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0
    Loading 0
    BIE别的

    地球上最后一个EMO男孩

    2021.06.08 | BY Yuerr |
    EMO
    半夜三点钟,小易出街了,黑夜给手上的烟加了一层阴郁的滤嘴,他拿上炫赫门,蓝色烟嘴上的那点甜味是他苦涩郁悒生活中唯一被允许的甜。
    小易是个古早 EMO男 ,仍保存着上世纪原生 EMO 的特征。80年代,Rites of Spring, Embrace, One Last Wish 等一批 Emo-core 乐队在美国华盛顿蜂拥而出,用最亢奋的旋律唱出最自卑的歌词,击中了无处安放荷尔蒙的青少年的内心。小易仍然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些音乐,模仿着乐队成员的穿搭,并自称为 “old soul” 。

    古早emo男经典穿搭,顺便听点歌

    然而,如今的 EMO 早已超越某一类音乐的范畴。深夜的网易云变成了集体欢腾的新场域,聚集着太宰治的精神后裔。任何伤感的音乐都可以被打上 “EMO” 的标签,评论区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发起了赛博伤痕文学的新运动。与此同时,把土味火星文和 EMO 划等号,将其与低龄人群相关联,再打上低智的污名标签,当人们怀着调侃戏谑的意味陷入集体 EMO 高潮时,小易已经不说自己 EMO 了。
    用他的话来说,EMO 原生的深邃悲剧性已经被流行文化冲淡了,灼热的光点早已棱镜般散射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曾经的小众群体变成了年轻迷惘一代的常态。你无法再从穿搭上判断出谁是 EMO 男,而种类也越分越多。
    在这场刻奇的 EMO 复兴浪潮之中,我渐渐窥得了一丝端倪 —— 有些 EMO 是默默向内的,而有些 EMO 则充满了表演性和目的性。虽然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但必有主次之分。
    能触发小易 emo 的点非常随机 —— 雨水碰撞下的路灯,永远擦不尽的面包房水雾,游离在水泥地上的影子,世间万物在他眼中都蕴含着物哀之美。你可以高举理性主义之名将 EMO 打上矫情作茧自缚的标签,毕竟这样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诗人。
    加缪说,“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与此同理,人们应该想象 EMO 男是快乐的。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小易精心培育着自己的悲伤,沉浸于阴郁之中,堕落的快感带来诡异的享受,但又随之激发出对于自我的厌恶。就这样一次一次循环,如同西西弗斯不断地将滑落的石头推向山顶,上演一场永无止境的快乐诅咒。他需要一种虚构的痛苦,将灵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抑制生活的枯燥和内心的无助。
    我愿称小易为 20 世纪美国朋克和 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体。他身上带着朋克的生猛,不过没有吸收太多的政治激进,而是将对于外界结构的批判转换成了内在的存在主义危机。于此同时,他敏感到近乎神经质,活脱像张爱玲笔下女性人物的性转,用轻描淡写的口吻说出末日式的浪漫想象。

    《搏击俱乐部》最后一幕,试问哪个 EMO 男不想和另一半一起静观大楼坍塌

    EMO 男的出现与 20 世纪女性主义运动密不可分,刻板印象上的女性化特征在小易身上尤为明显,以至于走在街上都会被路边健身房发传单的小哥喊美女。粗粗的眼线使他看起来极度缺乏睡眠,刘海和长发挡住 3/5 的脸,只露出棱角分明的鼻子,潦草地涂着黑色的指甲,黑色瘦腿紧身裤紧到可以起到节育的作用。“是 xy 染色体的错,”他说 “父权社会的原罪让我分到了红利”,于是他试图将自己放置于 masculinity 的对立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怀着过于强烈的歉意。

