 2019 年冬季北京的标签。
    所以对现在的我来说,这首歌带有一种蛮独特的漂流感。 
    其实也有在想导演因为什么看中这样一首老歌,但无果。歌曲的年代感放在甜茶身上显得太过老成(无论戏里大学生的他,还是戏外 23 岁的他),但如果说这是来自导演的自白,“I guess I’ll go through life, just catching colds and missing trains” 这样的自怨自艾又显得有些幼稚。算了。 
    一个新的十年开始了,就在昨天之前的三千多天里,嘻哈超越了摇滚成为流行音乐的核心来源,独立音乐逐渐分拆成切口更小、触角更深、表现更怪的子派系,传统的风格界限熔解得差不多了,而流媒体经过了几年的培养,终于让我们和推荐算法相敬如宾,作为听歌的人,面对浩如烟海的音乐资源,如果没有一点敬畏的心,恐怕也只能让思绪限于粉谁或黑谁。答应我,别这样!
    我们办公室的同事们聊了聊在过去一年里他们私密的音乐生活,不管你是否被社会的节奏带得越来越焦虑,听歌总能让你的情绪有的放矢,相信音乐,你不会没救儿的。

     杨子江,同事 

    Restiform Bodies 是我今年无意中 dig 到的一个说唱团体,因为本身我听 hip hop 非常之少,自从听到 Sheck Wes 那首《Chippi Chippi》里的采样借鉴了 Throbbing Gristle / Cabaret Voltaire 等 70 年代工业元素后,我就对 hip hop 里这类的采样多留意了一分,直到遇到他们。 

    这是一只来自加州的三人白人说唱团体,如果简单粗暴来解释他们的音乐的话,那就是 “如果 SonicYouth 来玩说唱,就是 Restiform Bodies”。Lo-fi / No Wave / industrial / electronica / ghetto-tech…..等等风格都被他们哥仨用合成器、鼓机、唱机奇妙的混合在一起,配合 “My dick gets dizzy like a busy bayonet” 这样的疯话,令我非常满意。

    当然,像这样的怪咖肯定是不火的,导致在 YouTube 上他们的视频也少得可怜,而且现场确实也不够精彩。

    连他们所属唱片公司(Anticon)的全明星演出视频,也才 426 次观看。全明星。

    播放量最大的是他们一首讽刺消费文化的 cult 动画 MV,《Consumer Culture Wave》。

    没有逻辑的说了很多,总而言之,这是我 2019 年最推荐的一个音乐团体。他们的专辑也不多可以全给听了,

    如果非要选出一张的话 ,我推荐这张 2001 年发行的同名专辑《Restiform Bodies》

    Restiform Bodies《Restiform Bodies》

     小马,编辑,山东一男的 

    年初骨折,三个月康复,如今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杯弓蛇影,更别提音乐现场了。外出大幅减少,一切关于音乐的体验就被搬进室内,也有了更多时间整理音乐记忆,但是人在北京,我随身连一张过去的 CD 都没有,只有十年前买的 iPod Classic。老化不堪的电池艰难驱动着 120G 内置硬盘,听一小时,电量见底。想导歌时,把 iPod 连上电脑,第一时间重拾被 iTunes 所摆布的愤怒。 
    流媒体确实方便太多,不仅如此,多年前为了让 The Cure 或者 Archive 的上百首歌组成的 discography 看上去齐齐整整,需要仔细检查一遍专辑歌曲的 ID 信息,出错的还需要统一修改,费时费力。但就算在那时,iPod 已经让人抛弃了一张专辑带来的很多视觉体验。
    回忆过去有点像老帮菜的作派。做歌的都顺应潮流了,听歌的还怀念个什么劲。 
    大量闭门不出的业余时间,也唤回了某种久远的、记忆深处中对音乐的最初认识。2019 年,城市的节奏已经够快了,我平时也没必要继续在音乐 APP 里再听一遍,于是,听了一整年的 ambient 和若干电子音乐。以下是最常听的几组:

