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0
    Loading 0
    BIE别的

    去做一个温柔的异类 —— 美妆手记(下)

    2019.12.25 | BY 韩夏 |
    我们的浪潮美妆手记

    温柔的 “异类”

    在下一集里第一个出现的 Angel,也许妆容看起来略显恐怖,看起来是一个 “异类”,实际上他是所有拍摄对象里最温柔的一个,说话轻声细语,这才和之后狂躁的演出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他是个纯素食主义者,我们在洛杉矶的第一次见面就在一个越南素食餐厅 —— 在洛杉矶友善的夕阳中,化着全妆的 Angel 出现在了街尾,紫色的眼影,上挑的粗眼线,在人群中非常醒目。
    他对很多事情也拥有自己笃定的世界观。面积不大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沙发也很软。我们坐在那里听他弹钢琴,看着他瘦长的手指和背影,一时间好像整个世界也安静了下来。
    除了死亡金属音乐,Angel 自己也谱写很多古典音乐和氛围音乐,我们也可以隐隐地感受他的另外一个自我:敏感、柔软,甚至为一花一草而所动。
    Angel 特别不爱说话(采访的时候我们也费了很多心思让他多说两句),但有的时候会因为独特的笑点而畅然大乐。他的乐队成员也不爱说话,在后台化妆的拍摄,其实一直都算得上是 “寂静” 的。摄制组一直放音乐,调节气氛:“大家多说两句啊!” 他们莞尔一笑:“Ok, alright.”
    然后就又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静。
    唯一算得上活泼的是鼓手俄罗斯大哥,他看起来好像年龄比其他成员都大不少,身高接近两米,比一米八的老吴还要高上半头。但他的眼里却饱含着一种少年的光亮。我们问他,独自从俄罗斯到洛杉矶,天天跟一群年轻人混在一起是什么感觉?他耸耸肩说,我们都喜欢这种音乐,喜欢一样的生活,当你真正过了这样的日子的时候,就无所谓多大了吧,反正我是不在意。
    在片中出现的停车场 “不速之客”(一个质疑 Angel 乐队和朋友影响了超市生意的中年顾客)是真实的场景,很巧的是,在这之前,我们刚刚谈到了是否有很多路人,因为他们的外表,而对他们产生不满和隔离感,这个事件,就刚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Angel 在采访间隙告诉我们,他最大的遗憾,其实是父亲的去世。他也很希望,他能多来看几次他的演出,因为在父母的心中,他其实从小一直是个完美的孩子。但是自己却离他们太远了。
    在拍摄前,剧组里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跟热爱哥特文化或者化着 “异妆” 的群体,有过近距离的接触。这样的拍摄,让我们认识了他们,也更加了解了他们的所爱 —— 除去表面的 “黑暗”,其实他们都拥有一种特别的浪漫,他们只是喜欢很纯粹很真的东西而已。
    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可能就是这种遥远的相似性。也许有着不同审美的人们,永远不会变成 “长成一样的人”,但我们不用因此而推开彼此,形同陌路。

    盛夏是属于追梦人的

    在从美国去韩国的飞机上,空调出风口失去控制,整个机舱温度骤降为零。朴实的韩国空乘,只好用报纸把出风口糊上,裹着三层毯子的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寒冬。
    空降首尔,气温达到三十多度。街头巷尾充满了打扮光鲜、皮肤白得发亮的青年男女,衬得风尘仆仆的剧组,像一群前来赶集的农民。这时我们这才觉得,啊,到夏天了。
    Edward 的热情好客,远比视频电话里带着两个经纪人的他要亲和得多。他和片子中出现的 Aoora 是室友,两个人一起煮泡面、吃泡菜、喝奶茶,跟大学生男生宿舍也并无不同。Aoora 虽然英语水平残破,但也一直撑着,用手比划着跟我们聊。他也很爱重滤镜自拍,三天拍摄过去,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司机),都跟 Aoora 拥有了带兔耳朵、熊耳朵、亮眼效果的大幅自拍照,这对剧组里不太熟悉这种文化的成员,也算一次不小的 “culture shock”。
    片中出现的所有年轻人,都是 Edward 生活中真实的好友。他们也会经常在一起练歌练舞,Edward 就是其中的美妆顾问。他们很像无边宇宙中的一个小社团,任何事情都会支持对方。跟”想变成偶像”的梦相比,更让人感到真实的,其实是这种互挺的支持感。可能这个梦是否可以实现,到最后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这个前行的过程中,有一堆跟你一样的人陪着你,就是挺不错的一件事。
    但一种“真实的焦虑”是绝对存在的。从采访中、他们的生活细节中,我们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一种 “必须好看” 的压力,可能失去了这种 “好看”,另外一种 “成功” 就不会到来。每一次的拍摄前,Edward 和 Aoora 都会换上烫得一丝不苟的衣服,也要在镜子看看每一块粉底是否涂得均匀,每一根发丝是否指向合适的方向。这样的压力,也是常人很难去承担的。
    在 KTV 拍摄的时候,我们都被这个朋友群体的能歌善舞所震惊。尤其是基本功很扎实的 Aoora,能看出来,在练习生期间,他接受过 7 年艰苦的训练。他给我们做了一些 “深海炸弹”,实际就是把一杯啤酒混在烧酒里,后劲极大。所有的人都一饮而尽。
    深夜的江南区依旧灯火通明,街道上还是挤满了在直播和拍照的好看年轻人。有多少人能成功,我们不得而知。随着拍摄的进行,我们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了。

