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0
    Loading 0
    BIE别的

    美颜滤镜如何改变了Z世代的整形口味?

    2024.03.19 | BY 罗五一 |
    别的女孩滤镜社交媒体

    TikTok 在去年推出的“Bold Glamour”滤镜引起了外网的广泛讨论,让它从众多美颜滤镜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


    它看起来像长在你脸上,非常逼真,完全不会因为五官的部分遮挡或者扭曲就移位,也几乎没有浮在脸上的虚假感。

    再也不用担心有人说你的照片肯定是美颜过的了!这是 AI 的一小步,却是美颜滤镜的一大步。感谢算法吧,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一张美化过的赛博脸蛋。


    元宇宙概念的火热让数字生命被越来越多人熟知,那么,一个疑问出现了:既然我们在虚拟世界、线上空间里加一点美化就可以长成这样,现实里为什么不可以呢?


    滤镜让我们轻易地看见了自己“更美”的样子,但这好像在用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 —— 自己脸上那些可以轻而易举改变的微小“缺憾”在哪里。


    这简直是最好的整容广告,毕竟整容前后对比的案例是我们自己。

    医美新趋势:拿着自己美颜后的照片去整形

    曾经的“肯德基”三姐妹

     

    如果说社交媒体上的红人自上而下地强加了某种审美,那么滤镜和修图等技术,以及用户使用这种技术创造出的图片,又再一次自下而上地强化了这种审美。


    如今,美颜滤镜带来的容貌焦虑比明星照片带来的焦虑要更来势汹汹。以前看网红的照片觉得别人美,现在,滤镜让我们也看到了自己变美的可能性,于是更焦虑了。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人都在表达想要变成滤镜里的样子的意愿。如果不是天生长成美颜滤镜,那么就整成美颜滤镜:

    有一些人已经付出了行动。


    博主卡拉·巴博萨(Karla Barbosa)向自己的 3 万多名粉丝直播了自己的黄金微注面部护理过程 —— 这是一种使用小针头缩小毛孔的护理方法,目的是让皮肤看起来像打了气。


    “这就像是给你的脸做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滤镜(It's like a real-life filter for your face)”—— 这是她给这段视频配上的标题,并强调皮肤变得像玻璃一样。


    纽约市整形外科医生拉拉·德夫根(Lara Devgan)博士在面对 CNN 的采访时说道,现在她的一半病人都是带着经过美颜滤镜修饰过的自己的照片来就诊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要求做某个明星的鼻子或下巴。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证实,全美各地的整形外科医师越来越频繁地经历这样的轶事。


    对此现象,德夫根博士表示出积极的态度:“我们终于不再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像别人了。我们要做最自信、最好的自己。”

    皮肤科医生 Felix Bertram 在 TED 演讲中也探讨了这一点

     

    整容趋势也在佐证这一现象。


    波士顿医学中心 (Boston medical center) 的研究者在《美国医学会杂志面部整形外科》(JAMA Facial Plastic Surger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报告中称,人们对整形手术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在过去,鼻部手术最为常见。然而现在,为了追求与滤镜相似的效果,更多人转而进行例如鼻与面部对称、鼻整形术、毛发移植和眼睑外科手术等。


    滤镜美化后的“我”,是我想要成为的对象。

    现在,滤镜会告诉你是否达到了标准美

    在猎奇方面没有上限的 TikTok 滤镜不仅能美化你的面部。事实上,滤镜中的相当一部分正在作为“测量”工具存在。它们会测量用户是否达到“美”的标准。


    比如下面这些滤镜:

    实时测量三庭比例的“.33”滤镜,三个数字代表了上、中、下庭的面部占比,用户在镜头前移动面部可改变数值。如果三者都是“33”,则表示你的脸部是“完美的”

    测试脸部是否对称的“镜像”滤镜

     