    Reinhard Lakomy - Der Traum von Asgard (1983) 

    别因为德味名字就把他误会成《银河英雄传说》中的角色,Lakomy 是来自东德的电子音乐人,我反复听他的原因主要是想了解冷战时期,来自西方另一侧的声音。据 Lakomy 说,激励自己踏上电子音乐道路的,是 70 年代在电视机里看到的 Tangerine Dream(橘梦),而且后者的歌普遍没有歌词,来东德演出总是比较顺利。 

    POND - Planetenwind(1984) 

    同样是冷战中后期东德电子音乐的代表乐队,专辑内同名曲目长达 18 分钟,太空味十足的聆听体验背后,是乐队为了从西方偷偷购买合成器而花费的天价 —— 平均一台约合 40,000 东德马克,当时,乐队创立者的母亲,月薪 400 马克。还好他们在东德成名了。 

    William Basinski - The DisintegrationLoops 系列 

    实验氛围 / Tape Music 老炮,动辄 40-60 分钟的 loop 可能更适合需要屏蔽干扰与集中精力时听,据他自己说,该项目的第一作完成时,是 2001 年 9 月 11 日,从他家正好能看到河对岸的世贸中心。 

    Stars of the Lid - Tired Sounds of Stars of the Lid(2001) 

    Stars of the Lid 的第六张专辑。对我来说,他们的声音,恰到好处地还原了缓慢、微妙的情感起伏,并用声音塑造出空间尺度。在反复聆听中,得以重温遥远的记忆。专辑第二首曲目混入了老塔《潜行者》中的部分声效。 

    Haloed - Off-World (2017)

    2019,社交媒体和拍照滤镜里,到处都是色彩过饱和的霓虹灯;VLOG 里过曝的城市光污染夜景,永远都看不完。真的,赛博朋克的遗产已经被掘地三尺,偶尔也要回归一下原教旨的赛博都市。《Off-World》一听就是《银翼杀手》影迷的作品 —— 危机四伏的氛围,接连不断的张力,还有采样中,下不完的雨。听着它,拍 “赛博风” 的照片,远离干巴巴的场景,多来点 Tears in the Rain 。

     贼贼,猫爷爷的孙子 

    都憧憬身边能有个老舅或者小叔,带着自己玩,到了自己都能当老舅的岁数,身边却没人把自己当回事,听听 宝石老舅 的歌能当个安慰吧?
    我没有主动去找他的歌听,在好多场合被动地听了好几遍《野狼 disco》,另外一首听的最多的歌,我今天才知道叫什么名,那歌叫《你的老舅》,此前,我老管这首歌叫做 “归零”,歌里有一段女声循环唱着 “你笑我就揍你”、“揍揍揍你”,路过饭馆、发廊、地铁里的国产手机功放,我老给听成是计算器里发出的 “归零”。
    2020,都该归零了。
    1. 心中有个万年历:
    拿数字年份较真的话,没人在乎 2019 年有过多少个周年纪念。 
    1959 年的摇滚乐,没啥喜欢的,跳过。 
    1969 年有个大事,Woodstock '69,好歹过了 50 年,什么响都没放,就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1979 年,Joy Division 发了传世大专辑《Unknown Pleasures》,40 岁的庆生格外热烈,华纳掏钱找人给专辑的 10 首歌拍了 10 个 MV,怎么看怎么像,没有在视频网站充会员,无法跳过的那些国产数码产品广告,新秩序真的不好制定,骂声一片。 
    1989 年,没什么喜欢的唱片,“菲” 要给找个纪念,王菲借首张专辑《王靖雯》出道。 
    1999 年,The Chemical Brothers《Surrender》发售,20 岁照惯例发了纪念限定唱片,同时交出了一张满意的专辑《No Geography》,告诉大伙儿,他们在创作力上并没有彻底 “Surrender”,他们和一直维持着视觉特效合作关系的 Adam Smith 与 Marcus Lyall 炮制的日本特摄片风格的 MV “Eve Of Destruction” 发布当天,我看了 10 遍,我老在想,要是 The Flaming Lips 的那张《Yoshimi Battles the Pink Robots》的 MV 能拍出这样原汁原味的日本味道该有多好啊。
    2009 年,Joyside 解散。
    2019 年,Joyside 复活。更大的事儿就是,经历了一个 “乐队的夏天” 的热度,中国摇滚乐迎来了 “元年”,不以名次论英雄,参加的都是好样的,吃不着螃蟹腿儿,那就咂摸一口姜汁吧。
    2. 睡前来一曲: 
    和好多身边朋友聊,甭管成没成家,都喜欢窝在客厅的沙发上待着,闭目养神,打盹小憩前必须要走的流程,得有开着电视这么一个环节,肥皂剧、广告、相声曲艺,有个环境音就成,热闹却不喧宾夺主,我挺喜欢开着《MTV 天籁村》的,没准看着一首口水歌就睡着了,再睁眼兴许会是首从未听过的乐队的歌,奋力从睡姿中来个鲤鱼打挺,随手拿起电话座机旁的 Note Book,抄起根圆珠笔,把这支 MV 片尾出现的歌名、乐队名、专辑名,抄在本上,再心满意足的进入 “回笼梦乡”。