    在过去里看到未来

    在孟买机场,我们从机场出来,已是深夜两点,也迅速地被一种混合着潮湿、拥挤、香料味、汗味的大潮所迅速击倒。街道有的平坦有的颠簸,经过了几番警察的深夜巡查,我们有些破旧的小巴划过一片片带着英属殖民地风格的巨大楼群,再拐过一条既有垃圾老鼠、又有潮酷酒吧的小街,下榻的酒店更像是一个小小的白色桃源,把街道上巨大的噪音都瞬间隔离开来。
    这短短的一个小时,我们就好像看到了 20 年的复杂世界。
    找到 Yashna 极为偶然,刚开始也只是被她社交网络上的妆容作品所深深吸引。她对我们的拍摄请求,既惊讶又兴奋。她很成熟,也极有看法和审美,根本不像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在传统市集的拍摄,更像是一次 “打仗”,虽然拍摄元素极多,但每一次摄像机停下,都会引起数十个甚至上百人的围观。最后佳烨在街上穿着传统服装的镜头,阻塞了交通,把警车都引来了。我们像 “做贼” 一样地,把剧组人员安插在了一个传统酒店的顶层,拍完一张卡,再坐着带铁门的老式电梯,吱吱扭扭地上楼送素材。
    但在这样混乱的场景中,我们也顿时感到了印度文化所赋予的美,它鲜艳、直接,甚至有点让人头昏眼花,但它又那样地富有激情,和令人过目难忘。就像 Yasha 说的,“每一个线条和颜色都有它背后的意义”。
    我们的剧组有很多孟买年轻人,每个人都有详细的分工,他们的名字都有点长,都以 “夫” 和 “特” 结尾,唯一的相同点,是他们都很爱笑,也很爱在小巴上放震耳欲聋的印度迪曲,伴随着红绿相间的灯光,大展舞技,虽然孟买堵车堪称全世界最严重,但在这样的歌舞表演中,连堵车都开始显得有趣了。
    我们和 Yashna、朋友和拉沃尼舞者们进行了很多次对话。也许他们的背景、工作和年龄都完全不同,但一种 “强烈的自豪感和进取心” 贯穿在每一次对话中,他们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美学的希望是从始至终和非常纯粹的。他们绝不希望自己的文化和独特之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所磨灭。
    在拉沃尼舞蹈表演后,我们的拍摄结束了。这个表演,到最后绝对不再是一次旅途过程中发生的 “奇闻”,它是充满希望的。
    我们走到了海边,因为水很脏,不能走近,也只能远观。好几个人大胆尝试了 “神油头部按摩”(其实就是坐在岸边,由印度小哥从小袋里倒出按摩油随便按吧几下),这世界是否能变得更神奇?我不知道,但它由那么多不同的人构成,我们有幸相遇,这就已经很神奇了。
    * 图片均来自剧组
    点这儿 观看《我们的浪潮》第四集:美妆美幻(下)正片

    温柔的 “异类”