    “黄金比例”脸部滤镜

     
    这些测量类滤镜中有许多是整形外科医生几十年来一直在使用的分析工具,现在 TikTok 的挪用提高了人们对这些专业术语的认识。复杂的医美手术变成了包装整齐、适销对路的需求,人们可以轻易向整形外科医生提出这些需求。
    一些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变化”。耶鲁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阿尔卡·梅农(Alka Menon)表示:“如果使用 Instagram 和 Snapchat 滤镜能让患者更清晰、更有控制力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有信心向整容医生表达自己的愿望,那就是积极的一步。”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病毒式流行的情况下,这些滤镜通常会被滥用。这些滤镜设置的“标准”过于严苛,如果用户没有 “通过 ”滤镜的测试,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负面地看待自己的脸,并通过整形手术来寻求改变。比如他们通过 .33 滤镜得知自己的下巴与理想比例相差 0.1,于是去尝试通过下巴填充等流行手术改变三庭比例,即使这些手术不一定适合他们。

    宣称“可以通过打针把美颜效果变成半永久”的整形医生

    而在社交媒体上,这些手术的严重性和重要信息并没有得到普及。现在的趋势是破除“动脸羞耻”,社媒上网红与网友人均动过脸,小至热玛吉瘦脸针,大至面部轮廓整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动动没什么,假的变成了真的那就是真的” —— 但躺在手术台上的人并没有被正确告知整形手术涉及到的所有严重风险。

    “标准美”的陷阱

     

    公元前 135000 年,女人开始给嘴唇上色;公元前 1200 年,印度已经有了基础的鼻整形手术;当代,医美业已经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在美国,人们花在医美上的钱甚至多过教育。


    后来,美颜滤镜出现了,它“重塑”了没有足够勇气或经济实力走向医美诊所的人们的生活模样。现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交平台几乎都和滤镜实现了绑定,你找不到任何一个没有滤镜的社交平台,这仿佛在告诉我们:你的生活需要经过美化才是好看的(同时这也意味着它本身不够漂亮)。

    大名鼎鼎的《解密 Instagram》的原版英文名是“No Filter”。No filter, no Instagram. No filter, no social media.

     

    只需要点击一下屏幕,我们就能轻易改变自己的外貌,并在社交平台上宣称自己就长成这样。当我们在虚拟世界的装扮已经尽善尽美时,对美的渴望并不会在此停止,最终都会被逼到一个角落,那就是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交界之处。


    Bold Glamour 滤镜风靡后,就有许多的 TikToker 开始上传“如何让自己看起来像使用了 Bold Glamour”的美妆教程。有些用户开玩笑说,这种缩小鼻梁、丰满嘴唇的滤镜让他们想动刀。

    Bold Glamour 化妆教程

     

    但这对有的人而言不只是个玩笑,他们带着经过 Bold Glamour 滤镜修饰过后的自己的照片踏入了整形诊所,“既然看到了变美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做呢?”


    触手可及的美貌和理想面部比例都在让我们相信:只需要向医生说我的需求,我就可以长成滤镜里的样子,整容只是在“还原美貌”。就这么简单,没风险。根据美国脸部整形与重建外科学会的统计,滤镜的使用与整容手术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关键的关联性。甚至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Snapchat 畸形。

    Snapchat 滤镜|图片来源:卫报

     

    社交媒体造成了“美丽理想”的扩散,滤镜又设下了“还原美貌”的陷阱,这一切最先带来的是焦虑和恐慌。


    “Bold Glamour”在外网成为讨论焦点的原因除了惊人的逼真之外,还有:使用美颜滤镜的人,以及看了经过美颜滤镜加工的视频的用户们,他们双方的自尊心和自我形象都会受到影响。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只发我用过滤镜的照片。后来,当我在现实生活中照镜子时,我开始对自己的脸不满意。我意识到这影响了我的自尊,从此我不再使用滤镜,也不再关注那些使用滤镜的模特。为了你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为了那些看到你帖子的人,我鼓励你不要使用滤镜!”

