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登录

  • 搜索

  • 专题
  • 文章
  • 简报
  • 电台
  • 视频
  • 活动
  • 品牌合作
  • 商店
  • 标签云
  • 关于我们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艺术
  • 别的音乐
  • bié Records
  • 别的女孩 - 呼朋唤友 - 别的音乐 - 别的艺术 - bié Records -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0
    Loading 0
    BIE别的

    在完美的 BJD 面前,我治好了完美主义

    2021.08.24 | BY 景初 |
    BJD
    ​在娃圈,娃娃的衣服比人穿的要贵是常事。
    如果买一件衣服要花几千块,你可能以为是奢侈品吧?
    但如果说是娃娃的衣服呢?
    许多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觉得不值。
    但是对我来说,“娃娃” 并不等于小时候玩过的布娃娃,甚至也不只是普通的人偶。
    在我和一起玩娃娃的朋友心里,娃娃相当于某种可以养成的存在——从 “小” 养起,给它梳妆打扮。假发,眼睛,妆面,衣服鞋子……
    这,就是被称为 “娃圈” 的存在。

    一种带着脆弱的美丽

    广义的 “娃圈” 包括所有的娃娃,按照娃种的细分,能分出几十类。比如 BJD、DD、小布、azone、ob11、棉花娃娃……
    但如果说狭义的、可能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是 BJD,也就是球型关节人偶(Ball-jointed Doll)的简称。这种娃娃的关节是球形的,以皮筋和S型铁钩串联起身体,能摆出很多 pose。
    也许你曾在网络上看过这样的图片,它们十几年前就风靡互联网,被许多人用作签名图片,被称为 “SD 娃娃”。其实,SD 不是娃娃的名字,它是日本  Volks 旗下的一个系列,BJD 才是这类娃娃的统称。类比一下,就是张裕葡萄酒和葡萄酒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话:“美是比任何介绍信都有力的推荐。” BJD 的美丽是直观的,这些图片之所以能让人记住,就是因为它们非常漂亮:无瑕的肌肤、大眼睛、柔顺的长发。这种娃娃大都是陶瓷或者树脂做的,非常不抗摔,乍然跌倒会 “破相”,比如摔坏自己的鼻头。无论是室内室外,BJD 都被小心摆放,要么坐着躺着,要么用支架牢牢卡住腰或者裆。太阳晒多了还会变黄,湿度太高金属钩会生锈,维护起来需要非常小心,可以说是一种脆弱的美丽。
    拥有 BJD 的人,往往把打扮它的过程称作 “养娃”,主人则自称为娃妈/娃娘、娃爹。这是因为,BJD 并不像芭比娃娃那般有着统一的流水线,出厂时仅仅是一个白白的素头,啥都不带,人称 “白煮蛋”。眉毛、眼线、睫毛、唇纹,都是一根一根手工画上去的。
    所以,不只人有化妆师,娃娃也有化妆师。而同样一个素头,在不同的妆师笔下,风格也各不相同。酷哥御姐、正太萝莉,只要换个妆面就能无缝切换。
    我有一只 Volks 的 33,她是很受娃娘欢迎的娃娃,可塑性强,很多风格都能驾驭。不用换妆面,只把眼睛的颜色从蓝色改成棕色,或者把头发从长波浪改成双马尾……给圈外的朋友看,她们根本认不出是同一个娃。