    在下一集里第一个出现的 Angel,也许妆容看起来略显恐怖,看起来是一个 “异类”,实际上他是所有拍摄对象里最温柔的一个,说话轻声细语,这才和之后狂躁的演出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他是个纯素食主义者,我们在洛杉矶的第一次见面就在一个越南素食餐厅 —— 在洛杉矶友善的夕阳中,化着全妆的 Angel 出现在了街尾,紫色的眼影,上挑的粗眼线,在人群中非常醒目。
    他对很多事情也拥有自己笃定的世界观。面积不大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沙发也很软。我们坐在那里听他弹钢琴,看着他瘦长的手指和背影,一时间好像整个世界也安静了下来。
    除了死亡金属音乐,Angel 自己也谱写很多古典音乐和氛围音乐,我们也可以隐隐地感受他的另外一个自我:敏感、柔软,甚至为一花一草而所动。
    Angel 特别不爱说话(采访的时候我们也费了很多心思让他多说两句),但有的时候会因为独特的笑点而畅然大乐。他的乐队成员也不爱说话,在后台化妆的拍摄,其实一直都算得上是 “寂静” 的。摄制组一直放音乐,调节气氛:“大家多说两句啊!” 他们莞尔一笑:“Ok, alright.”
    然后就又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静。
    唯一算得上活泼的是鼓手俄罗斯大哥,他看起来好像年龄比其他成员都大不少,身高接近两米,比一米八的老吴还要高上半头。但他的眼里却饱含着一种少年的光亮。我们问他,独自从俄罗斯到洛杉矶,天天跟一群年轻人混在一起是什么感觉?他耸耸肩说,我们都喜欢这种音乐,喜欢一样的生活,当你真正过了这样的日子的时候,就无所谓多大了吧,反正我是不在意。
    在片中出现的停车场 “不速之客”(一个质疑 Angel 乐队和朋友影响了超市生意的中年顾客)是真实的场景,很巧的是,在这之前,我们刚刚谈到了是否有很多路人,因为他们的外表,而对他们产生不满和隔离感,这个事件,就刚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Angel 在采访间隙告诉我们,他最大的遗憾,其实是父亲的去世。他也很希望,他能多来看几次他的演出,因为在父母的心中,他其实从小一直是个完美的孩子。但是自己却离他们太远了。
    在拍摄前,剧组里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跟热爱哥特文化或者化着 “异妆” 的群体,有过近距离的接触。这样的拍摄,让我们认识了他们,也更加了解了他们的所爱 —— 除去表面的 “黑暗”,其实他们都拥有一种特别的浪漫,他们只是喜欢很纯粹很真的东西而已。
    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可能就是这种遥远的相似性。也许有着不同审美的人们,永远不会变成 “长成一样的人”,但我们不用因此而推开彼此,形同陌路。

    盛夏是属于追梦人的

    在从美国去韩国的飞机上,空调出风口失去控制,整个机舱温度骤降为零。朴实的韩国空乘,只好用报纸把出风口糊上,裹着三层毯子的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寒冬。
    空降首尔,气温达到三十多度。街头巷尾充满了打扮光鲜、皮肤白得发亮的青年男女,衬得风尘仆仆的剧组,像一群前来赶集的农民。这时我们这才觉得,啊,到夏天了。
    Edward 的热情好客,远比视频电话里带着两个经纪人的他要亲和得多。他和片子中出现的 Aoora 是室友,两个人一起煮泡面、吃泡菜、喝奶茶,跟大学生男生宿舍也并无不同。Aoora 虽然英语水平残破,但也一直撑着,用手比划着跟我们聊。他也很爱重滤镜自拍,三天拍摄过去,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司机),都跟 Aoora 拥有了带兔耳朵、熊耳朵、亮眼效果的大幅自拍照,这对剧组里不太熟悉这种文化的成员,也算一次不小的 “culture shock”。
    片中出现的所有年轻人,都是 Edward 生活中真实的好友。他们也会经常在一起练歌练舞,Edward 就是其中的美妆顾问。他们很像无边宇宙中的一个小社团,任何事情都会支持对方。跟”想变成偶像”的梦相比,更让人感到真实的,其实是这种互挺的支持感。可能这个梦是否可以实现,到最后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这个前行的过程中,有一堆跟你一样的人陪着你,就是挺不错的一件事。
    但一种“真实的焦虑”是绝对存在的。从采访中、他们的生活细节中,我们都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一种 “必须好看” 的压力,可能失去了这种 “好看”,另外一种 “成功” 就不会到来。每一次的拍摄前,Edward 和 Aoora 都会换上烫得一丝不苟的衣服,也要在镜子看看每一块粉底是否涂得均匀,每一根发丝是否指向合适的方向。这样的压力,也是常人很难去承担的。
    在 KTV 拍摄的时候,我们都被这个朋友群体的能歌善舞所震惊。尤其是基本功很扎实的 Aoora,能看出来,在练习生期间,他接受过 7 年艰苦的训练。他给我们做了一些 “深海炸弹”,实际就是把一杯啤酒混在烧酒里,后劲极大。所有的人都一饮而尽。
    深夜的江南区依旧灯火通明,街道上还是挤满了在直播和拍照的好看年轻人。有多少人能成功,我们不得而知。随着拍摄的进行,我们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了。