    因为,维持 @别的次元 微博的缘故,每晚都会借助 #睡前来一曲# 推荐好玩的 MV,主动去接触时下正在发生着的音乐场景,碰到特别能打动自己的 MV,还会网上找寻他们的资讯和信息,介绍给更多人。

    其实这种心境和以前在沙发上昏昏欲睡,耳旁传来的恍惚之声,本质是一样的,挖掘未曾经历过的新音乐,享受随机概率所赐予的不同程度的乐趣。
    我喜欢 MV,可以当做动画片、电影来看的那种,我讨厌看用乐队排练或者现场片段剪成的 MV,没法把我的眼珠固定在视觉万花筒上可不行。 
    甚至,会因为 MV 里的穿着,而开小差去搜索那些服饰的源头,幸好都是高清画质,比如,看过 “Johnny Utah - Honeypie”,本身就是个口水歌,我却被他脑袋顶着的骆驼棒球帽和穿着的美国邮政夹克所吸引,跑到 eBay 上搜索置办下来大概要花多少钱,时间原来全是这么流逝的啊......
    我挺难和别人就音乐本身聊出什么火花来,聊演奏、演唱、编曲,我是外行,说多错多,先天劣势,都靠音乐人作品本身的外延知识来勤能补拙,就我而言,听觉的功能性被文化索引的多元性给替代了。 
    MV 以外,音乐人们出演的广告是我第二感兴趣的视频内容,今年最受益匪浅的便是 Culture Club 乐队的主唱 Boy George,为 日本宝酒造株式会社 旗下的烧酒、嗨棒拍摄的 “西游记” 风系列广告。 

    广告歌 “Fireboy Meets His Match”(恋のファイヤーボール)是细野晴臣 给作的曲,Boy George 不光要献声,还要出演唐三藏,三个徒弟的神头怪脸找的是《人猿星球》的特效化妆团队所完成,按理说这么大的投入应该能获得双赢的局面吧,结果广告播出期间,Boy George 自己不争气,吸毒惹上事了,日本品牌一直对代言人的负面形象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一下就把这档广告给撤了,广告歌另花钱,让 Kipp Lennon 给唱了一版,完成新一轮推广,配合替换版的广告歌,广告里的唐三藏也找了一个神秘女子来扮演,别的次元 推送这条广告时,有几个人夸奖这版女装唐三藏美过 Boy George,很想知道她到底是谁? 