    不同的瞳色发色,对 BJD 气质影响很大

    BJD 的眼睛和头发不是固定的,更换起来非常方便。而发型和眼珠颜色的改变,会让娃娃的气质发生很大的变化。
    精心绘制的妆面,配上合适的头发眼睛,穿上娃娘喜欢的衣服和鞋子,它就是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娃娃了。
    很多人还会给自己的 BJD 做人设,设定出它的经历和性格。我会给自己的每一个娃娃起名字,也会编造它们之间的故事,有一些温馨可爱的 “小甜饼”,也有宛如八点档的爱恨情仇。入坑 11 年,这些故事也折射了我在人生每个阶段对人际关系的向往和思索。高中时我会执着于给家里的姑娘找男朋友,宛如某些催婚的亲妈;后来觉得百合 “贴贴” 也挺好,单身也不错;接触的女权思想多了,现在干脆把一对 CP 设定成女攻男受的第四爱。
    在 BJD 身上,可以发挥自己的任意想象,构建独特的风格。不管是暗黑风还是软萌风,或是用来 cosplay 喜欢的角色,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比如我家的娃娃是清一色的可爱软妹,以浅色系洋装为主。有的朋友则喜欢哥特风,除了服装,也买了很多相关的装饰品。还有朋友喜欢古风,盘头、做头饰可费劲了,一个美人尖就得让人手作好久。
    Volks 有句宣传语,BJD 是 “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人对美丽的追求永无止息,但日常生活,尤其是职场里,往往要求我们的装扮简洁实用,稍微不日常都容易招致异样的眼色,更不用说外貌审视、甚至羞辱。自己做不来的发型、变不了的瞳色、穿不出去的衣服……都可以托付给娃娃。
    我和自己的 BJD 穿过亲子装。平时不好意思穿的水手服,也因为要拍照而理直气壮地穿上。握着她小小的手,感觉到了莫名的勇气,她是 “世界上另一个我” 的具象化。

    一入娃圈深似海

    网络上有句调侃,“一入三坑深似海”,指的是现在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的汉服、lo 装、JK 制服,它们都会掏空人的钱包。
    而 BJD 更是一个 “大坑”——尤其是如果想得到一个满意的娃,金钱昂贵倒是其次,从定制开始,就非常容易踩到无数的坑,难以闪避。
    有人选择官方的 “大全套”(是的,官方有搭配模版,就像买房时的样板间),什么都给配好了,到手就能直接玩。我喜欢从 “白煮蛋” 开始,性价比高,自主性更大。娃社一般都可以自己选择娃娃的肤色,有的娃社还可以选择手型,比耶、比心、猫猫拳都可以轻松做到,甚至连为长腿还是短腿都可以选。但对于新人来说,难度级别就比较地狱了。
    买娃娃的时候,买家要提前向娃社或代理全额确认定金。下单之后是漫长的工期,娃娘称之为 “孕期”,娃社被亲切地称为 “娘家”。但现实没有这么温情脉脉,他们的契约精神并不算好。如果跟你说三个月工期,那么做好心理准备,拖到半年甚至一年是常有的事。
    想把BJD打扮得好看,透亮的眼珠不可缺少。有家眼珠叫做 df 眼,以清澈透光出名,然而生产周期实在是过于漫长了,还容易出现偏差。我有位互关的好友,订了三年之后,得知一批眼珠制作 “翻车” 了,还要再等。她气得退单,无情吐槽:“三年,就是怀个哪吒,都生出来了吧?”
    娃圈是个小众的市场,每样东西产量不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我常常在看到白菜价的 “人用衣服” (也就是我们自己身上穿的成衣)的时候,希望自己拥有哆啦A梦的放大缩小灯,能省多少钱啊……

    漂亮的洋装和高跟鞋,其中鞋子是真丝做的

    官方提供的配饰有限,私人定制便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可选途径。由于手作的效率并不算高,常用的进口布料、法国蕾丝等材料又经常断货,成品往往供不应求。想要获得一些知名的、制作精良的衣服,买家甚至需要通过 “眼缘” 来被判定能否拥有购买资格。
    这种全凭主观的做法一直都存在争议。在@娃圈洞娘 这个平台上,不止一次有人抱怨:“抽选抽的都是 ‘大手’,我们这些普通娃娘完全没有机会。” “干脆明明白白写着只抽亲友和拍照好看的人算了,普通人不配。” 但从另一个角度,卖家的思路也可以理解:都是卖东西,如果卖给拍照更漂亮的人,收到返图一来会更开心,二来也是更好的宣传。
    不被运气眷顾的人,开始动用 “钞能力”。但在二手交易市场,一些热门的款式由于不愁销路,卖家总是会额外捆绑大量你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的物品搭售。原价几百的裙子捆成了粽子似的,总价能上好几千。有夸张的,甚至需要打包购买电饭锅。
    我和一些娃娘一样,自己动手,点亮了缝纫技能。愿意分享技法的人很多,BJD 贴吧有个精品区就叫娃物自制。娃娃的衣服太贵,又不好买,更重要的是,别人做出来的衣服不可能百分百贴合自己的脑洞。逐渐地我开始能够区分棉布的支数和辅料的品类,法蕾、日蕾、国产蕾丝……几乎把自己弄成了半个裁缝,现在逛商场一摸衣服,就知道是啥料子。

