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 New Talent
    • 大艺术家
    • 新作
    • 值得一去
    • 艺术话题
    0
    Loading 0
    New Talent

    每周之星014 | 分号 C 团队想要打破数字化艺术的边界性与排他性

    2019.04.25 | BY 陆冉 |
    新媒体艺术每周之星

    “Creator of the Week 每周之星”是别的艺术的每周特别栏目,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快速问答的形式,呈现来自本地与海外的创造力新星!

    本周,我们来认识一下来自上海的团队“分号C”。他们通过多种数字技术,探索“世间不存在的”视觉呈现。

    别的艺术:请先介绍一下你们自己吧!

    分号 C:我们是以新媒体以及交互为核心的视觉艺术团队——分号C(SemicolonC),坐标在上海。

    创作领域包括实时生成视觉、交互装置、舞台多媒体灯光装置;团队成员早期于 2010 年起便参与到了新媒体相关的舞台演出和多媒体装置的制作中。团队成员多次在不同的展览中以艺术家身份参展、演出。目前团队作品展出或表演于国内多个城市,并曾于德国、美国、英国、爱尔兰、马来西亚、韩国等不同的国家进行过创作与展览。

    分号 C 作品

    你们如何能描述自己的创作?

    我们想要打破数字化艺术的边界性与排他性,让计算机生成语言不再是冰冷的理性化产物,而是利用计算机生成艺术的无穷变化,创造出生成视觉与感性的一期一会。让声音与数字语言相融合,声音和影像不再是独立分割的两部分。同时希望数字化艺术作品不仅是与观赏者间的相互对望,让观赏者的视听神经与我们共舞。

    对于大众视野中“新媒体艺术”这个说法中的“新媒体”一词,我们一直感到不解与疑惑。在我们个人看来,艺术终归为自身情感、经历、感受和所见所想表达于世人之最佳途径,但当被冠以”新媒体艺术”的这样的符号化语言时,如同艺术家被所使用的创作工具打上了标签——就像“铅笔艺术家”一样别扭。

    分号 C 作品

    在我们看来,当手靠近墙面时墙面视觉产生变化,这并不是一种艺术表达,更像是一幅为了展现技术而存在的动态画,虽然拉近了眼球与作品的距离,却拉开了作品与观赏者心灵交流的距离。我们一直希望,通过数字技术方式创作的作品能引起人们心中共鸣,而不只是抓取眼球的技术性表达。具有互动性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重点在于,我们作为作者仅仅只是搭建了一个框架,当人参与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心境与不同的肢体动作幅度,与作品的互动交流引发因人而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妈妈你看,这个会动 ;)”。

    我们喜欢创建出世间并不存在的视觉画面,并尝试结合数学模型对视觉进行构图与制作。 通过科技手段呈现的有趣之处在于,用计算机语言将世间万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舞台演出中,有时我们会采用红外摄像头或激光雷达捕捉舞者的动态与之互动;但也有时,我们也发现单纯地由我们自己控制视觉动态反而更好。仿佛化身为交互视觉中的那一团云雾与舞者交流, 抚摸着舞者并与之对话。

    在现阶段的视觉创作中,光、视觉与科技相结合的创作形式,令我们沉浸在探索不曾见过的视觉呈现方式泥潭中无法自拔 ;我们尝试着将一些艺术展览时运用的视觉元素加入到视觉的放送中。例如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多层全息纱幕的立体成像投影、手机摄像头拍摄视觉并通过 Ip 地址抓取至画面中、kinect 深度体感摄像头的人物深度视觉抓取、不同交互软件之间的视觉传输并进行调整。

    分号 C 作品

    你们的创作受到哪些文化/因素的影响比较多?

    或许是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影响,这是一个数字科技爆发的年代,技术的革新与科技发展使得我们相对于传统的艺术家而言,可以更好地将许多曾经不可能相结合的元素通过数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是在全新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去探索的。

    有没有什么想要特别介绍的作品?