    我翻了一下午,未果,最终向朋友(@你的特长)求助。他也花了好长时间,才在一个日本推主的文章里找到了她的芳名 —— 松田佳子,一个来自熊本县 的女模特。

    大姐仍活跃在模特界

    找到答案后,我俩顿时陷入一种特别无奈的境地,费了半天劲,只为找到一个无关紧要的结果,有意义吗?有意义吗?有他妈意义吗?有多少人会正经看那条推送?有多少人能做到把文字看完再发言?大多数人只会@一下六小龄童,仅此而已。即便日本的网民,有几个真正关心的?松田佳子 出演广告的蛛丝马迹,在互联网上的体现也仅仅有这么一条。 如果,不喜欢音乐,就没这么多麻烦了。 
    3. ETC: 
    Bikini Kill 重组了,在此之前,我从来不会听她们这样的乐队。 

    恰好,看了个 Sonic Youth 的 “Bull in the Heather” 的 MV,Bikini Kill 的主唱 Kathleen Hanna,梳俩歪辫儿,翻白眼蹦来蹦去,还挺可爱的,我就搜索她们的视频看。

    有爱法令纹的,就有爱羊角辫的

    比较新的一个是 2019 年 2 月 14 日,她个人的一个情人节小现场,定睛一看,伴奏乐手是 Beastie Boys 的成员 Ad-Rock,说来比较惭愧,要没这个视频,我也不会知道他们是一家子。 

    爱屋及乌,就顺着把 Bikini Kill 的那些声势浩大的 “Riot Grrrl” 历史给补了补,还是听不动,为什么?不想说! 
    说起 Beastie Boys 身边的女性,Kate Schellenbach 的身份最为特殊吧,乐队坚持做 1 分钟时长的 Hardcore Punk 小曲的创建之初,她就在队里打鼓。 

    戴小画家帽的就是 Kate Schellenbach,这会 Ad-Rock 尚未加入

    直到内哥儿仨被 Def Jam 的制作 Rick Rubin 相中,怂恿乐队转型为说唱,开除掉这个女鼓手。 
    年初《Beastie Boys Book》里有一章是 Kate Schellenbach 写的自述,她看着跟她一起玩音乐的三个伙伴,穿上了傻里傻气的 PUMA 滑雪服套装,做着蹩脚的黑人手势,心里挺不是滋味的,那比直接告诉她 —— “你被开除了”,要残酷得多。 

    就是这身 PUMA

    当然,后来 Kate Schellenbach  去了一支全是由女孩们所组建的乐队 Luscious Jackson,Beastie Boys 发迹之后,也许是为了弥补昔日的伤害,也许是本身乐队就是具备才华的,为 Luscious Jackson 发行了专辑。 

    Luscious Jackson

    一个男孩的乐队拥有一名女性乐手,还是挺酷的吧,如果,是一个由女孩们所组建的乐队拥有一个男乐手又会是什么样呢?The Breeders 自然不用说了,找了许多这样编制的乐队来听,The Regrettes 是我最喜欢的,我会想象,那个坐在鼓手的位置小男孩,看着几个女孩们陶醉在聚光灯下的情境。 

    4. 说正事,前面 3 条,完全可以不用看: 
    写了这么多都没正经推荐几首歌,全是女性音乐人,别问,问就是不知道! 

    1. Faye Webster - Room Temperature

    太想认识能抓一把金币巧克力的姐们儿了!