    小易或许从未看清我长什么样

    我从来没见过小易穿运动鞋,那些鞋让他想起中学男生的荷尔蒙,阳光下挥洒的汗水,健身房里牛蛙男吭哧吭哧的举铁声。他最终在 Vans 和 Converse 里选了后者,毕竟那曾是每个摇滚明星的挚爱。他每天就穿那一双鞋,越旧越脏越好。当他终于穿到包浆,看起来像是上世纪遗物的时候,他妈把那双鞋洗了,焕然一新。他哭了,自己曾经沮丧踏进水坑的每一个瞬间,每一次 emo 的挣扎都被漂白粉洗刷得一干二净。
    小易时常凝视着手机上的虾米音乐图标唉声叹气,这是一座青春的坟墓,祭祀品便是他那唯一的一条朋友圈(他很少发朋友圈,不奢望有人可以理解他的挣扎,更不会将生活美好细碎的瞬间展示于亲朋好友面前)。在问到如何导出歌单后,他怀着肃穆的心情将所有的曲子在电脑封存,建了一个“葬礼歌单”发给我,嘱托我以后有什么意外一定按他的意愿播放。第一首一定是 EMO 群体的圣歌—— My Chemical Romance 的 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      
    古早 EMO 男的必备特征是随时准备着死亡。十六岁那年小易就把 Kurt Cobain 那句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作为人生格言,同 Ian Curtis 一并挂在墙上,抱着十足的准备等待自己进入 “27俱乐部” 的一天。然而,小易对于死亡的态度并非 “自残” 式的,是被动的,形而上的,崇高的,是对涅槃再生的渴望,以极端的方式对乐观主义进行报复。
    小易如同一座精巧而脆弱的玻璃景观,他身上罕见的共情力令人心之向往,但过于频繁的情绪波动又让人不敢靠近,生怕一不小心碰到那个边角就会使这座景观支离破碎。
    还有一群新形态的 EMO 男,EMO 成了他们最讨喜的阴郁外壳,小风就是其中之一。他总显得有些不合群,一身黑色,过耳的长发让我看到了小易的影子。后来我发现,长头发的男生,一般要么是 emo 太强,不然就是 ego 太大。
    在小风面前,我就如同一个隐形的精神分析师,最终被他的 ego 全部吞噬。与其说是对话,更像是他一个人自问自答,不管你回答了什么,最终的落点总是以他的苦楚纠结而终止话题。
    他问你喜欢什么音乐,你说 Talking Heads,他说 “哇好巧我也喜欢 Radiohead,Creep yyds” ;听说你要去阿那亚,他回忆道十年前消亡的北京地下音乐场景不知道比亚逼强到哪里去,最后加一句,你还有多余的票吗?他问你在看什么书,你说《复活》,那他一定要顺着历史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一番,表达出对于人类文明和道德的失望。
    说到书,小风的书架上只有俄国文学和拉美文学,每次翻开书页时,他都能感受到西伯利亚流亡的北风和黏腻潮湿的贫民窟。他深爱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尽管只看过一本《地下室手记》,不过那就够了,他的生活就是一部陀式小说,如同波涛上的软木塞,颠簸上下,永远流浪,永远不修边幅。
    前女友是小风永远绕不开的心结,只要提及相关话题就会陷入回忆的悲伤。他永远是爱情的受害者,那个被女孩、被生活、被爱情抛弃的心碎男孩。他浸淫于对于过去的幻想之中,回忆不断扭曲,《乡村爱情故事》在小风主观的滤镜下都能被重新编排成《广岛之恋》。

    《广岛之恋》

    我知道,其实并没有哪个女孩能给他的心灵造成如此之大的伤害,他并没有怀念特定的女孩,而是怀念被爱的感觉,沉浸于失恋后每一个心痛的夜晚,迷恋于怀念这个行为本身。自卑脆弱的外表下,包裹着一层自恋的内核。
    小风不会渴望从你身上获得心灵感情上的共鸣,你只需要保持沉默,做一个完美的倾听者,任凭他洪水开闸般毫无保留地自我解剖分析一通,那你就是那个最可爱、最懂他的女生。
    小风这样的 EMO 男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在生活的各个场域,逐渐寄居占领成为了 EMO 的代表。他们精准把握了现代独立都市女性的审美新形态,即,对于传统刚毅男子气概的排斥,于是投向阴柔之气的怀抱,为的不是成为跨性别,也并无成为女性主义者的意图,只是可以更讨得女生欢喜,在恋爱市场上魅力加成。这一点,在当别人问他是不是 gay 时,眉宇间透露出的厌恶之情便可以佐证。

    不论是独自 EMO 的小易还是更向外 EMO 的小风,他们的存在都是悖论式的 —— 对于小易来讲,能够做到既敏感共情,又不让人觉得被动懦弱,这之间是个困难的平衡;对于小风来讲,能够真正内化(社会建构下的)女性气质,而非从另一种更有伪装性的男性视角,以求偶为目的而变得阴柔,这之间又是一个无解的方程。

    网易云上的 “EMO十戒”,别当真

    2021.06.08 | BY Yuerr |
      EMO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