    TikTok 用户 @chars0far 在一段展示 “Bold Glamour”滤镜的视频中表示:"如果我再年轻几岁,这个滤镜就会在情感上摧毁我。

    这则视频的标题是:“我为这个应用上的年轻女孩感到心碎,她们认为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这个样子”

    多芬(Dove)的研究发现,有 38% 的女孩认为她们无法达到社交媒体网红所塑造的审美标准,而 80% 的女孩表示她们在 13 岁时便应用了滤镜或修图软件来改变她们在照片中的外表。其中最令人担忧的统计数据是,经常修图的女孩有 48% 对于身体的自尊心较低,而不这样想的女孩只有 28%。


    鉴于我们并不总能知道 TikTok 滤镜算法背后的东西,依靠社交媒体滤镜获得手术灵感可能会触及人体的极限,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高耸的眉骨、纤细的鼻子以及极高的面部折叠度,滤镜强加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美貌标准以及宣扬的不切实际的外表期望让一些人做出了行动。奥美联合多芬发起“背对滤镜(#TurnYourBack)”行动,号召女性在滤镜前转过身去,背对镜头,拒绝容貌焦虑,面对真实的自己。

    在去年 3 月举行的第 95 届奥斯卡颁奖礼后的派对上,女星 Gabrielle Union 在红毯上背对镜头,以引起人们对这一议题的关注

    可惜的是,无论社交媒体上如何闹得沸沸扬扬,随着大众对“Bold Glamour”和其他逼真的面部滤镜的着迷,这些美颜滤镜的疯狂发展并没有放缓的迹象。


    或者该说,大众对于“变美” —— 尤其是变得符合某一种既定标准的美 —— 这事儿的追求,好像永远没有放缓的可能。

    //作者:罗五一
    //编辑:烧鸡
    //设计: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TikTok 在去年推出的“Bold Glamour”滤镜引起了外网的广泛讨论,让它从众多美颜滤镜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是:


    它看起来像长在你脸上,非常逼真,完全不会因为五官的部分遮挡或者扭曲就移位,也几乎没有浮在脸上的虚假感。

    再也不用担心有人说你的照片肯定是美颜过的了!这是 AI 的一小步,却是美颜滤镜的一大步。感谢算法吧,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一张美化过的赛博脸蛋。


    元宇宙概念的火热让数字生命被越来越多人熟知,那么,一个疑问出现了:既然我们在虚拟世界、线上空间里加一点美化就可以长成这样,现实里为什么不可以呢?


    滤镜让我们轻易地看见了自己“更美”的样子,但这好像在用另一种方式提醒我们 —— 自己脸上那些可以轻而易举改变的微小“缺憾”在哪里。


    这简直是最好的整容广告,毕竟整容前后对比的案例是我们自己。

    医美新趋势:拿着自己美颜后的照片去整形

    曾经的“肯德基”三姐妹

     

    如果说社交媒体上的红人自上而下地强加了某种审美,那么滤镜和修图等技术,以及用户使用这种技术创造出的图片,又再一次自下而上地强化了这种审美。


    如今,美颜滤镜带来的容貌焦虑比明星照片带来的焦虑要更来势汹汹。以前看网红的照片觉得别人美,现在,滤镜让我们也看到了自己变美的可能性,于是更焦虑了。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人都在表达想要变成滤镜里的样子的意愿。如果不是天生长成美颜滤镜,那么就整成美颜滤镜:

    有一些人已经付出了行动。


    博主卡拉·巴博萨(Karla Barbosa)向自己的 3 万多名粉丝直播了自己的黄金微注面部护理过程 —— 这是一种使用小针头缩小毛孔的护理方法,目的是让皮肤看起来像打了气。


    “这就像是给你的脸做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滤镜(It's like a real-life filter for your face)”—— 这是她给这段视频配上的标题,并强调皮肤变得像玻璃一样。


    纽约市整形外科医生拉拉·德夫根(Lara Devgan)博士在面对 CNN 的采访时说道,现在她的一半病人都是带着经过美颜滤镜修饰过的自己的照片来就诊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要求做某个明星的鼻子或下巴。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证实,全美各地的整形外科医师越来越频繁地经历这样的轶事。


    对此现象,德夫根博士表示出积极的态度:“我们终于不再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像别人了。我们要做最自信、最好的自己。”

    皮肤科医生 Felix Bertram 在 TED 演讲中也探讨了这一点

     