    夏天结尾前,听的这首歌。21 岁的亚特兰大女创作歌手 Faye Webster 用 Steel Guitar 撩拨出了夏威夷音色,配合着穿着统一着装的泳池女郎与呼啦舞女郎,有气无力地发出了想要独处和需要与他人进行正常社交的矛盾哀怨。 具体落实到歌词上,写的玩意都巨不值得同情:穿着和去年一样的衣服,还在为同一件事哭哭啼啼,嘴上宽慰自己应该没事多出门走走,可是心里却念叨着身边空无一人的时候待起来才最舒服。 

    2. Numcha - Keep cold 

    泰国的音乐人关注的不多,去年以 Phum Viphurit 为入门,听了他的小情歌儿,听了他跟 Higher Brothers 的合作,今年,听听女孩,Numcha。 
    听完你也想买条高腰阔腿裤,没事划个船,拍个照,烤个串,聚个会的,寻找在朋友堆儿里偷偷注视着你的那个人。 
    3. Maika Loubté - Snappp feat. New Optimism 

    Maika Loubté 在 Fred Perry 官网的照片

    跟 Fred Perry 官网的 Subculture 栏目下,看到的日法混血的她,穿着我最喜欢的蓝色,鬓角的头发别在耳朵后边,露出的耳钉似乎带着股炫耀劲,就是因为这张照片,我搜索了她的视频来看,我发现我被骗了,她根本就不是冷峻野兔,整个儿一个女愣子,唱到动情时,就玩不转表情管理了,跟王若琳一样!

    睡衣漫游者

    那还喜欢吗?喜欢!

     

     杜冰,BIE别的 品牌经理/音乐活动 “巡演能量体” 

    这几年一直在很开放地听各种风格的音乐,早年间嗤之以鼻的曲风现在可以听得津津有味。年龄增长对很多事情更加包容,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环境造就的信息爆发,让听音乐变成了学习、发现的过程,而过程中的那些惊喜你肯定感同身受。

    作为一个钟爱音乐现场和满世界混音乐节的人,我一直相信理解一个音乐人/乐队最好的方式就是站在台下,人群里,和他们一起经历。就分享一下今年听得最多的几张专辑吧,其中两组音乐人已经看过了现场,其他的希望不会等太久。 

    The Blaze - Dancehall 

    今年循环最多的一张专辑,去年夏天在比利时 Pukkelpop 看了 The Blaze 演出,怎么说呢,就是开场被一下击中。来自法国的双人电子组合,略微慵散的电子乐,加上带着效果的人声,没有复杂的音色和技术,对我而言就是饱含感情,Emotional Dance Music 绝对不是那个 EDM。去看看他们的 mv 吧,屏幕里散发的情感浓烈至深,所有 mv 导演也是他们。 

    SCALPING - Chamber

    这是一支 2017 年成立的年轻乐队,来自英国布里斯托,目前只发了 3 支 EP。今年在英国 Bluedot 看了他们现场。乐队采访中说他们是 “A live band playing industrial techno” , 暗黑 Techno 又带着黑化了的后朋音色,现场自然也少不了迷幻 visual。希望早点出新作品。 

    MADMADMAD - Proper Music 

    在 KEXP 看了这支乐队的 Live Session,除了吉他、贝斯、鼓,乐队 3 人通过合成器、programmer 和各种小玩意鼓捣出来的丰富音色太吸引人了,贝斯声音太迷人,层次分明又层层递进,带着浓浓的德式 kraut 味道。 

    Viagra Boy - Street Worms 

    吸引我的并不是他们的名字,而是 Sports 这首歌的 mv,画面中满是纹身的主唱光着膀子,挺着肚子,戴着一副毒贩墨镜,在一个室内网球场歇斯底里。来自瑞典的老哥后朋乐队,粗糙、随性又真实。 

    SAULT- 5 & 7 

    匿名发布了两张专辑的乐队或音乐人,没人知道他们是谁。Post-punk Funk带着 80 年代的味道,又接近新灵魂乐,但又觉得以特定音乐风格来框住他们不合理。值得一听。 

    DjeuhDjoah & Lieutenant Nicholson - Aimez ces airs 

    又一个来自法国的双人电子组合,自称 Afropean (African Europeans)。所以自然他们的音乐融合了 Afrobeat、Jazz、Funk、Soul,软又柔,舒服的像朵云。