    《构建背叛》是一件装置作品,在装置内,你永远看不到自己的正面。

    心理学家 让·皮亚杰(Jean Piaget)通过实验提出:两岁大的婴儿照镜子时,开始能够意识到自我(Self awareness)与外界的因果关系,从而认出镜子中的是自己。在常规的逻辑和认知里,镜像中你会直面自己的脸,却难以从背面来审视自己。这次,分号 C 通过巧妙设置摄像头与屏幕,令置身装置中的观者将始终只能看到自己的背面,将之推上一个寻找自我正面的过程。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观看自我,同时受到回廊效应的影响裂变,打破前一秒的认知。

    分号 C 作品,构建背叛

    分号 C 作品,构建背叛

    K11机械墙《WAVE》,以心率传感器聆听你的心跳率数,实时转化成视觉/听觉/运动的多感官体验。

    你可以把这件作品想象成一个沉睡中的生物,需要心跳来激活,也通过它的张牙舞爪来看见/听见自己的心跳。这件作品让观众探索自身心率波谱的可能性,并在与之互动的过程中创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 PULSE ART。 

    分号 C 作品,WAVE

    分号 C 作品,WAVE

    你们什么时候工作/创作,有什么特别的工作习惯?团队之间如何合作?

    目前我们经常出没于一些上海的 underground club,也和美术馆进行一些视觉实验,所以非常习惯深夜工作 ;)。

    你们的日常爱好是什么?

    海底捞。

    目前在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虽说这个领域就提倡不断地创新和技术突破,但我们不仅是技术的追风者,而是将技术化作我们手中的画笔,去“绘画”,通过科技手段创造工具去实现艺术,表达自我。

    分号 C 作品

    “Creator of the Week 每周之星”是别的艺术的每周特别栏目,在这里我们将通过快速问答的形式,呈现来自本地与海外的创造力新星!

    本周,我们来认识一下来自上海的团队“分号C”。他们通过多种数字技术,探索“世间不存在的”视觉呈现。

    别的艺术:请先介绍一下你们自己吧!

    分号 C:我们是以新媒体以及交互为核心的视觉艺术团队——分号C(SemicolonC),坐标在上海。

    创作领域包括实时生成视觉、交互装置、舞台多媒体灯光装置;团队成员早期于 2010 年起便参与到了新媒体相关的舞台演出和多媒体装置的制作中。团队成员多次在不同的展览中以艺术家身份参展、演出。目前团队作品展出或表演于国内多个城市,并曾于德国、美国、英国、爱尔兰、马来西亚、韩国等不同的国家进行过创作与展览。

    分号 C 作品

    你们如何能描述自己的创作?

    我们想要打破数字化艺术的边界性与排他性,让计算机生成语言不再是冰冷的理性化产物,而是利用计算机生成艺术的无穷变化,创造出生成视觉与感性的一期一会。让声音与数字语言相融合,声音和影像不再是独立分割的两部分。同时希望数字化艺术作品不仅是与观赏者间的相互对望,让观赏者的视听神经与我们共舞。

    对于大众视野中“新媒体艺术”这个说法中的“新媒体”一词,我们一直感到不解与疑惑。在我们个人看来,艺术终归为自身情感、经历、感受和所见所想表达于世人之最佳途径,但当被冠以”新媒体艺术”的这样的符号化语言时,如同艺术家被所使用的创作工具打上了标签——就像“铅笔艺术家”一样别扭。

    分号 C 作品

    在我们看来,当手靠近墙面时墙面视觉产生变化,这并不是一种艺术表达,更像是一幅为了展现技术而存在的动态画,虽然拉近了眼球与作品的距离,却拉开了作品与观赏者心灵交流的距离。我们一直希望,通过数字技术方式创作的作品能引起人们心中共鸣,而不只是抓取眼球的技术性表达。具有互动性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重点在于,我们作为作者仅仅只是搭建了一个框架,当人参与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心境与不同的肢体动作幅度,与作品的互动交流引发因人而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妈妈你看,这个会动 ;)”。