    整容趋势也在佐证这一现象。


    波士顿医学中心 (Boston medical center) 的研究者在《美国医学会杂志面部整形外科》(JAMA Facial Plastic Surger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报告中称,人们对整形手术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在过去,鼻部手术最为常见。然而现在,为了追求与滤镜相似的效果,更多人转而进行例如鼻与面部对称、鼻整形术、毛发移植和眼睑外科手术等。


    滤镜美化后的“我”,是我想要成为的对象。

    现在,滤镜会告诉你是否达到了标准美

    在猎奇方面没有上限的 TikTok 滤镜不仅能美化你的面部。事实上,滤镜中的相当一部分正在作为“测量”工具存在。它们会测量用户是否达到“美”的标准。


    比如下面这些滤镜:

    实时测量三庭比例的“.33”滤镜,三个数字代表了上、中、下庭的面部占比,用户在镜头前移动面部可改变数值。如果三者都是“33”,则表示你的脸部是“完美的”

    测试脸部是否对称的“镜像”滤镜

     

    “黄金比例”脸部滤镜

     
    这些测量类滤镜中有许多是整形外科医生几十年来一直在使用的分析工具,现在 TikTok 的挪用提高了人们对这些专业术语的认识。复杂的医美手术变成了包装整齐、适销对路的需求,人们可以轻易向整形外科医生提出这些需求。
    一些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变化”。耶鲁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阿尔卡·梅农(Alka Menon)表示:“如果使用 Instagram 和 Snapchat 滤镜能让患者更清晰、更有控制力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并有信心向整容医生表达自己的愿望,那就是积极的一步。”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病毒式流行的情况下,这些滤镜通常会被滥用。这些滤镜设置的“标准”过于严苛,如果用户没有 “通过 ”滤镜的测试,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负面地看待自己的脸,并通过整形手术来寻求改变。比如他们通过 .33 滤镜得知自己的下巴与理想比例相差 0.1,于是去尝试通过下巴填充等流行手术改变三庭比例,即使这些手术不一定适合他们。

    宣称“可以通过打针把美颜效果变成半永久”的整形医生

    而在社交媒体上,这些手术的严重性和重要信息并没有得到普及。现在的趋势是破除“动脸羞耻”,社媒上网红与网友人均动过脸,小至热玛吉瘦脸针,大至面部轮廓整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动动没什么,假的变成了真的那就是真的” —— 但躺在手术台上的人并没有被正确告知整形手术涉及到的所有严重风险。

    “标准美”的陷阱

     

    公元前 135000 年,女人开始给嘴唇上色;公元前 1200 年,印度已经有了基础的鼻整形手术;当代,医美业已经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在美国,人们花在医美上的钱甚至多过教育。


    后来,美颜滤镜出现了,它“重塑”了没有足够勇气或经济实力走向医美诊所的人们的生活模样。现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交平台几乎都和滤镜实现了绑定,你找不到任何一个没有滤镜的社交平台,这仿佛在告诉我们:你的生活需要经过美化才是好看的(同时这也意味着它本身不够漂亮)。

    大名鼎鼎的《解密 Instagram》的原版英文名是“No Filter”。No filter, no Instagram. No filter, no social media.

     

    只需要点击一下屏幕,我们就能轻易改变自己的外貌,并在社交平台上宣称自己就长成这样。当我们在虚拟世界的装扮已经尽善尽美时,对美的渴望并不会在此停止,最终都会被逼到一个角落,那就是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交界之处。


    Bold Glamour 滤镜风靡后,就有许多的 TikToker 开始上传“如何让自己看起来像使用了 Bold Glamour”的美妆教程。有些用户开玩笑说,这种缩小鼻梁、丰满嘴唇的滤镜让他们想动刀。

    Bold Glamour 化妆教程

     

    但这对有的人而言不只是个玩笑,他们带着经过 Bold Glamour 滤镜修饰过后的自己的照片踏入了整形诊所,“既然看到了变美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做呢?”