    Orville Peck - Pony

    要是 1 年前的我、看到现在的我推荐一位乡村音乐人,一定会大喊 WTF?! 对,我被他的声音深深吸引,厚重、悠长又明亮,跟你娓娓道来,你就不要纠结于流苏面具后的脸到底长什么样子了。

     猛进会,21世纪万碟王 

    无论你的 2019 怎么样,都别错过这些美妙的音乐。 

    Kit Sebastian - Mantra Moserne

    住在伦敦的 Kit  Martin 遇到了来自伊斯坦布尔的 Merve Erdem,两人组成了 Kit Sebastian。对于这张首张专辑,唱片公司的宣传文案里这样介绍:“融合了安纳托利亚迷幻、巴西热带主义、60 年代欧洲流行和美国爵士,这是一张在当代音乐语境里极具高度的杰作。” 这个文案写得毫不夸张。 

    Jefre Cantu-Ledesma - Tracing Back The Radiance

    Jefre Cantu-Ledesma 在布鲁克林厂牌 Mexican Summer 发布了他的新专辑。听到了音乐,看到了光和景,得到了平静的愉悦。

    75 Dollar Bill - I Was Real

    吉他手 Che Chen 和打击乐手 Rick Brown 组成的 75 Dollar Bill 在沙漠布鲁斯之声里为你制造了一段迷幻旅程。 

    Clark - KIRI VARIATIONS

    从 2001 年在 Warp 发行的首张专辑 Clarence Park 起,这是 Clark 的第十张专辑。《KIRI VARIATIONS》 用了大量的原声乐器和民间元素,既电子又传统。

    Ana Roxanne - ~ ~ ~

    洛杉矶亚裔音乐人 Ana Roxanne ‎的一次自我身份找寻,来自个人精神世界的氛围之声。 

    Howie Lee - 天地不仁

    Howie Lee 在 “新传统” 的探索之路上一直向前。 

    33EMYBW - DONG 2

    33 在贵州之行后制作了这张侗族大歌采样的专辑。 

    工工工 - 幽灵节奏

    今年最令人兴奋的一张摇滚乐专辑!

    花伦 - 大象席地而坐

    一张优美伤感的电影音乐,简约的音乐营造了直达人心的情绪。

     jingya,编辑,@别的音乐 

    Greentea Peng - RISING

    Shortparis - Т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

    虽然我自己也在叫嚣 “Nobody Cares Your Spotify”,但我还是在写这个年终音乐总结。
    两张都是今年发布,一个是偶然在 YouTube 上看到,很喜欢的伦敦女孩 Greentea Peng,另一张是朋友推荐的俄罗斯乐队 Shortparis。都很好听,风格截然不同,朋友们可以试试菜合不合你的口味。

     

     周歪歪,没有新东西推荐

    DJ Shadow - Endtroducing…… 

    不知道 2020 了还在推荐 DJ Shadow 是不是合适,但这张真是我最近循环最多的一张。一张 100% 采样来的专辑,没有一个声音是他自己做出来的。在官方给出的采样列表里,你能看到这些名字:Tangerine Dream、A Tribe Called Quest、Pink Floyd、Beastie Boys、Nirvana、Bjork、Metallica......甚至还有《双峰》第 15 集的念白。 

    当然也有人对他很不屑,觉得无非就是小偷行为。但能把歌儿打破重组成这样的,早已超越什么采样羞耻理论了,关键是还这么好听。查了下他用的采样机,大名鼎鼎的 MPC60,希望 2020 有人给我众筹买一台。 

    A Tribe Called Quest - The Low End Theory 

    DJ Shadow 采过 A Tribe Called Quest,后者在这张专辑里采了更厉害的样。比如第一轨 Excursions,采了 The Last Poets 的《Time》。后面采了放克传奇团体 P-Funk 分支乐队 Funkadelic、后波普大师 Eric Dolphy、Soul-Jazz 大师 Dr. Lonnie Smith...... 采样这门技术真是一环套一环,任何一个都可以再推一张。