    我手作的浴衣

    但衣服只是一方面。BJD 需要漫长的工期,一旦娃娃出现问题,售后也不怎么靠谱。几千块的物品,打磨不对称、出现谜之划痕和气泡非常常见,赶上运气不好的时候,脸歪得吓人。我曾经买过一只娃娃,两个眼角打磨有问题,完全不对称,一个娃娃左脸右脸愣是像两个人。后来娃社给退了,但其中的时间和精力,就完全打水漂了。
    娃社给退都已经算是幸运的了,更多的人只能自认倒霉,祈求妆师妙手回春遮一遮丑。妆师圈内又称 “壮士”,是给 BJD 化妆的人。娃娃的头还没鸡蛋大,绝大多数人没这手艺,只能送给妆师来画。
    很多技术厉害的妆师不定期开妆,名额全凭抽选。约定的送回日期往往不能兑现,拖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都有。
    比起娃社,妆师的工期更加不可控。因为给 BJD 上妆打底和定妆都要使用消光漆,天气不好的时候,喷到娃脸上会泛白。娃娘甚至不敢鼓起勇气催一催,当娃娃在妆师手里时,就像是宠物寄养一样,只想着它能安全回来,就算再拖也只能好声好气,礼貌询问。小心翼翼地询问往往只得到 “快了” 的回答。
    “娃圈买家实在是太卑微了。” 有人感叹。
    但人化妆可以卸妆,而给娃娃改妆,有时候更像是整容,风险自担,买家和卖家脑洞对不上也是常有的事。而买家与卖家之间的关系依然十分不对等,改妆成功与否,全凭一点运气,以及妆师的手艺、技术、甚至良心。
    送妆太麻烦,也是我练妆的动力来源。B 站上一搜,教程非常多。消光、面相笔、色粉……我一点点买齐和了解这些东西的用法。成为熟练工之后,不但可以给自家的娃娃化妆,还能画朋友家的娃娃。

    给娃娃化妆用的颜彩

    因为市场太小,娃圈的很多东西是凭人际关系、凭借信任,甚至一点点运气的。快乐和风险,共同存在。

    世界上另一个自己

    无论是 Dollsky、BJD 贴吧还是超话,都是比较有规模的娃娘聚集地。娃圈有时候显得有些神秘,因为只愿意和 “内部人士” 交流。这或许可以理解。外界对娃圈总有异样的眼光,有恐怖谷效应的原因,鬼怪传说里娃娃又是经常出现的形象;还有不少刺耳的声音,比如 “这么多钱去打扮娃娃,简直有病。”
    但其实,如果了解的话,娃娃对于娃娘们来说,并不只是一件外形美丽的玩偶。娃圈有个概念,叫做 “初恋”。许多人入坑 BJD 的契机,往往是若干年前看到贴纸、文具上或者网上的一张图,被一个气质独特的娃一眼荡魂。这就是 “初恋”,很多人入坑以后就会不断追寻它,得到了才算一种圆满。
    我的初恋是 Volks 的美加,初中在文具店的贴纸上一见钟情,觉得她有点忧郁又自带天真的神情很动人,金发碧眼的打扮也符合我的口味。当我真的收到她的时候,狂喜乱舞,得瑟地展示给身边所有人看。当时的朋友住在其他寝室,我还巴巴地拿过去给她瞧。