    我们喜欢创建出世间并不存在的视觉画面,并尝试结合数学模型对视觉进行构图与制作。 通过科技手段呈现的有趣之处在于,用计算机语言将世间万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舞台演出中,有时我们会采用红外摄像头或激光雷达捕捉舞者的动态与之互动;但也有时,我们也发现单纯地由我们自己控制视觉动态反而更好。仿佛化身为交互视觉中的那一团云雾与舞者交流, 抚摸着舞者并与之对话。

    在现阶段的视觉创作中,光、视觉与科技相结合的创作形式,令我们沉浸在探索不曾见过的视觉呈现方式泥潭中无法自拔 ;我们尝试着将一些艺术展览时运用的视觉元素加入到视觉的放送中。例如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多层全息纱幕的立体成像投影、手机摄像头拍摄视觉并通过 Ip 地址抓取至画面中、kinect 深度体感摄像头的人物深度视觉抓取、不同交互软件之间的视觉传输并进行调整。

    分号 C 作品

    你们的创作受到哪些文化/因素的影响比较多?

    或许是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影响,这是一个数字科技爆发的年代,技术的革新与科技发展使得我们相对于传统的艺术家而言,可以更好地将许多曾经不可能相结合的元素通过数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是在全新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去探索的。

    有没有什么想要特别介绍的作品?

    《构建背叛》是一件装置作品,在装置内,你永远看不到自己的正面。

    心理学家 让·皮亚杰(Jean Piaget)通过实验提出:两岁大的婴儿照镜子时,开始能够意识到自我(Self awareness)与外界的因果关系,从而认出镜子中的是自己。在常规的逻辑和认知里,镜像中你会直面自己的脸,却难以从背面来审视自己。这次,分号 C 通过巧妙设置摄像头与屏幕,令置身装置中的观者将始终只能看到自己的背面,将之推上一个寻找自我正面的过程。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观看自我,同时受到回廊效应的影响裂变,打破前一秒的认知。

    分号 C 作品,构建背叛

    分号 C 作品,构建背叛

    K11机械墙《WAVE》,以心率传感器聆听你的心跳率数,实时转化成视觉/听觉/运动的多感官体验。

    你可以把这件作品想象成一个沉睡中的生物,需要心跳来激活,也通过它的张牙舞爪来看见/听见自己的心跳。这件作品让观众探索自身心率波谱的可能性,并在与之互动的过程中创作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 PULSE ART。 

    分号 C 作品,WAVE

    分号 C 作品,WAVE

    你们什么时候工作/创作,有什么特别的工作习惯?团队之间如何合作?

    目前我们经常出没于一些上海的 underground club,也和美术馆进行一些视觉实验,所以非常习惯深夜工作 ;)。

    你们的日常爱好是什么?

    海底捞。

    目前在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虽说这个领域就提倡不断地创新和技术突破,但我们不仅是技术的追风者,而是将技术化作我们手中的画笔,去“绘画”,通过科技手段创造工具去实现艺术,表达自我。

    分号 C 作品

    2019.04.25 | BY 陆冉 |
    • 设计:ermamu
    新媒体艺术每周之星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New Talent
    0
    Loading 0
    每周之星008 | Fei Fei Run 希望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都变好一点点

    每周之星008 | Fei Fei Run 希望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都变好一点点

    木马绘画诗每周之星
    New Talent
    0
    Loading 0
    每周之星007 | 李维伊没有好好回答我们的问题

    每周之星007 | 李维伊没有好好回答我们的问题

    设计每周之星
    New Talent
    0
    Loading 0
    每周之星006 | 王皓田的灵感来自平民生活

    每周之星006 | 王皓田的灵感来自平民生活

    Creator of the Weekzine摄影杂志每周之星独立杂志王皓田Creator of the Weekzine摄影杂志每周之星独立杂志王皓田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