    美狂乱 -五蘊 

    前卫摇滚里,听完 King Crimson《Larks' Tongues in Aspic》那样宏大的情感,再回过头来,还是觉得东方情感更内敛、含蓄,更形而上,又更容易理解。

    再借着这张推个失眠救星,非常階段 -《蔵六の奇病》,在极端的噪音里反而能感受到最极端的平静。

     梅森,剪辑,“别问BGM了,都曲库里的” 

    The Comet Is Coming The Comet Is Coming - Trust in the Lifeforce of the Deep Mystery 

    今年接替了 Moon Hooch 成为我循环最多的带 sax 的乐队(排第二的是BimBamBoom!),爵士+电子+迷幻摇滚,飘得来又有很华丽的编曲还能兼顾旋律,Birth of Creation 就是一首代表,贯穿始终的主题优雅宏大又不乏异域风情;明明没有 vocal,sax 却能吹出 rap的感觉(听 Summon The Fire 后面的 solo)。实乃打开我音乐类别认知新世界的一张专辑。 
     Hobo Johnson - The Fall of Hobo Johnson
    诙谐幽默活泼临界数来宝的白人民谣 rap。Subaru Crosstrek XV 大概就是那种刚买新车的男生在家得意忘形碎碎念不小心写出来的歌吧,而 I Want a Dog,反倒是平日内心独白延伸出的一首咆哮诗歌。专辑除了立意之外,音乐制作也相当精致。 
    Madison Cunningham - Who Are You Now

    终于忍不住要推一张民谣专辑,就,真的很清淡很朗朗上口的那种民谣,没什么实验/混搭/花活儿,真的就是放在华语乐坛可以打榜的慢歌那种(噗(朗朗上口首推 Something to Believe In)。但是每首歌都充满了你猜不到的和弦走势,伤悲如 Like You Do,欢快像 L.A.,颇有 Rufus Wainwright 的风范,但多加了点美国西岸小女生的可可爱爱。

     Lindsay,BIE别的 实习生 

    2019 年底记得最深的一个场景,绝对是是伍迪·艾伦《纽约的一个雨天》里,甜茶坐在钢琴前自弹自唱的一曲《Everything Happens to Me》。窗外雨声淅淅沥沥,屋里一盏昏黄的落地灯打亮屋角的钢琴,然后琴声应景而起,太美! 

    第一次看《纽约的一个雨天》是在飞机上,12 月初结束了大学的第三个学年,从悉尼飞回广州。在一个不到半平米的空间坐定八个小时,身体活动被高度限制,跟着电影跟着歌,脑子就一刻不停地转,想过去想未来,好的坏的自己的别人的全都想了个遍。
    然后是 12 月末,这个片段再次被刷上首页。此时我已经成了一个北京的实习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非严格意义的北漂,事情发生得有点快,以至于我到现在都觉得梦幻。再加上 12 月底节日频繁,从冬至到平安夜圣诞节,几次循环播放,这首歌竟然在我心里打上了 2019 年冬季北京的标签。
    所以对现在的我来说,这首歌带有一种蛮独特的漂流感。 
    其实也有在想导演因为什么看中这样一首老歌,但无果。歌曲的年代感放在甜茶身上显得太过老成(无论戏里大学生的他,还是戏外 23 岁的他),但如果说这是来自导演的自白,“I guess I’ll go through life, just catching colds and missing trains” 这样的自怨自艾又显得有些幼稚。算了。 
    2020.01.01 | BY 别的生活方式团队 |
    • 编辑:MGRJ
    2019歌单编辑部的故事2019年盘点歌单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听的 音乐人歌单
    0
    Loading 1
    明天的盐暖棚歌单

    明天的盐暖棚歌单

    bié Records明天的盐野猎新声歌单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