    在过去里看到未来

    在孟买机场,我们从机场出来,已是深夜两点,也迅速地被一种混合着潮湿、拥挤、香料味、汗味的大潮所迅速击倒。街道有的平坦有的颠簸,经过了几番警察的深夜巡查,我们有些破旧的小巴划过一片片带着英属殖民地风格的巨大楼群,再拐过一条既有垃圾老鼠、又有潮酷酒吧的小街,下榻的酒店更像是一个小小的白色桃源,把街道上巨大的噪音都瞬间隔离开来。
    这短短的一个小时,我们就好像看到了 20 年的复杂世界。
    找到 Yashna 极为偶然,刚开始也只是被她社交网络上的妆容作品所深深吸引。她对我们的拍摄请求,既惊讶又兴奋。她很成熟,也极有看法和审美,根本不像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在传统市集的拍摄,更像是一次 “打仗”,虽然拍摄元素极多,但每一次摄像机停下,都会引起数十个甚至上百人的围观。最后佳烨在街上穿着传统服装的镜头,阻塞了交通,把警车都引来了。我们像 “做贼” 一样地,把剧组人员安插在了一个传统酒店的顶层,拍完一张卡,再坐着带铁门的老式电梯,吱吱扭扭地上楼送素材。
    但在这样混乱的场景中,我们也顿时感到了印度文化所赋予的美,它鲜艳、直接,甚至有点让人头昏眼花,但它又那样地富有激情,和令人过目难忘。就像 Yasha 说的,“每一个线条和颜色都有它背后的意义”。
    我们的剧组有很多孟买年轻人,每个人都有详细的分工,他们的名字都有点长,都以 “夫” 和 “特” 结尾,唯一的相同点,是他们都很爱笑,也很爱在小巴上放震耳欲聋的印度迪曲,伴随着红绿相间的灯光,大展舞技,虽然孟买堵车堪称全世界最严重,但在这样的歌舞表演中,连堵车都开始显得有趣了。
    我们和 Yashna、朋友和拉沃尼舞者们进行了很多次对话。也许他们的背景、工作和年龄都完全不同,但一种 “强烈的自豪感和进取心” 贯穿在每一次对话中,他们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美学的希望是从始至终和非常纯粹的。他们绝不希望自己的文化和独特之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所磨灭。
    在拉沃尼舞蹈表演后,我们的拍摄结束了。这个表演,到最后绝对不再是一次旅途过程中发生的 “奇闻”,它是充满希望的。
    我们走到了海边,因为水很脏,不能走近,也只能远观。好几个人大胆尝试了 “神油头部按摩”(其实就是坐在岸边,由印度小哥从小袋里倒出按摩油随便按吧几下),这世界是否能变得更神奇?我不知道,但它由那么多不同的人构成,我们有幸相遇,这就已经很神奇了。
    * 图片均来自剧组
    点这儿 观看《我们的浪潮》第四集:美妆美幻(下)正片
    2019.12.25 | BY 韩夏 |
    • 编辑:赵四
    我们的浪潮美妆手记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BIE别的
    0
    Loading 0
    从头开始,没有头发又有什么关系

    从头开始,没有头发又有什么关系

    从头开始我们的浪潮
    BIE别的
    0
    Loading 0
    美妆美幻:他们的脸庞,他们的人生

    美妆美幻:他们的脸庞,他们的人生

    变装皇后我们的浪潮美妆
    BIE别的
    2+
    Loading 0
    《来自街头》导演手记:孙宇

    《来自街头》导演手记:孙宇

    我们的浪潮来自街头滑板潮流
    BIE别的
    1+
    Loading 0
    不只是一家店,也是中国与北美之间的潮流桥梁

    不只是一家店,也是中国与北美之间的潮流桥梁

    Solestage我们的浪潮潮流球鞋
    BIE别的
    0
    Loading 0
    来自街头(上):潮流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没有屋顶的家

    来自街头(上):潮流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没有屋顶的家

    我们的浪潮滑板潮流街头
    BIE别的
    0
    Loading 0
    多元文化中的青年群体,塑造着瞬息万变的潮流面貌

    多元文化中的青年群体,塑造着瞬息万变的潮流面貌

    我们的浪潮潮流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