    触手可及的美貌和理想面部比例都在让我们相信:只需要向医生说我的需求,我就可以长成滤镜里的样子,整容只是在“还原美貌”。就这么简单,没风险。根据美国脸部整形与重建外科学会的统计,滤镜的使用与整容手术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关键的关联性。甚至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Snapchat 畸形。

    Snapchat 滤镜|图片来源:卫报

     

    社交媒体造成了“美丽理想”的扩散,滤镜又设下了“还原美貌”的陷阱,这一切最先带来的是焦虑和恐慌。


    “Bold Glamour”在外网成为讨论焦点的原因除了惊人的逼真之外,还有:使用美颜滤镜的人,以及看了经过美颜滤镜加工的视频的用户们,他们双方的自尊心和自我形象都会受到影响。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只发我用过滤镜的照片。后来,当我在现实生活中照镜子时,我开始对自己的脸不满意。我意识到这影响了我的自尊,从此我不再使用滤镜,也不再关注那些使用滤镜的模特。为了你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为了那些看到你帖子的人,我鼓励你不要使用滤镜!”

    TikTok 用户 @chars0far 在一段展示 “Bold Glamour”滤镜的视频中表示:"如果我再年轻几岁,这个滤镜就会在情感上摧毁我。

    这则视频的标题是:“我为这个应用上的年轻女孩感到心碎,她们认为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这个样子”

    多芬(Dove)的研究发现,有 38% 的女孩认为她们无法达到社交媒体网红所塑造的审美标准,而 80% 的女孩表示她们在 13 岁时便应用了滤镜或修图软件来改变她们在照片中的外表。其中最令人担忧的统计数据是,经常修图的女孩有 48% 对于身体的自尊心较低,而不这样想的女孩只有 28%。


    鉴于我们并不总能知道 TikTok 滤镜算法背后的东西,依靠社交媒体滤镜获得手术灵感可能会触及人体的极限,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高耸的眉骨、纤细的鼻子以及极高的面部折叠度,滤镜强加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美貌标准以及宣扬的不切实际的外表期望让一些人做出了行动。奥美联合多芬发起“背对滤镜(#TurnYourBack)”行动,号召女性在滤镜前转过身去,背对镜头,拒绝容貌焦虑,面对真实的自己。

    在去年 3 月举行的第 95 届奥斯卡颁奖礼后的派对上,女星 Gabrielle Union 在红毯上背对镜头,以引起人们对这一议题的关注

    可惜的是,无论社交媒体上如何闹得沸沸扬扬,随着大众对“Bold Glamour”和其他逼真的面部滤镜的着迷,这些美颜滤镜的疯狂发展并没有放缓的迹象。


    或者该说,大众对于“变美” —— 尤其是变得符合某一种既定标准的美 —— 这事儿的追求,好像永远没有放缓的可能。

    //作者:罗五一
    //编辑:烧鸡
    //设计: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2024.03.19 | BY 罗五一 |
      别的女孩滤镜社交媒体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相关

      BIE别的
      1+
      Loading 1
      在我从通往原生家庭的火车跳下来之前

      在我从通往原生家庭的火车跳下来之前

      别的女孩原生家庭家庭
      BIE别的
      0
      Loading 0
      你们男的女的都在想什么啊?

      你们男的女的都在想什么啊?

      七夕别的女孩别的男孩
      BIE别的
      1+
      Loading 0
      阿紫的故事:越南新娘,何以为家?

      阿紫的故事:越南新娘,何以为家?

      别的女孩女性电影纪录片越南
      BIE别的
      4+
      Loading 0
      女性的家与身体:娃娃屋,还是母系乌托邦?

      女性的家与身体:娃娃屋,还是母系乌托邦?

      别的女孩女性女性话题玩具芭比娃娃
      BIE别的
      5+
      Loading 0
      彩虹下,名为“家暴”的隐秘角落

      彩虹下,名为“家暴”的隐秘角落

      LGBTQ公益别的女孩女孩彩虹
      BIE别的
      0
      Loading 0
      “杨和苏嬷嬷”:厌女、泥塑与沟子文化三位一体

      “杨和苏嬷嬷”:厌女、泥塑与沟子文化三位一体

      别的女孩厌女女性主义妈妈沟子文化泥塑粉丝文化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2)1296-03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