    我的 “初恋” 美加

    后来读到的德国学者 Theodor Lipps 的 “移情说” 美学体系认为:美感经验来自对观赏对象聚精会神地观察并赋予其生命情趣的移情作用,这种移情作用是由我及物、由物及我的交互活动。我想,像我一样的娃娘对 BJD 的情感,就是这样。
    在入圈的理由中,有人是因为小时候买不起芭比娃娃,只能对着花花绿绿的橱窗眼馋。或者童年没有漂亮的公主裙,长大了可以自己买,却觉得穿不出去。
    这些没能得到即时满足的遗憾,在成年后变成了对 BJD 的全情投入。金钱和精力的耗费,补偿的是曾经渴求玩具、追逐美丽的自己。BJD 身上,也折射出一种代偿感和怀旧感。
    城市中人和人的关系不算亲密,但陪伴感是一种刚需。宠物只能陪人类十几年,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呵护,身边的人又如浮云般聚了又散。只要不主动抛弃,BJD 永远只属于自己。这是在不可控的世界中,弥足珍贵的可掌控感。我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她们,都感觉整个人被治愈了。
    在娃娘眼中,拥有完美外表、不会突然离开的娃娃,是安全感的来源。BJD 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也是如同家人或宠物般的精神寄托。
    玩 BJD 的人往往完美主义严重,很难接受一点瑕疵。因为养娃的动机之一,就是对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美的追求。
    在娃圈洞娘这个平台上,经常出现 “孩子嘴歪怎么办” “两只眼睛不对称怎么办” “长短腿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投稿。
    “不要用放大镜玩娃娃”,是安慰自己也安慰别人最常用的话。虽然娃圈的人大都追求极致的美丽,但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劝慰,安慰彼此不要过于极端,免得喜爱最后变成了一种负担。
    我曾经有非常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初中时,同学不小心把我装便签的透明盒子碰到地上,裂了一道缝,我见都不想见到它,直接送给对方了。但在娃圈混得时间长了,这种倾向居然奇迹般地得到了理解和慰藉:有的手作者愿意为衣服上的图案没有和线严丝合缝对上,自掏邮费帮我调换;收闲鱼二手的时候,大多数卖家会提前说明细小的瑕疵,避免后续纠纷。被接纳的愉悦,让我在快乐冲浪地同时,对所谓的不完美也生出了一种包容之心。
    我很喜欢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在 1935 年说的一句话,“真实之物是包裹起来的,得要打开它才行。那些意象、趣味与摸索,我们就是为此而打开一切的。这一刻,记忆深入微而又微之物……在这微观世界中所呈现出来的,却是愈发强而有力之物。”
    对于娃娃的主人来说,娃娃不在只是一件物品(thing),而更像是一位陪伴的 “物件/对象” (object),它不止是主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在投射了我们的时间与情感,以及来自同好间的情谊之后,娃娃也与人产生了互动联结。娃娃不只是一项被消费的产品,也更是担了代表抽离生活、自我追求与想象的美好事物。
    如果在社交媒体上搜索 “娃聚”,跳出来的往往是大量娃娃集合的照片。这是娃娘组织的线下聚会,在这里吃喝是次要的,主要目的是见识更多的娃娃、精致的配件,和得到群体的认同。对宅来说,共同爱好是社交最舒服的安乐窝。
    我在高二的时候拥有了第一个 BJD。高三的严格自我约束之下,平时不会拿出来玩,只有周末会允许自己有半小时的时间和她 “贴贴”。就算只有一小点相处时间,也很幸福了。
    Volks 说:“兴趣爱好是心灵的支柱。” 对娃娘来说,娃娃是支撑心灵的一个角落。这里没有风雨,没有忧惧。成年人总想有个快乐之所,在艰难困苦时往里面缩一缩,暂时忘掉一切。而喜欢 BJD 的人,已经找到了这个地方。
    2021.08.24 | BY 景初 |
    • 编辑:zqq
    BJD
    请注册登录后加入讨论
    微信公众号:vicechina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9)3893-3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问题反馈请发送邮件到 biede@yishiyise.com

    © 2020 异视异色(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京ICP备13018035号-3

    • BUG反馈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标签云
    • RSS订阅